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易经残卷·否》近古殷周时代(草稿)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文言:(原缺)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这些个不是人的执政,他们不追求信义仁爱,都是些自私自利的人。一心为民的贤者因为无法端正这些不是人的东西,最后只好离去。而那些夙兴夜寐以事一人的尊主强国之人,以及这些随波逐流的民众们,佗们会前去和这些不是人的东西们会聚。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贤哲不肯与这些人相聚守,那是因为这些人的做法不对,根本就行不通的事,可他们偏要去做,怎么劝说都不听。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举国上下,都不能与贤哲相聚守,迫使贤哲离去。贤人在下位而不能有辅,因此这位王者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孤家寡人,没有那一位公侯肯支持他。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推崇刚长宽柔之道而否定仁义。从地道也是中道的角度讲,这个听上去没毛病,可惜他只是推崇刚长宽柔之道中的柔顺听话,而否定刚长,有柔而无刚,不能平衡阴阳,这样就成了病也。大家都认为为了维持这种和平共处的局面,我们要像一味地柔顺听话的女子们要像言听计从的百姓们这样遵从这些礼仪,这才是对的,像精英们那样总是不听话,总是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的挑刺儿行为是不对的。由于这种推行民众们的这种柔顺听话的行为占主导地位,所以精英们的这种斧正行为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文言:(原缺)
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如此忙碌,不是为了民众着想,而是一心为了佗的君上。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文言:(原缺)
容纳并继承了这些不是东西的君上们的这种自私自利的言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并没有什么,毕竟百姓们势小力微,再不济其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加罪。但是那些信义刚长,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的大人还是否定了民众们的这种做法,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文言:(原缺)
包容这些不是人的人。执政们的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建立本卦《九五》所说的那种纠错机制,《周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文言:(原缺)
君上虽然不是东西,但他真的肯于为民办事。总的来说,他的功绩还是大于过错的。夏禹之流也,勤而不德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文言:“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经过劝谏,这些不是人的人这回像个人样了,不能再说他不是人了。贤哲言行得体,是以得以成功端正这些执政,有功也。有功,是以吉也。不过这些不是人的执政只是暂时像个人儿,在他们身上消失的这些过错就好比落去的那些树叶,比方说冬日里的这些落尽叶子的桑树,一旦逢其时,必然再度繁茂。
文言
执政们之所以制造这些危难,他是为了保住他的这份权力。他们之所以会改过自新,同样也是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否则的话,就会被人给拿下。这些敢于冒犯君上强谏其过的乱臣,佗们之所以作乱犯上,是因为只要君上听从佗们的话,就能够让社会变得井井有条。所以这些精英们佗们虽安居其位,却没有忘记来自君上的威胁,佗们虽然於现在捍卫住了自己的立场,却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忽略那些消失的过错依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精英们治理着这一片天地,令之井井有条,但是佗们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佗们没有忘记需要去斧正这些君上,能够防患于未然,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文言:(原缺)
以正义之名,推倒了前政要,从而得以改朝换代。因为都是生搬硬套纸上谈兵的自私自利之辈,是以等他们得政之后,待时间一长,这些新一届的执政们就变得与前政要没什么区别了。诚是换汤不换药,背着抱着一般沉。那些生搬硬套纸上谈兵自私自利的后起之秀见状大喜,于是也以正义之名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