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更应该:邻里互助+激活童叟自身成长活力

育邻梦

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结构性急速转型,我国急需在完善社会公共文娱配套的基础上大范围施行:邻里互助+激活童叟自身成长活力。老人有足够的知识智慧能够传授给孩子、孩子亦能够为老人带来无尽的快乐,现今他们之间唯缺一个互帮互助的公共“舞台”。

人类是自然物质世界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生命群体,也是最懂得分工、协作的高等级哺乳动物。因为,人类生命旅程中生存自理能力来的慢、去的也慢,童年15-21年【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壮年40-45年【我国目前15-59岁记为主要劳动人口】、老年17-40年【假设个人最长寿命为100岁,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超过77岁】。基于此,人类生命旅程中约有一半【童年+老年】的时间需要在依靠他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实现幸福生活、另一半【壮年】时间则需要通过照顾他人以实现人类生命价值。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人类代际轮替的基本法则,也是自然生命代际轮替的基本法则。因此,每个童年的孩子都必须依托父母提供的帮助才能实现健康成长;每个中年人肩上都有一副担子,担子的两边分别是童年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每个暮年的老人都必须依托子女提供的生活辅助才能安享晚年。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分工协作范围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高,育小和养老也被纳入了社会分工协作的大体系之中,托育、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成为了专业的儿童成长辅助机构;养老院、敬老院、养老护理等机构成为了专业助老服务。

老小同乐

辅助孩子学习成长有专业的教陪机构、照顾老人有专业的养老机构,社会育小、养老福利越来越好,这貌似真正从根本上做到了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但是,如此专业化的分科“育小+养老”服务却违背了人情世故这一基本常理,也就是专业化的“育小+养老”服务不可能充分顾及被服务对象的真实情感需求、不可能充分展现孩子和老人自身具备的生命活力。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活动中不仅有基本生存物质需求,还有无形的精神文化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层次结构概分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被尊重和展现自我价值等五个层级,也即是每个人都会根据社会生活实际展示自我生存需求,比如生理需求是2岁以前孩子最核心的需求,其后逐步开始形成安全、社交、被尊重和展现自我价值等更高层级的综合生存需求。

托育+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是为孩子们补给人类社会生活智慧的专业机构、养老院+敬老院+养老护理等机构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它们能够满足孩子对链接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迫切渴求、能够满足老年人群最基本的康养服务。但是,它们提供的专业+标准化服务往往会忽略掉每个人的个体成长差异、个人深度信任社交需求、随机展示自我成长能力的需求。所以,未来应对我国大规模人口老龄化+社会生育少子化,我们更应该在完善社会公共文娱配套的基础上提倡邻里互助+激活童叟自身成长活力,孩子和老人都能充分享受近距离社交+随机个人才智展示所带来的生命乐趣。因为,童年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加持,更需要有大量貌似无益的闲暇陪伴;老年生活除了需要饮食、健康的生理保障,更需要有人陪他们聊聊天、让他们能够有老年发挥余热的时刻。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