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然最棒的地方在于,她在思考一节课怎么教学的时候,不单单想了这一节课,还想了整个单元,同时设计了两个课时。

按照她的想法,第二个课时本来是要体会有趣的语言,从教学设计中,能看出她做了全面的思考。

我读了她的教学设计之后,本来打算让她把第二个课时上完。但是早上翻了翻小朋友的作业,发现有些家伙书写很糟糕,根据经验判断,第一课时很多孩子确实是浮在表面,没有去深读文本。但是,小家伙们的情况究竟怎样,我也算不准,于是出了一个狠招,让他们写一写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究竟是怎样的。

果然,好多家伙傻在那儿了。

所以,第二课时抛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通过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再次梳理了课文内容,梳理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聚焦了第一自然段学习了丰子恺的写法,并且完成了小练笔,选取五官中的一官,进行了仿写。

想着任然老师的教学设计不公开可惜了,也把这个内容po出来,供大家参考。

课时目标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体会风趣的语言

1.小组讨论,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预设1:“曲线优美”一般是形容女子体态的,作者却用它来描写中指的样子,而且还说中指“养尊处优”,特别形象、生动。

预设2:把中指和食指、无名指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关公和关平、周仓,把手指比作人的写法很新颖,又很贴切。

点拨:作者的语言很幽默,用上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描述合情合理,而又新颖有趣。

3.小结:丰子恺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画家,他从我们所常见的手指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我们没有发现的地方,他幽默的语言不仅引人发笑还引人深思。

二、读第6自然段,把握文章主旨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说“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你觉得作者到底对五指有没有爱憎呢?

2.布置小组学习任务:默读第2—5自然段,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同学交流你的理由。

3.全班交流。

预设:

(1)对拇指:

1“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从“最”字能体会到作者很赞赏拇指的吃苦耐劳。

2 从一连串的举例中能看出作者觉得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拇指,拇指出力最多。

3从“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一句,能体会到作者似乎是在为拇指打抱不平。

(2)对食指:通过“全靠他”“都要他”“最多”“必须”这些词,我感到作者觉得食指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能耐特别大。

点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写食指与拇指对比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更能突出食指的能力强。

(3)对中指:

1 从“……名义上……,实际……”和“……好像……,其实……,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等句子中,能看出作者觉得中指有些名不副实。

2“养尊处优”一词含有一些贬义,从中能看出作者对中指不像对食指、大拇指那么赞赏。

(4)对无名指和小指:

从“无过于”“……只是……而已”“附庸”这些词中体会到作者觉得无名指和小指能力非常薄弱。但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丝竹管弦等事情上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真的只喜欢大拇指、食指,不喜欢另外三根手指吗?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用这么新颖、活泼、有趣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呢?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正话反说”的调侃语气,所以作者说“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5.追问:作者为什么说他对五指没有爱憎?引导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因为如果五指团结一致,就可以弥补不足,发扬所长,就根根有力量,根根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就自然没有强弱、美丑之分了。

6.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和大拇指、食指相似的人?全班交流。

7.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写五指要成为一个拳头、根根都有用,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

预设:实际上是要表达如果生活中各有所长的人能团结起来,就会人人都有用,在团结中获得更大的力量。

8.让学生用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预设:

(1)团结就是力量。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人心齐,泰山移。

三、指导“小练笔”

1.让学生读一读“小练笔”的要求,明确要写的内容。

2.小组交流,说一说五官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五官中的一个,进行练笔。

好书推荐:《怎样做小学教师》

推荐理由:陈鹤琴先生是很懂教育的,他的思想放到现在大多都不过时。在这样一个时代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究竟是了什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社会更美,祖国更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