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气温升高,脑卒中高发,千万要警惕,出现这5个信号马上去医院!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寒冬、热夏,是脑中风高发的两个时节!

我们常听说有的人昨天还在工作,今天就突然倒下,经过抢救,有的捡回一条命,但却留下偏瘫,卧床不起,有的甚至失去生命,个人和整个家庭都陷入困境。
罪魁祸首就是人们熟知的中风!
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就医时已经发病多天后,甚至是更久,为何发病时不来医院,答案要么是第一时间没反应出自己的症状可能是中风;要么则是对轻微的症状(如肢体麻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当症状逐渐加重才到医院就诊,却早已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期。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脑中风是急症!如果加强对脑中风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学会预防,能掌握迅速辨别脑中风的知识,识别脑中风早期预警征兆,早就医治疗,患者将会获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因素!
脑卒中,我们老百姓一般叫中风、脑血管意外。根据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脑内动脉狭窄,或者出现闭塞和破裂等情况,进一步就引起脑血液循环发生了障碍,进而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
根据“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我国
  • 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
  • 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
  • 每年新发中风约270万。
脑中风所带来的危害重则留下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等残疾,以及残疾带来的疾病负担加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中风而永久致残。
最严重危害,就是死亡,每5位死亡患者中,就有1位死于脑中风,高居居民死因首位。
仍然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因素。
气温越高越容易发病,
尤其这些高发人群,天越热越要严防!
但在很多人意识里,它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多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
其实不然,实际上,一年有两个脑中风发病高峰期,即低温的寒冬,以及高温的盛夏。后者这种由高温导致的脑中风,俗称“热中风”。
立夏过后,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可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从而损伤脑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再加上空调风、喝冷饮等造成的冷热不均,热中风自然成为了高发病!
总的来说,夏天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尤其是已经有心脑血管基础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中老年人,是热中风的高发人群。
要注意的是:脑中风不仅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大疾病,年轻人为事业、生活打拼,熬夜加班、过度劳累、压力剧增、情绪过于紧张激动等,都可能会诱发脑中风,年轻化的趋势逐年升高。
5个“突然”症状说明脑中风来了,千万要警惕!

1、突然出现一时性黑朦
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
2、突然短暂性视力障碍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
3、频频打呵欠
据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信号。
4、突然四肢麻木
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
5、突然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
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
当家人或身边的人出现一种或多种以上表现时,不管病情轻重,记录好发病的时间,马上前往距离较近的医院或拨打120,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求助。
而不是留在家里自己观察,更不是反复找亲朋好友协商,贻误最佳的救治时机!

预防脑中风,

八项注意,安全度夏!

1、控制危险因素
如: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心脏病、烟酒等,这些都是诱发脑中风的高危因素。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2、再热也要对空调温柔点
对空调温柔是非常必要的,降温要缓步来。在外热坏了,突然走进低温房间,体表血管很快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那就危险了。
3、高度警惕“魔鬼时间”
通常每天6~11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国外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
4、牢记“3个半分钟”防止致命事故发生
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避免突然起床,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5、不渴也要常喝水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不能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但不宜过量。
6、饮食结构要合理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应忌烟、酒,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
7、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
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消除情绪波动、疲劳等中风的诱发因素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戒躁戒躁,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杜绝过度疲劳、熬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本文来源:昆明三博脑科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