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父能量”当理性施策
许朝军
从今年3月8日开始,武昌实验小学、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等纷纷设立“爸爸接送日”,成立“好爸爸联盟”,提倡每个月逢8的日子让爸爸接送孩子,同时组织爸爸家长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等活动,让爸爸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展示出更多的“父能量”。
武汉市部分学校的倡议和举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在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定位长期存在,“主内”的妈妈除了对家庭生活尽职尽责,对孩子的教育也总是冲在前面。加之孩子从小自然而然的亲母意识,很多孩子都乐意花费更多时间与母亲亲近。但是,对于家庭而言,缺少父亲角色的家庭是不健全的。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有关研究发现,父爱与父亲教育缺位严重的家庭,孩子女性化意识过浓和阳刚气质缺乏的情形比较明显。同时,由于缺少了父爱和父亲厚重而男性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交流等的熏陶,孩子往往会呈现出不爱锻炼、拓展性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武汉市大部分学校倡议设立“爸爸接送日”,并通过召开爸爸家长会、爸爸家长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等活动,让爸爸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展示出更多的“父能量”,确实是教育理性与善意的再现,也是对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唤醒与重塑,对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而言,其意义毋庸讳言。
但是,仅靠“爸爸接送日”唤醒“父能量”,其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父亲往往承担很多家庭重担,固定时间让爸爸接送孩子,对于有些家庭而言不切合实际。对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而言,可能会潜隐“负能量”。另一方面,如果把唤醒“父能量”的希望寄托在“爸爸接送日”上,个别不具备条件的父亲可能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虚与委蛇表现,个别本身就不具备家庭教育素养或存在先天性家庭教育盲点的父亲过深参与孩子成长,可能会事与愿违。
组织专门的爸爸家长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等虽然意义深远,但如果简单追求形式,则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育是对象充满个体不确定性且必须尊重个体权益并充分释放引导善意的行为,遵循规律、贴近实际、因人而异是实施和落实教育呵护的原则与底线。因此,再善意的教育行为,如果停留在一刀切、统一为、简单做的层次,都是不理性的,也难以获得认同,更达不到聚合力量共育人才的美好愿景。
激发“父能量”,所有形式和载体都可以尝试,但须秉持一个原则——理性施策,尽量不要统一化、简单化、模式化和机械化。比如爸爸接送日,可以倡导父亲结合实际每周安排一天或者每月安排一天以上亲自接送孩子,但没必要每月必须固定一天。爸爸家长会和爸爸亲子日也没有必要绝对的“统一男团”,确实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与妈妈互换参加,但要确保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以上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另外,爸爸才艺展示也不建议绝对化“男团竞技”,可以倡导爸爸“出招”妈妈“支招”,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而言,这才是最温情的呵护与关注。
(作者许朝军,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