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违背祖训的“神医”?

这几天,相信不少朋友看过下面这个视频:

数十名“神医”整齐划一,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接着就是一串神药的广告

这种“神医”被曝光,当然是好事。但我更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会相信这些违背祖训的“神医”?

因为在有的人眼中,权威的发声会比客观论证更有说服力,即便有时候看到的仅是代表“权威”的形象。于是,相应地就更容易被人以“权威”的名义割韭菜。

比如,在某些广告里,喜欢让穿白大褂的人士来代表“专业”、“专家”,即便卖的产品是板蓝根抗菌内裤、量子鞋垫。

再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咖专家,也可能突破科学素养的底线,故意为伪科学站台。(感兴趣的可以戳:诺贝尔奖得主创收捷径:来中国卖保健品、收智商税...

再再比如,发科普,总是容易收到类似的留言:

“我们去医院看专家号,都建议吃益生菌治便秘啊!难道专家还能说错?”
“那么大牌的专家都这么说了,肯定是有道理的。”

这,其实都是一种逻辑谬误的体现——“诉诸权威”。

日常讨论问题时,如果不去深究背后的原理和推理过程,仅仅是以权威代表的言论作为论据,就犯了这个错误。

历史上,就曾经因为诉诸权威,而出现过错误地标注人类染色体数量的问题。

1923年,著名的人类学家费洛普勒·皮特(Theophilus Painter)基于种种原因,声称人类有24对染色体。由于他在该领域为权威人士,因此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当时被大多数人认同并采用,包括教科书在内。

就算有人根据观察及实验得出人类只有23对染色体的结论,也会尝试证明自身的观察结果是错误的,而非挑战皮特的结论。于是,直到1950年代这个问题才被修正。

当然,权威说得对不对,重点在于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对某个观点,如果不能确定背后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及良好的论证时,我们不能单单因为权威的身份,就接受该观点。

反之,如果一个观点背后有良好的证据支撑,哪怕是从一个普通人口中说出,也值得引起重视。

科学知识,永远是基于客观观察和实验证据上的。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而有所改变。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这篇:《不同医生给了不同意见,该听谁的?

end

欢迎来到【循证自习室】,本期自习内容为:诉诸权威

开通这个栏目以来,收到了不少读者朋友的喜爱,在此表示感谢。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循证知识或者费解的难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http://www.wanweibaike.com/wiki-%E8%A8%B4%E8%AB%B8%E6%AC%8A%E5%A8%8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