【管理干货】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深植活动?

文化是需要全方位进行塑造的,而其中的主体是非常复杂的“人”。企业文化需要做的就是人的激发。

作者:刘洁--同心动力咨询经理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 topduty)
1

为什么关注文化深植

解决问题始终是咨询行业的核心,也是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文化看似像空气一样若有似无,其实却发挥着无比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企业文化本身的认知,也从“装饰品”一样的地位逐步过渡到商业战争的“武器”。

但是,如何让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让咨询公司来做个企业文化项目吧。”很多管理者都会这样想。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中国,企业文化咨询领域长存的咨询公司多数都是21世纪初开始起步的。经过了20年左右的发展,这个行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从早期的构建一个体系,做一个视觉识别系统,让大家看到“我有文化”。企业文化就像是一个时髦的装饰品。

到今天的文化必须促动经营管理提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持续良好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助力竞争的在商场博取物质利益的有力武器。

让我们大胆预测一下,或许在未来,会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视角出发,通过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树立商业信仰,助力全球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下,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实用性越来越重要。作为管理者,几乎都知道制度不可能穷尽管理的方方面面,这种时候,文化就是很好的补充。只要建立起能够与企业发展匹配的企业文化,让企业自然有序运转,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跨部门、跨条线的协作问题,员工活力与主动性的问题,都是当今国内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有的人说,只要激励(钱)给到位,建立一整套制度框架就能够解决,这就把文化问题简单化了。

文化是需要全方位进行塑造的,而其中的主体是非常复杂的“人”。因此,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将人作为管理客体的手段之外,还必须考虑到人的主体性问题。而从主体性的视角出发,企业文化需要做的就是人的激发。

把文化放在管理学视角之下,更多的是通过文化手段影响身在其中的个体。特别是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进行文化管理的目的,是使深处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既定的路线前进,尽量避免内部不协调引起的内耗。

那么,做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建立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因为建立文化理念体系做到的是把文化建设的路线图画好。如果在此止步,它就只是提炼到纸上的文字,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但是我们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还是有抱着这种想法的客户在。当然这其中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多提了。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对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的期待是产生实效,文化项目或者文化工作就不是建立一个文化体系就能完事的。我们还需要塑造使这种文化滋生的土壤,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制度机制层面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本文的重点,也就是激发个体的主动性。而最后提到的这两点就是文化深植。

这就是我们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关注文化深植的原因。而下文将要向大家展开说明的就是文化深植中活动设计的关键点。
2

界定:企业文化深植活动

既然要说文化深植活动,我们就简单说一下企业文化活动。它在企业文化专职人员的年度工作规划中一般是这样分类的:

常规活动:主要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举办的活动,并没有太明确文化管理层面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团建活动。主要原则是有趣有亮点,使员工愿意参与。比如,每年的情人节、端午节等各种节日活动等。

专项活动:一般是根据企业文化管理、阶段重点工作等专门策划企业文化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目的指向,也就是非常明确通过这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当然一般的团建项目也包含在其中,主要的目标都集中在提升员工活力,增强凝聚力等等。但是笔者想要讲的文化深植活动所解决的问题要比一般的团建活动范围更广。比如正向氛围不足、服务意识欠缺,再比如跨层级沟通不畅等等,这些问题远不是一般的团建活动和拓展训练能解决的。

让我们再换一个视角看这件事。如果从企业文化咨询的视角来看,一般的咨询项目的思路是这样的:

这几个环节,你可以不从第一个环节开始,但是必须按顺序进行。在文化咨询的环节中,文化深植活动包含在“文化深植”环节下。之所以在这里使用了“活动/行动”的说法,是因为以“场”为单位的“活动”有时不足以概括这些内容:

如,笔者曾经在一家企业进行咨询工作时,因为客户的需要,将前期的某项活动升级为长期的管理行动。内部基本的逻辑是一致的,但是在操作时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但不得不说,一旦进入文化深植的环节,就开始突破传统咨询行业的边界了,我们必须要采取一种新的咨询思路和工作方式。改变“只出方案,不做执行”的做法,方案和执行都需要咨询方主导,但同时也要及时与客户方打磨细节。比起原先界限明确的服务提供者和客户的角色定位,现在更需要双方组成联合团队。在此过程中,咨询顾问要不断与客户方探讨:

一方面要引导激发客户头脑风暴提供创意和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具体方案;

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制止客户不切实际的天马行动,保证活动在尽可能理想的基础上可执行。

