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中学优秀作品6 ||八(7)班 孙擎宇《脚步》
郁达夫中学学生优秀作品6
脚 步
——读《骆驼祥子》有感
郁达夫中学 八(7)班 孙擎宇
脚步声,近了。
只见祥子走进了城,走进了这个纷乱的世界。
他,怀揣梦想,渴望着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命运,却几次三番地捉弄了他。于是,他的车没了,他的钱没了,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而死,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随着他的体面,他的要强,他的梦想,一同彻底地灰飞烟灭,消失殆尽了。祥子,沉沦了。
这,的确是一个悲剧。但这不仅仅是祥子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的旧中国社会劳动人民共同的悲剧。其实,即使是在当今这样“发达”的社会中,祥子一类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熟悉的放学铃声响起,我与同学们结伴走出校门。校门外的一切,都与往常一样,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这路边,似乎多了一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我之所以注意到他,也正如大家想的一样,是他手中的不锈钢碗里那屈指可数的几枚硬币相互碰撞发出的脆响。他大概有六七十岁,青丝早已尽数化为白发,或许是过于“劳累”的原因吧。他的衣服略有些破,有几个地方已经失去了衣料的保护,露出了老皱的皮肤。他那干瘦的、皮肤挤在一起的手毫不费力地拿着那只不锈钢碗,娴熟地晃动着,发出一阵又一阵清脆的声音。可他的嘴唇却并不像一个贫穷之人那样龟裂着,而是异常的滋润,像刚参加完酒宴似的。
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径直地走过了那个老人,无视了他“真挚”的笑容。不对,等一下,似乎少了一个同学!我扭头一看:他正将一枚一块钱的硬币放入老人的不锈钢碗中。来不及制止,只听“叮”的一声,那一块钱便是老人的了。唉,给都给了,也不好意思再要回来,只是可惜了他这一块钱啊,冤作了那老人乞讨的工具。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老人却“不依不饶”,依旧“真挚”地对那个同学笑着,说道:“再来一块吧!”那同学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竟又将手伸进了书包。于是,我快步走近前,制止了他继续拿钱的行为,又拉着他走离了那个老人,只给那个老人留下了一串近似嘲讽的脚步声。
想那些与这个老人差不多的老人,年轻时必然与祥子一样有志气,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者是能赚许多钱。他们中年龄小的有五六十岁,年纪大的有七八十岁,甚至更大。在他们之中,一定有很多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金融危机。他们经历的是由希望到失望乃至绝望的心理历程,他们,或许是太缺钱了吧,才会选择这个“行业”。
他们的选择也不无道理。如果他们每一天“工作”12个小时,要“赚”到200元钱,简直如探囊取物——如果人们足够有同情心,那赚的钱自然就不用说了,但就算人们不够热情,他们只要每216秒得到一元钱就足矣(在闹市,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更何况有些出手“大方”的人一给就是五元、十元),而如果一天净赚1200元,他们的月薪就是6000元上下,远远高于大部分辛勤工作的人。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年薪就是73000元左右,如果他们想给自己放几天假,一年赚个七万也不是问题,就算没有“年终奖”,他们的年薪仍高于许多人。再加上他们只需要坐在那里,摇晃手中的碗,表现出自己的可怜,再加上点头、微笑,仅此而已。
这使人不能不想起那句风靡一时的话:“如果全世界(其实只需要全中国就行)每个人都给我一块钱,那我就成了十万、百万、亿万富翁了!”这虽然只是一句戏谑的话,但它其中所体现出来的 “精神”与那些老人却是毫无二致的——积少成多。可是他们这么做,不就扰乱了社会秩序了吗?这样做的确很赚钱,所以如果目前工资比乞讨所得的少的话,不久人人不是都想要做这项“工作”了吗?
很有可能,祥子的想法与他们是相同的。起初,就算是祥子的钱全部被孙侦探敲诈去之后的那天晚上睡在左宅时,他也坚决不偷曹家的任何东西;但后来,他却会因从曹家用曹家人对自己的信任骗取了两块钱而沾沾自喜,以至于再后来以六十块钱的价格出卖了阮明。
那些老人和祥子一样自甘堕落,应该是由于没有生活的希望吧。奥维德就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他,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由此看来,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会有生活的希望。祥子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点——他的动力,如虎妞、小福子,他的希望,如买车、开车厂,都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而去,他对生活,还会有信心吗?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堕落、不沉沦呢?
这些,可以作为祥子沉沦的理由,却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理由。不信的话,请您设想一下,当您走出家门、校门或者公司的大门时,看到路上走的人寥寥无几,地上却有许多衣衫褴褛的人坐着,摇晃着手中的碗,极力地表现出自己的可怜,并不断地点头、微笑,您会作何感想?若真的有那个时候,所有的演唱会、音乐会什么的都不需要再举办了,只要走到门外,两边就会响起整齐而有节奏的脆响!
想想这个,便更加憎恶那些“乞丐骗子”、“乞丐富翁”,他们分明是要引起恐慌!只是后来只以金钱为重的祥子,设若他知道有这么一种简单而又快捷的“赚钱方法”,怕是乐得都要睡不着觉了吧。
祥子走向堕落的过程,由老舍来叙述;但那些老人走向沉沦的经历,又有谁能记录?他们,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却恰如在沙漠中独行一般,他们的脚步,只有他们的心里才清楚,脚步留下的痕迹,不久便会为社会复杂的沙土所掩埋,随后便不为人知。
眼前,祥子举着两条挽联,送殡而去,连带着将他自己,也送出了这个平静的世界。
脚步声,渐渐地远了。
点评:“叮”一块硬币落入了乞丐的不锈钢碗中。文章记叙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并由此展开论述,写了看似生活艰辛的乞丐背后可能的真相,有自己的见解。语言平实朴素、含蓄隽永、寓意深刻,恰当运用讽刺,于细微处加以打磨,塑造了生活中一些好逸恶劳的乞丐形象。文末不断将“乞丐”与祥子进行对照,翔实地写出了二者的异同,也大胆地猜测了“乞丐”堕落的真正原因,有理有据。同时,开头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衔接处略微生硬,对乞丐们的所“赚”钱数则过于数据化,少了一份前文的生活气息,当然此处的数据也正成为了作者“控诉”乞丐们的证据,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陈佳)
郁达夫中学是一所以现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名字命名的学校,位于风光迷人的富春江畔,是杭州市富阳区建校早、文化底蕴深厚、师资质量高的初中学校之一。
郁达夫校本课程
郁达夫文豪校区即将开启
祝福郁达夫中学更上一层楼
来稿请发送至332002779@qq.com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