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故事——康家巷里的故事

康家巷里的故事

                                           刘述涛

在吉安城众多的巷子之中,有一条叫做康家巷的巷子。康家巷因有康文卿住在里面居住而得名。人们都知道康文卿是一位大富商,也是一位慈善家。如今,在吉安,人们提起康文卿,仍会树起大拇指说,康文卿可真是吉安城里的大善人。只要有人求到他的名下,他都会伸出援手,给予钱财。

现在还流传着省立吉安六中的校长向康文卿求助修建校舍,康文卿问校长,你要多少银元?校长说,能给3000块,那是再好不过了。康文卿问,你难道是就少这3000块银元吗?校长摇摇头说,哪里呀,我是怕说得太多,你会觉得我狮子张口,而不肯给我。康文卿说,你尽管开口,到底需要多少银元。校长说,要5000块银元。康文卿说这5000块银元我如数给你,也省你再四处化缘了。

有人同康文卿计算过,说他这一辈子送出的银元有228110元,施舍出去的衣服有550多件,他还受到当时的南京政府授予的“义举仁风”的巨匾一块,以赞扬他的乐善好施。

许多人只看到康文卿的有钱和好助人为乐,却不知道康文卿其实吃过很多苦之后,才拥有了后来的家业。尤其是在康文卿的父亲离开人世,开始的那段日子里,家里只能靠康文卿的母亲与人做针线活,到田里帮人掼稻、牵砻、舂米才免强能挣下半升的糙米。回到家,在糙米中加入糠菜煮给康文卿四兄弟吃,康文卿是老大,每每见到母亲累得走路都摇摇晃晃,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家里的命运,让母亲和三个弟弟过上好的生活,能天天吃上饱饭。

怎么改变,又拿什么来改变?家里要什么没什么,穷得只见地灰。怎么办?康文卿站在家门口看着赣江发呆。在赣江上有来来往往木排,康文卿心里想,要是自己也能够做木材生意就好了。

木材生意哪里有这么好做,需要那么多的本钱。康文卿一穷二白的,谁又会借钱给他?

有位经常将木排停在康文卿家门口的“排老大”,见康文卿年纪轻轻却是整闷闷不乐,就问康文卿,你小小年纪,怎么心事这么重?康文卿叹口气说,我想做生意,可惜却没有本钱,也没有人肯借钱给你。排老大听了,笑着指着这些木排说,这些木排都全是你的,谁会不借?康文卿苦着一张脸说,你就别取笑我了。排老大不高兴了,对康文卿说,你怎么这么傻,还说要做生意。做生意可不就得学会“无中生有”?康文卿一听,眼前一亮,自己可不就是这么傻吗。

一天,康文卿出现了一家钱庄的里面,他派头十足的对钱庄的襄理说,我要向你们钱庄贷一万银元应急三个月,利一分也不会少你们的。襄理见康文卿派头十足,还真的以为康文卿是个有钱人,就把康文卿带到了总经理面前。总经理见是襄理引见过来的人,就说,只要你让我们看到你的实力,这一万银元就贷给你。康文卿说,这有何难,你让襄理跟着我去赣江边看看,那些停着的木排可都是我的。

襄理跟着康文卿来到赣江边上,康文卿朝着江边上停着的木排一指,说你问去吧,我站在边上,反而不好。襄理来到木排前,问排工,这些木排是谁的?排工指着岸边上站着的康文卿说,这些木排都是康老板的。

就这样,康文卿通过“无中生有”的办法,成功的从钱庄贷出了一万银元,凭借着这一万银元,康文卿在赣江边上开起了一家“隆昌木行”,然后到处放风说,康文卿的生意做得多大,多好,木材不断地运往江苏、上海。他还在做生意的时候,有意无意的透露,他是有钱庄在后面做支撑的。

不过两年,康文卿又在木行的旁边开起了旅社,专门接待各地来的木商。到后来,赣不莲上一条街都是康文卿设立的饭馆,旅社,木行,钱庄,米行、银店等,康文卿也成为了吉安数得着的巨富,但康文卿的生活却仍然十分节省,唯有捐赠他人的时候,康文卿才会显露出他的大方。这也就不奇怪吉安如今仍然流传着,有困难到康家巷找康善人。只不过拂去历史的尘埃,康文卿已经不在,康家巷也只留其名了。

(0)

相关推荐

  • 千架无人机编队表演昨晚在吉安震撼上演

    美丽吉安 点亮滨江 千架无人机编队表演昨晚震撼上演 胡世忠杨丹刘贤清等市领导与几千名观众现场观看 井冈山报融媒体2020-09-16 9月15日晚,2020年美丽吉安之"点亮滨江" ...