非常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客户的需求不只是“文化体系搭建”,而是将文化深植产生实效作为项目诉求。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化深植活动效用究竟如何。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化深植活动是有效的基础上。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群体活动,它是非常有效的,但它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体产生绝对相同的效用。这是经过多次活动的实际观察和与客户交流得到的反馈中得出的结论,而作为咨询顾问,我们也是在每场活动之后不断复盘积累总结,从而实现活动效果持续的提升。
想要让企业文化深植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必须从它的设计阶段开始做好各个环节。

【点击进入,即刻报名】

3
操作:设计企业文化深植活动
设计企业文化深植活动,是一个建构“理性框架+感性细节”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过程。更多的需要我们的主观创造,而这就是定制化的过程。
以下是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出发,关于企业文化深植活动会涉及到的重点。
1. 以目的性为导向的定制化
文化深植活动遵循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因此,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否则就是资源浪费。而且必须明确的是,在文化深植活动中,解决问题是优先于活动体验的。明确了问题之后,后续需要不断检视设计的活动是否与初衷相违背,每个环节其中的导向是否有问题等等。
比如同心动力有一个价值观深植活动——“价值观竞拍”中间需要竞拍同一条价值观的小组进行PK。这个环节的导向是,因为这条价值观非常珍贵,想要守护它需要PK掉对手,那么武器就是你对这条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你理解的越深刻,大家越认可越有共鸣,最后这条价值观就由这个小组守护。
有个客户觉得这个玩法很好,想把它照搬到集团母文化的知识竞赛中,他采取的方式是,每个小组代表一条价值观,然后各方PK分别阐述自己这条价值观,看哪组会赢。这个导向就有问题,这样设计传递出的信息是,每条价值观重要性不一样。而重要性的排序要看现场各队的竞争情况。但事实上价值观没有重要性排序。因为既然被列在了文化理念体系中,就代表这一条理念非常重要。
还有就是,问题本身的了解,不能太表面化。比如,同样是正向氛围不足,究竟是领导太强势的沟通方式导致的,还是薪酬太低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不同的原因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有点像中医,同样疾病表征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原因导致的,那么治疗的时候就需要不同的方案。
还有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就是咨询方掌握的工具比较有限。在遇到问题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掌握的工具堆砌形成方案,丝毫不管是不是“对症”。能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企业文化工具本身就比较复杂。

依旧拿中药举例。设计(系列)活动方案就像是中医开药方。每一味药单独的功效可能不是一种,一张药方需要将多味中药放在一起,在一个药方中每味药下的剂量不同,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光是开给病人的一副药就包含太多的变量,文化深植活动也是如此。

每个环节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型,基础的操作模型并不都是解决单一问题的。同时,我们在实际设计方案时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细节,而活动有可能是系列性质的,不是局限在一场活动就能解决问题,那就又包含众多的环节。这之中也是诸多的变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和调整。
2. 参考现有理论与工具
关于企业文化活动的设计,绝大多数并不是凭空构想的,都是有基础资料的。
资料的来源首先是各种企业管理类书籍,专业的管理学学术书籍和热销的经管书籍都会包含一些相关内容。同心动力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关注的是人的激发,因此,与人的引导激发相关的工具我们都会进行研究。
但是,这些工具并没有被明确定义为企业文化工具。业界有很多人凭借单一工具“一招鲜,吃遍天”,比如“引导工作坊”、“未来探索”、“欣赏式探寻”,各个网络渠道不乏用一个工具开培训赚钱的。这确实比系统性地解决问题简单很多。并且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只要营销策略巧妙,这种利用知识差变现可以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获利不少。
也很多书籍和资料,比如《组织发展与转型:有效的变革工具》都是直接写了工具的。
但有一个让人沮丧的问题是,想通过文字的方式讲清楚一个工具,是非常困难的。一是有太多执行环节需要补充的细节和需要现场应变的细节,文字是难以表达的。二是整个活动背后的逻辑,每个环节背后的逻辑,每个细节背后的逻辑,也是难以表述的。一言以蔽之,书上虽然有很多工具,但是几乎没有一个能直接用。
怎么办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当然,前提是对企业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系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去自行理解书上提供的工具。重点理解其中的逻辑,包括(如下图):
这些思考一定要逐步来。只要是问题的针对性没问题,基本设计也是根据问题进行的。如果只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可以对这个工具进行改造后使用,甚至在理解了它的基本逻辑之后你认为某些环节是不合适的,也可以改成更合适的方式。在这个层面可以更广泛的发散思维,甚至借鉴一些综艺节目中的环节和玩法,这样的话,也能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我们就曾设计过现场编剧本演小品的活动,虽然时间很晚了参与的人比较累,但反馈是,大家觉得那个环节很好玩,希望以后多组织。
只要你清楚了以上的基本逻辑,在不违背逻辑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发挥。同样一个工具可以被你玩出更多的花样。当然不能忘记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尽可能服务好客户方,达到文化深植的效果。
3. 思考应用群体的针对性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特质,要在每一场活动之前了解清楚。这有助于增强活动的效果和提升参与者的体验。
我在去年的两场活动中这种感受非常明显。

