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 富春二小 刘宇松《清明祭先烈,缅怀郁达夫》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清明祭先烈”活动习作26

清明祭先烈

缅怀郁达夫

富春二小    五(7)班      刘宇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节祭扫烈士和祖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我们缅怀先烈,承继传统,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又恰好是郁达夫文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我很荣幸能和文学院的其他成员相聚在达夫先生的故居前,开展一次“清明祭先烈,走读郁达夫的活动。”虽然无诗人笔下的细雨纷飞,但沉重、悲痛是少不了的。风里本该有的花的清香,悄悄淡去,似有似无的带着行人欲断魂的凄凉。在这个悲伤的节日里我不禁想起了曾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们。想起那些曾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而牺牲自己,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英雄先烈们,我不由新潮起伏,思绪万千。

故居前,清晰可见达夫先生的塑像,二十多岁的他,血气方刚,眉目俊朗,一身青衫长袍,一双布鞋,手执书卷,目光坚定,充满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豪迈的情怀。首先我们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然后跟着带队老师,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故居。在一川如画的富春江边,座落着一幢二层木结构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故居就藏在石头大门的后面,穿过大门,就是典型的江南的小院,院子不大,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大堂,路边长满了薄薄的苔藓,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扑面而来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新。沿着石板小路,径直来到一楼的小客厅,一股清风袭来,满屋都是书香味。堂前放着一桌两椅,墙上挂着达夫先生的肖像,画纸经历年久,有点泛黄,但从达夫先生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了他面对敌人的屠刀,眼神是那么的从容不 迫,视死如归。客厅的侧屋挂有丰子恺和茅盾的题字。穿过侧屋,我们踩着达夫先生当年走过狭窄的木楼梯,我们来到了二楼,楼上是达夫先生当年苦读的书房和卧室,现在改成了陈列厅。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达夫先生童年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地是“皮鞋风波”事件,让达夫先生不在任性,更加发奋学习,后来到日本留学。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随着抗日救亡运动会的高涨,达夫先生投入了抗战的时代洪流,后来又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爱国是达夫先生毕生的精神支柱,“失节事大,饿死是小。”这是达夫先生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听着这样感人的故事,达夫先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走出故居,穿过长廊,我们石阶而上,走进了双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曼陀的血衣冢。他是达夫先生的兄长,也是一位值得我敬仰的抗日英雄。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双烈亭,在石碑前深深地鞠躬默哀了一分钟,并献上我们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我心中暗道:先烈们,现在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了,但在我们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是你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会把你们的爱国精神化为一种力量和行动,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尽一份力。最后,我们集中在富春江第一楼百年大樟树下,朗诵了达夫先生的诗集,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自由创作诗歌。而我望着波光粼粼的富春江水,不由想起:几千年来清明节,源远流长情难舍,每人只祭自家翁,烈士碑前有花朵?

阳光沐浴着我们,凭栏远眺,富春江水奔流不息,没有达夫先生这样的革命英雄,哪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谢这养育我们的一江春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达夫先生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2018年4月1日

2018年4月1日

感谢一路支持我们的会员,指导老师,家长志愿者们。

郁达夫故居

清明,这是一个缅怀的时刻,我们一起纪念郁达夫先生。

这也是文学院活动一周年的日子。

我们宣誓,走读,朗诵,写作,都是为了传承,传承达夫先生的人文精神与爱国情怀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评选预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