  • 古南塔、古榕树、古青原台 古时吉安城的悠悠记忆

    历史气息浓郁的古青原台.历尽岁月沧桑依然繁茂的古榕树,古时吉安城的地标性建筑古南塔.在江西吉安城区,说起这几个景点,吉安人都不陌生,它们就在赣江边.沿江路,它们承载了古时吉安的悠悠记忆,下面,就把这几 ...

  • ​禾水十八滩,橹歌穿云端

    文 / 七溪岭樵夫 山川之利有三,一在游览,一在物产,一在运输.在蒸汽机发明之前,禾水是永新人连通外界的唯一管道.其他河流也承载着运送人货的职责.   今人吴一为先生考证,禾川老城南门,是当年全县最繁 ...

  • 【大荔故事】仁厚巷里的苏家宅院

    仁厚巷里的苏家宅院 文/王凌琴 同州一带民间传说,北魏时,同州府仁厚里有一大户,姓苏,主人名苏协,是武功人.苏协曾任过武功郡守,后被罢官,遂来东府谋生,他的堂弟苏老诚跟随,便在这儿开了一家烧饼铺.他家 ...

  • 博鳌故事 | 蔡家老宅里,每年那场春天的约会

    今天<博鳌故事>的主讲人是蔡王普君--蔡家第四代长孙媳妇.博鳌这座小城,博鳌亚洲论坛让它的名字享誉全球,而素有"琼州第一宅"美誉的蔡家宅,就像它的注脚,将城市的历史与现 ...

  • 包家巷的老故事

    徐海涛 2016年7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有12处老建筑上榜,将挂牌进行保护和妥当修缮,并由规划部门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这个名录里面,包家巷就占了两处. 可见包家巷 ...

  • 推荐|胡居亚:学堂巷里的故事

    我父亲是一名医生,1953年开始,在怀远一中任校医.   1956年跟随年福良校长来到嘉山明光,在汪雨湘老先生开办的明光中学原址筹建嘉山师范学校. 父亲继续担任学校医务室医师,兼任学校人体卫生常识课教 ...

  • 【里巷故事】从玉带街到巴家巷 “闭到眼睛往前走,闻到臭气是硚口”

    城里出生的人有故乡吗?我认为没有.一直称老家在沔阳张沟,1947年父母带我两兄一姐下汉口后,居无定所,住过不少地方.我是在汉口利济北路出生的,以后住过玉带街.大通堤沿和巴家巷,都在硚口,即" ...

  • 乔家路的故事 | 14中国集邮团体创始人叶颂蕃住在俞家弄里

    俞家弄107号是著名中国集邮家叶颂蕃的祖居,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居住在该宅院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叶.叶颂蕃的曾孙一直居住到2019年征收动迁后才搬走.叶垂青先生特地从家中将其曾祖父叶颂蕃的一些遗物, ...

  • 阳城白巷里,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白巷里的由来 不久前,晋城交通广播FM93.5推出了首档全媒体文旅节目<白巷里下午茶>,节目一经推出,很快便引起广大听众的喜爱,因为通过广播可以了解到很多晋城古今文化背后的故事,只是,很多 ...

  • 【里巷故事】义成里 闹中取静商居两宜

    2014年,中山大道保成路口.田联申摄 保成路转向江汉一路的里份是义成总里,在保成路的另一边是义成东里和义成西里,习惯上合称义成里. 浙帮的义成里和浙江兴业银行 宁波里旁边,保成路转向江汉一路的里份是 ...

  • 【里巷故事】德润里 “湖北三个刘,抵不上四川一个刘”

    1920年代由汉口华商开发建设的"模范区",其中心地带有一大片里份--德润里.德润里北边为云樵路(今黄石路),后来路的对面建起了基督教荣光堂:东面为吉庆街:南面为崇善路和汇通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