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盛行“宁左勿右”

所谓左,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总喜欢将问题上纲上线,动不动就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而碰到某些事情需要处理时,也总是往高里说、大里说、狠里说!而不是往低里说、小里说、软里说。

所谓右,则与此相反,在日常工作中,不喜欢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碰到某些事情需要处理时,一般喜欢往低里说、小里说、软里说。

举例说吧。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女主角李雪莲的问题,无非是“假离婚被弄成了真离婚”、“前夫说她是潘金莲”这两个“想不通”。但是,仔细想想,这能算多大问题呢?她碰到的大大小小官员们,只要真下决心,还能解决不了这问题?

换句话说,这些官员们倘若不要这么“左”,不要动不动把问题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不要动不动就往高里说、大里说、狠里说——而是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地去处理,这问题不早解决了吗?

然而不!碰到草民李雪莲这么一桩小事,大大小小官员仿佛商量好似的,一开始就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动不动就往高里说、大里说、狠里说!

这不一家伙就把这乡村小女子架到了成心捣乱、图谋不轨、破坏稳定的烈火上去烤吗?

这不一下子就把一件家庭纠纷的小事整成了关乎全县乃至全市官员前途的一件大事吗?

事情之荒唐,莫过于此!

难怪刘震云当年要写成小说,冯小刚后来要拍成电影!二人正是看中了这现实中的人性扭曲,生活中的黑色幽默。

人们不由深问一句,为什么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不约而同将一件乡村家庭纠纷的小事,弄成关乎大局、关乎稳定、关乎众官员乌纱帽的大事呢?

说到底,还是官员头脑里根深蒂固的那四个字:“宁左勿右”。

宁左勿右——他们就宁愿把一件哪怕是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也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

宁左勿右——他们就喜欢把分明是家长里短夫妻之间的纠纷往高里说、大里说、狠里说。

当今官场,“宁左勿右”的事情,数不胜数。

举例说吧,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对某一干部的提拔。如果此人在男女交往或者请客吃饭方面不太注意,存在一些小问题。而此人在大的德才、能力等方面,却又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甚至是不可多得的将才,那么,作为与会者,你将如何表态?

很可能的结果是,大多数有“从政经验”者,将会取“宁左勿右”之态度,主张“暂不提拔,等等再说。”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表态最安全,最稳妥,最不会伤及自己利益。

至于因为延误时机而对整个事业不利,不提拔对这位干部很不公平。那与我何干?那可就不是我管得着的事了!

再举大一点的例子。某地区为了落实上级指示,需要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一次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在讨论具体方案时,A方案制定得比较高、比较大、比较“狠”,也就是说,集中的时间比较长,内容搞得比较多,学习时间也要求得比较严格。B方案则相对低、小、软,时间较短,内容不多,时间要求也比较灵活而不那么严格。

当此时也,班子成员又会如何表态呢?

很可能的结果是,A方案获多数人同意,最终通过——即使大家心里觉得其实B方案更实事求是,效果更好。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意A方案比较保险,不会被认为落实上级指示不积极,不得力,甚至阳奉阴违。

至于这个方案肯定会要兴师动众,甚至花费颇巨,劳民伤财,实际效果并不好。那与我何干?那可就不是我管得着的事了!

左,即使错了,不过是认识问题,方法问题,水平问题嘛。

右,一旦出错,那就是路线问题,方针问题,立场问题了!

孰轻孰重,岂非一目了然?

官场为何盛行“宁左勿右”?其症结正在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