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闪烁”的奥秘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翻译:周唯亮
校对:陈昱光
编排:陶邦惠
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胡永葳
原文链接: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51194/massive-stars-mix-hydrogen-in-their-cores-causing-them-to-pulse-every-few-hours-or-days/
图片来源:欧洲南方天文台(ESO)
主序星在其核心中将氢融合,进行核聚变反应,以此来产生所需的能量使其发光,并防止其发生重力坍缩。核心中的氢随着核聚变反应转变为氦,氢的消耗对主序星的演化会造成重要影响。它们需要消耗大量的氢来产生能量并持续发光,而当核心的氢耗尽时,它们将无法再进行核聚变。幸运的是,它们可以通过将更多的氢混合到它们的核心中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天文学》期刊的一项新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混合是如何发生的。
太阳的内部
图片来源:Kelvin Ma,Wikipedia
对于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其核心被辐射层包围。该辐射层密度非常大,光子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穿过它。该层中的原子波动不大,因此没有太多的混合。在辐射层上方是对流层,在这一区域有很多原子混合的现象发生。太阳核心中的氢转变为氦,不断地被消耗着,但仍足以供太阳再燃烧数十亿年之久。
如果较大的恒星具有与我们的太阳相似的内部结构,它们对核心中氢的消耗将非常快,当核聚变产生的氦越来越多时,恒星利用氢进行核聚变的能力也将大大减弱。因此,天文学家认为大恒星具有对流核,这将使来自更外层的氢混入核中。 但是,该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大恒星的内部
图片来源:May Gade Pedersen
这项新研究使用了一种称为星震学的方法,该方法着眼于恒星表面的物质如何移动以及表面的亮度如何变化。尽管其中一些可能是由恒星耀斑引起的,但很大一部分其实是由恒星内部的声波所引起。此过程类似于科学家们通过地震和地震波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由于恒星的内部振动受其内部密度和运动的影响,所以星震学是研究恒星的一个有力方法。
该团队研究了26颗B型星,这些恒星的亮度会有所波动。这些明亮的蓝色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至20倍,并且以12小时至5天的频率“闪烁”。利用来自美国宇航局开普勒任务的数据,研究小组能够证明其中许多恒星具有对流核,因此那里的氢可以进行核聚变反应。
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发生核聚变的次数与恒星的年龄无关,并不是随着恒星的老化和变热而增多。相反,发生核聚变的比率是相当可变的。有些恒星的核心很少发生核聚变,而另一些恒星发生核聚变的比率则高出一百万倍。比起恒星的年龄,核聚变反应似乎更与恒星的内部自转量有关。
这一领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研究。恒星核心的核聚变程度会影响恒星的寿命和演化。虽然大恒星的寿命通常比太阳短,但它们的寿命可能不仅仅取决于质量。随着未来将星震学应用于更多的恒星研究中,我们很可能会发现核聚变反应中更多的秘密。
参考文献:Pedersen, May G., et al. “Internal mixing of rotating stars inferred from dipole gravity modes.” Nature Astronomy (2021): 1-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1-01351-x.epdf?sharing_token=OocPQehpq7GLmmKmAR2swdRgN0jAjWel9jnR3ZoTv0OCT3SJ7hGukzZ8Z7FEcmDg90dKvQlb3AfDd4EdPtcYfkKH2e60b_IKof1FzTAWOwRtxoGqrzNlgcABKj_7qr2DzgwN-0Gp8d7JitDE20RGseU1uGAC6ZU-643e7ocpkstu-pemRcTt-uHVdhGCD4JUqKOZELBWS4HQzUt5wc-VTW8OEsDXPG2gEqMp0VWlFXg%3D&tracking_referrer=www.universetoday.com
责任编辑:郭皓存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