在同一家企业,分属两个不同业务板块的群体,同样是非银行金融,一个是为消费者个人提供消费贷款,我们称为A组,一个是为企业设计金融解决方案,我们称为B组。

A组工作有点销售性质,能感受到强烈的“打鸡血”氛围,成员之间互相鼓励、支持的氛围非常浓烈,容易融入群体氛围中。B组有强烈的系统性、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和防卫意识特别强。

有一个基本环节是根据某文化理念请大家分享。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故事、自己的理解、感受等,只要围绕这条理念就可以。要求都一样,但是两组的表现截然不同。

A组,特别爱讲故事和个人感受,而且分享的内容一般都特别充实,喜欢与听众互动,感性色彩浓烈。B组,完全不讲故事,全部讲述的是逻辑,围绕那条理念应该怎么做。发言非常简短,条理性强。

从引导的角度讲,A组氛围太强烈,容易自high,控场比较困难,需要想办法树立主持人的权威,压制氛围。而B组则是调动比较困难,需要想各种办法调动氛围,增强个体的参与感。

还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在“价值观竞拍”环节,一般情况下,各小组都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各组的出价。但有一次,参与者工作中经常参加资产的拍卖。于是在价值观竞拍中迟迟不肯出价,逐一询问才发现,大家都在拼命研究竞拍规则是不是有什么漏洞可以钻。在没完全研究清楚各种情况之前是不肯出价的。可见工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力是多么地强大。
再比如,同样是进行价值观的深植,针对不同层级的群体,我们采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必须站在完全理性的局外人视角,理解不同层级的员工日常工作的差别,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环节定制。进行模块文化深植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这种文化深植结合业务更加紧密。不同的模块有自己的工作特点。针对研发模块和制造模块就不能用同样的方式。
做到这一项的重点在于你是不是会变换视角和以角色带入的方式理解问题。
4. 以执行的视角去思考细节
刚才我们说了,做好企业文化的深植活动,必须突破“只提供方案”的传统咨询操作方式。传统的咨询只是想通了就能提交方案。但在设计文化深植活动的过程中,不执行一次永远体会不到方案和执行之间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时,容易犯的错误是陷到自己的思维陷阱中。
比如,活动的设计者自己是对文化深植工具非常熟悉,就容易带着这个前提假设去看待参与者,这样就会导致,在引导的时候顾问自己认为没问题,参与者却不明所以的状况出现,更多的时候在引导过后参与者并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对活动的各环节和需求必须做到非常熟悉,熟悉到能够恰到好处的把控内容和细节。对活动的整个构思和内部逻辑也必须非常清晰,明确从文化深植效果的角度讲——哪些东西是决不能妥协的。因为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客户觉得活动设计的太复杂了,想要简化,另一种则是客户方自己的想法太多,太过天马行空。这种时候,就必须要坚守底线,而底线就是活动的效果。同时还要顾及到参与者的活动体验,不要让他们对企业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避免一天活动时间太长,活动内容过于单调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仪式感、丰富活动细节的设计、为整体活动嵌入故事情节等方式增加体验的效果。
同时主动扮演起统筹的角色。提前将需求与客户沟通,一定要预留准备的时间,避免出现突发状况。在活动进行之前,多与客户进行交流,针对客户方提出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但是也不能一味跟客户方妥协。也会有客户方自己的想法非常多,这时候还得考虑方案的可执行程度、性价比等等。
最后活动之前,还要以清单的方式确认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就绪。我个人的解决方式是,将所有细节在大脑像“电影”一样播放一遍。同时,将所需的道具及相应的准备列成清单,在道具准备环节逐一打勾。布场的环节则要逐一检查做准备的情况。
活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活动参与者的反应,除了在必要和恰当的时机给予他们帮助,还要把他们的反应作为一种及时反馈,从而快速调整现场执行策略。而在活动之后也要进行及时的复盘反思,以便积累总结经验,持续提升。

作者:刘洁--同心动力咨询经理,擅长企业文化落地策划以及自我提升;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 topdut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