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孩子感悟出的道理

今天上完课,我又想起了那个视频,越发觉得有道理。是啊,我们给孩子讲《丑小鸭》这个故事,一定要说出某个道理来,要么是丑小鸭具有顽强的意志,要么说丑小鸭具有包容的心,要么说丑小鸭天性善良,要么说丑小鸭怎么怎么的,最终才成为美天鹅。其实,丑小鸭本身就是一只天鹅,只有天鹅的基因,才会如此的善良、包容和有意志啊。

故事本身是能说话的,但我们很多时候却非要编造出一个大人想让孩子“懂”的道理来。不让孩子讨厌才奇怪呢!

就像我今天上的这篇课文,大致意思是齐威王因为淳于髡的“说之以隐”,然而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我起初还挺克制,问孩子们:“这个故事你们感悟到什么了呢?”

没想到接下来我就忍不住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哎,说出这样的道理来,连我自己都觉得太“低级”了,我赶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悟吧!”

“好国王,还要有好臣子!”

“劝谏十分需要讲究方法!”

“语言真是一门艺术!”

“臣子需要有劝谏的勇气。”

“一鸣惊人,也是需要实力的!”

……

好吧,我想,这些才可能是孩子们自己感悟出来,自己认同的道理。难道,这些道理不值得我们大家认同吗?

我们的大脑,最害怕的是被统一了,一旦被统一,就会失去活力,就会变成行尸走肉。每个生命都基于自己独特的背景生长,每一个灵魂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光明,一个社会,所有人说着同样的话,那肯定是要把人给逼疯的。科学探索也是这样,很多时候,科学探索就是提出问题,就是用怀疑的眼光看到世界上的一切,这样,科学才会进步,才会带领我们走进无限的新鲜的空间,也从而给人类带来福利。

语文教学,看起来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其实说到底,还是灵魂的教学。因为,语言文字使用的目的,还是表达自己的灵魂,语言文字表达僵死的灵魂好呢?还是表达鲜活的灵魂好呢?自然在于后者,也因为这样,语言文字也才会是活的。

最近老听说所谓的“内卷”,还有“躺平”,实际上也是生命不愿“跪着”的表现。因为生命需要获得价值认同,因为生命需要得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然而,倘若我们十分喜欢给孩子一个道理,然后让他们去记忆,考试的时候再去考这个“道理”,这当然就会造成生命的无奈,造成生命的厌倦,“内卷”“躺平”就是这样无声的抗议吧!

我知道,如果让孩子自由感悟,会给老师带来很多的“麻烦”,因为有时候孩子表达出来的观点,会让我们很难评价,因为老师不可能很快地走进每一个生命的频道里。但这又有什么呢?这不是丢丑的事情,只要我们有“爱”!

END

【以下哪一类课程适合您或者您的孩子?】

适合3-6年级长册 | 针对本节课不同的问题,一对一对症指导训练

孩子阅读的速度很慢,考试的时候阅读题总是被扣很多分,真是愁死我了!刚好何捷老师的课出了!没有考虑直接拿下,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孩子阅读进步了好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