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藏蓝地花蝶纹服巾赏析

丹佛艺术博物馆(Denver Art Museum)位于美国科罗拉多 州丹佛市,丹佛艺术博物馆的收藏涵盖了非洲艺术、建筑和设计、 美洲古代艺术、亚洲艺术、1900 年以前的欧洲和美国艺术、拉丁美洲的艺术、海洋艺术、现当代艺术、摄影、纺织艺术和时尚、 北美原住民艺术和美国西部艺术共计 12 个主要门类。博物馆的收 藏为当地居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而“纺织艺术和时尚”藏品门类中的一套 20 世纪早期蓝地花蝶纹服巾制作精美、保存完整(图 1),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套藏品在 1969 年由休伯特·W·凯斯(Hubert W. Keith)捐赠给丹佛艺术博物馆,曾在该博物馆于 2011 年 10 月 30 日举办的“天丝:中国末代王朝的丝绸遗产”展览展出。之后,这一展览于 2014 年 2 月 7 日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塔夫特艺术博物馆(Taft Museum of Art)进行巡展。

20 世纪早期蓝地花蝶纹服巾

首先观察这件戏服的领口,纹饰主要由“三多”与蝙蝠组成。 “三多”以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其中佛手因其颜色呈黄色, 所以多与黄金相联系,如明代朱多 《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说“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 ”;除此之外,佛与“福”谐 音,因此佛手也象征着福气。桃子俗称“寿桃”,《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桃》记载:“西王母种桃, 三千岁一为子。 ”所以桃子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 石榴,借由其果实多籽的特点寓意子孙满堂,《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七》记载 :“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 前。问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 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蝙蝠与“福”常联系在一起,清人孟超然所撰《亦园亭全集·瓜棚避暑录》 卷下云 :“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之织绣图画皆用之,以与'福’同音也。 ”

黄地平绣福寿纹戏服

戏服领口工艺采用了钉金绣的针法。钉金绣是将金银线用另一根丝线钉于织物表面的绣法,出现于晚唐, 钉金绣的针法虽然较为简单,但在这件衣服中的绣法又有一些变化。佛手的茎干使用银线绣成、果实用金线绣成,但是叶子使用了绿色的丝线与银色的丝线绣成;桃子使用了绿色与品红色两种丝线将银线绣在布上,茎干使用金线绣成;石榴的一半使用品红色丝线 将银线绣在布上、另一半使用了金线,茎干使用银线绣成,花蕊以彩色丝线点缀;蝙蝠的头部以银线绣成, 身、翼以金线盘成。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到制作刺绣的人变换了不同的色彩来区隔不同的纹样,制作出了两组左右对称的三多蝙蝠纹饰。而同样的制作手法,见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收藏的一件绣片,可以看出对于三多纹饰的钉金绣制作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式样。

盘金绣片

戏服主体的纹饰可以分为蝴蝶纹与花卉纹两种, 其中花卉纹主要包括梅花、竹子、菊花与牡丹四种植物纹样。梅花主要分布在正面,表现了三个枝桠;其 中分布在左右两侧的梅花在构成上保持了对称的关系,只是在颜色的细节上有所调整。在梅花的形态上,有 一个花苞、两个花苞或三个花苞,有正面与侧面两种 角度,灵活多变。竹子在这件衣服中只出现了一次, 位于右肩处。菊花出现在衣角与腋下部位,花瓣较尖而没有表现卷曲变化。牡丹在东晋陶渊明的笔下便是 “花之富贵者也”。从视觉上来看,衣服正面两朵牡丹纹饰非常引人注意,并且袖口上的牡丹数量也很多, 这些纹饰都是多头牡丹,从两种颜色的叶片也可以看出制作者用工颇多。所以综合来看,花卉植物的选用应该是代表四季花卉。

绣花蝶纹马面裙

青地打籽绣花蝶纹马面裙

花卉的意义是与围绕着它的蝴蝶一同产生的。动物与植物构成的意象在诗词中较为多见,一种关于“蝶恋花”意象形成的说法,是宋代晏殊将唐教坊曲《鹊踏枝》改为了《蝶恋花》,柳永《凤栖梧》也是这个词牌的别称。 后世以“蝶恋花”为名的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 60 字,用于表达诗人多愁善感、缠绵悱恻的情感。但是蝴蝶与花朵的组合纹饰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了,见于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件发现于敦煌的绿地幡头牡丹蝴蝶纹刺绣。可见“蝶恋花”在工艺美术中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鹊踏枝”,都是一种以动物象征男子、植物隐喻女子的表现方法。运用达尔文研究方法研究装饰进化的英国近代学者阿尔弗雷德·C·哈登 (Alfred C.Haddon)提到:“植物的生命形式过于被动,跟不可抑制的动物比,既不积极也不主动。因此植物没有激发落后民族的想象力。 ”可见这种表现方式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共同现象。

黄地粉彩蝴蝶四喜字盘

戏服主体的纹饰属于一个母体就是“花蝶纹”, 或称为“蝴蝶戏花” “蝶赶花”。但是,这一纹饰又具有明显的性暗示。在苏州人俞达写的狭邪小说《青楼梦》第二回中,讲述了狎客金挹香至憩桥巷一书寓, 在房中桌子上有一本题有“悦目怡情”四字的“红装锦册子”;而册子的内容是四幅行乐图,第一幅画面上的题记就是“戏蝶穿花”。 清同治皇帝与皇后大婚时,共烧制了 9660 件瓷器,其中有 2070 件带有蝴蝶纹样,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地粉彩蝴蝶四喜字盘)。所以不论是街巷市井还是皇宫大内,人们对于蝴蝶纹饰具有相似的文化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