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平江州同知欧阳玄小传

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其先家庐陵,至曾祖父新,始迁潭州之浏阳。父龙生,道州路儒学教授。玄幼聪慧,其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即知成文;后授业于宋进士李某、邓某,究悉经史百家。延祐元年(1314),以《天马赋》魁湖广省试。二年,登左榜(汉人、南人)乙卯科一甲进士第三名(张起岩榜),授承事郎。出为湖广行省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处己俭约,为政廉平,民服其教。延祐六年(1319),调江浙行省太平路芜湖县尹,数决疑狱,教化大行。至元六年(1340),官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五年,知贡举,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历官四十余年,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修实录、大典、三史,皆大制作。屡主文衡,两知贡举及读卷官。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传人间,视为至宝。文章道德,卓然名世。有《圭斋文集》十五卷(凡赋一卷、诗词三卷、文十一卷)、附录一卷,传于世。以疾乞休,陈情恳切,特授湖广右丞致仕。卒年八十有五,赠大司徒、上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曰文。祀名宦祠,并祀三贤祠。

注:同治《平江县志》名字欧阳玄误为欧阳元,予以更正。

参考资料:
同治《平江县志》
嘉庆《浏阳县志》
(明)宋濂《元史》
沈仁国《元朝进士集证》
(0)

相关推荐

  • 士大夫之郡的那些士大夫

    士大夫:旧时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大抵为诸侯以下,中上层的官员.文官称士大夫,武官也称士大夫)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任永,字君业.历算高士.故乡是戎州,生活在两汉之交的乱世.他自幼聪慧,博古通今 ...

  • 天下“清 官第一 ”王 贻 德 略 传

    王文胜 原创 父辈厚望少负凌云志 奸臣当道大器晚终成 大明王朝是封建君主高度集权的朝代,所有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取消了宰相制度:把宰相的权力分归六部,另设内阁,辅佐皇上处理 ...

  • 元朝瓷器鉴别应知

    元朝瓷器鉴别应知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 ...

  • 民间子平八字何知章点窍

    自从我公布何知章口诀,有很多易友留言询问如何解读,由于留言太多,没法一一回答,今天就简单的来说一下. 其实玄学知识不是靠自己聪明就能领悟的,无论学什么,都要有名师指点,才能真正领悟,不然就算你知道口诀 ...

  • 元朝平西夏,灭金朝、亡南宋,为何偏偏没有吞并高丽王朝?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就不断对外用兵,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到他孙子忽必烈统治时期,又灭掉了南宋政权,整个东亚大陆几乎全部纳入元朝的统治之下.不过有一个并不强大的政权,元朝却偏偏没有将其灭 ...

  • 靖难名将张玉,曾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来归附明朝,为救朱棣战死

    张玉是祥符人,比朱元璋小十五岁,比朱棣大十七岁,曾经是元朝枢密知院,后来跟随元顺帝逃到漠北,洪武十八年投降明朝,后来跟随蓝玉出塞,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因为战功封为济南卫副千户,不久被朱元璋提升为安庆卫指 ...

  • 周国平:你应该知道的,关于人性的几个真相

    原创草木本无心  2021-05-07   12:32:49 人们常说"要在无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好像越长大,看到的世界越无情,看到的人心越凉薄. 年少的热血不知道在某个瞬间 ...

  • 《金碗银勺》子平何知章

    (一)论男女婚配 1.何知人家定克夫,伤重官杂日神独:印比不来相救助,三道黄泉泪堂出. 2.何知人家克夫身,枭伤食旺鬼藏根:花红不为夫娇艳,暗勾野鬼入家门. 3.何知人家败夫君,食多伤露更有根:红颜薄 ...

  • 知乎热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

    各位Kindler,大家好! 最近,伴随着对内卷.焦虑.996.鸡娃等这些社会话题的讨论,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应运而生--那就是躺平学. 躺平的意思就是,面对种种的内卷焦虑,保持佛 ...

  • 140平新房,老公坚持一入户装隔断,入住才知实用,客厅太漂亮

    这是一款建筑面积140平的新房,装修上不走寻常路,没有选择大众化的方式,而是选择了混搭风,将中式与美式结合在一起,这在生活中确实不多见,不过最终效果还不错,装出了极具韵味的一面,既有着中式雅致.端庄的 ...

  • 江西樂平始祖知柔公略考(转载)

    知柔公:[後唐]許知柔,字濟能,世居鎮江丁卯橋.唐睢陽太守許遠公六世孫,仕南唐饒州太守,清節愛民,犬不夜吠,百姓懷念其德澤,因見民敦厚,唐衷宗天祐元年甲子(公元一九○四年),遂卜居饒之荐福山而居焉.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