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环环相扣的权谋心思,读之,不禁直冒冷汗...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 · 汉纪四》
【原文】上之击陈也,征兵于梁;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上怒,使人让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太仆得罪,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遂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
【译文】高帝进攻陈时,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军率兵赴邯郸。高帝大怒,令人前去斥责。彭越恐惧,想亲身入朝谢罪。部将扈辄说:“您当初不去,受到斥责后才去,去就会被擒,不如就势发兵反了吧。”彭越不听劝告。他的太仆因获罪逃往长安,控告梁王彭越与扈辄谋反。于是高帝派人突袭彭越,彭越事先没有发觉,便被俘囚禁到洛阳。有关部门审讯结果是:“已有谋反迹象,应按法律处死。”高帝赦免他为平民,押送到蜀郡青衣居住。彭越向西到了郑地,遇到吕后从长安来。彭越向吕后哭泣,说自己无罪,希望能到故地昌邑居住。吕后口中应允,与他一起东行。到了洛阳,吕后对高帝说:“彭越是个壮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自留后患,不如就此杀了他。我已与他同来。”吕后又指使彭越门下舍人控告彭越再行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将彭越灭三族,高帝予以批准。三月,彭越三族都被斩首。
【分析】刘邦原本没打算杀彭越,但为何吕后一插手,彭越就死了,其结局差别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这其中吕后都做了什么?如果要杀彭越,吕后应该怎么做等等,现就吕后杀彭越这一过程中,挑几大点,稍加分析,目的是感悟下吕后细腻的权谋心思:
第一,吕后话语的杀伤力
1、强调具备反扑的实力:案例中,吕后在对刘邦的一番话中,一开始便开门见山,言及彭越是位壮士。至于彭越是不是壮士,大家有目共睹,为何吕后要再次说明呢,其目的是强调彭越具备反扑自己的实力,要刘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草率决定;
2、强调具备反扑的条件:猛虎一旦入山林,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彭越这头战斗力彪悍的猛虎,现让他到蜀地,这等同于放虎归山,无疑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吕后强调这点,也是让刘邦不要放虎归山,应当尽快杀之。
第二,吕后说这番话的用意
1、测试态度:测试方面,当然是测试刘邦对自己准备杀彭越这件事上的态度。吕后想杀彭越,当然要得到刘邦的同意,所以,吕后在话语后面,不忘补上这么一句,即让刘邦不如就此将彭越杀了,同时,提到自己已经把他带回来了,要杀他很顺利,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2、需要默认:刘邦如果准备杀彭越,不便明说,吕后需要得到刘邦的默认。如果刘邦不让吕后杀彭越,那么吕后也就不好再插手了。在案例中,经过分析,得知刘邦在杀彭越方面是默认的,所以才有后来吕后的一系列行为。
第三,吕后指使彭越舍人告发的用意
1、避免牵连:在之前吕后杀韩信的过程中,吕后不免背负不少道德压力,如果此时再直接杀彭越,必定会卷入道德风波,会让世人觉得自己、刘邦容不得功臣,这不利于以后拉拢人心,维护统治。
2、需要借口:杀人当然也需要借口了,出师有名,至于不管借口是否真实,那都是后话。有借口,就可以立即杀掉;没有借口,杀之有阻力。
3、可信度高:指使彭越的舍人对其进行告发,总比吕后自己赤裸裸地说彭越造反,在世人看来,前者的可信度更高。
第四,王恬上奏杀彭越的几点说明
1、表忠心:不管王恬之前是否同彭越有个人矛盾,现在看到彭越有难,主动跳出来,落井下石;还是出于真正忠心,主动上奏杀彭越;再者,也有可能王恬揣摩到了刘邦要杀彭越,需要正大光明地有人来请求杀彭越;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吕后指使王恬这么做的。但不管如何,王恬此举已经足够表忠心了。
2、施恩惠:如果说,王恬之前同彭越确实存在个人矛盾,跳出来落井下石,那么此时吕后暗示或指使王恬,这也是施恩于王恬,这会让其以后更效忠自己。
3、走程序:刘邦如果真想杀彭越,单凭彭越的舍人出面来告发,这是不够的。刘邦同时也需要有人来继续添把火,当然了,这是把明火,即需要朝廷上职位较高、对造反方面较敏感的人出面,主动上奏杀彭越。所以,这个时候担任廷尉的王恬主动站出来了,主动做了一回“恶人”。所以,刘邦就以“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把彭越杀了。这是说,要杀彭越,需要走走场面上的程序。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吕后杀彭越的背后用意真可谓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啊,彭越不被套住,很难!在这里,把几个点拿出来稍加分析,大家多体会体会就是了。
权谋笔记,帮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quanmoubiji,bangzhunizaizhichangkuaisucheng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