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陈小曼诗(10首)+评 【232期】
前沿
陈小曼
陈小曼,原名陈映霞,广东梅州人,现居佛山。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已出版诗歌集《缤纷的风》,获第五届佛山文学奖;小说集《围龙屋的女人》,获2019年佛山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该小说还荣获2020年第六届佛山文学奖。2020年10月,荣获第三届博鳌国际诗歌年度诗人奖。在全国专业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百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文学精品》《中国爱情诗选》《中国现代千家诗》《走近广东诗人》等多种选本
朗诵者简介
晨阳,李俊玲,自由职业者。喜欢朗读、摄影、旅行。2016年参加惠风文学训练营练习写作。曾在长春市群艺馆、长春雅韵诗社学习朗读。
陈小曼送别组诗
1送别
夕阳的余晖,像斑马线
横跨在我们之间
不能再往前走了
再走就进入危险的区域
白天漫长如年,黑夜漫长如年
只有夕阳以秒的速度
以无可商量的短暂
提示着
光阴里一切事物都在流逝
路灯亮了,它们像翻起的白眼
我不能再送你了
———前面是你的家
是另一个女人的领地
残阳如血,如一幅毫无错误的画
仿佛我一生都在这幅画里
送你
2 天鹅
秋天一定降临了你的世界
我的天空,飞过一声天鹅失单的鸣叫
浓烈的秋,丝绸一样流淌在郊外
月光下,再也不敢呼唤你的名字
摘一片枯萎,遮住南方红豆的红
阻隔通往远方的光
你独自飞翔,蹒跚或踉跄
让我的担忧挽歌一般搀扶你
在苍穹
秋色,那么辽远
在人间
相爱,这么短促
3 周日
隆冬,阳光富足
天空晾晒薄薄的白云
多么幸运
我有一间阳光普照的房子
光线绣锦一样铺在我的床上
粘在被子上冰冷的心事
如田野上的一层霜
———阳光不允许它存在
多么阔绰啊
我有整个白天可以蹉跎
满屋子的阳光任我挥霍
还有一本好书,一把斜靠的躺椅
不为昨天而叹息
不为明天而绸缪
只有当下停止赶路的周日
工厂的流水线不再运转
机器人的手臂停在半空
汽车在树下睡着了
孩子们在晒太阳
书包里的课本合上了眼睛
没有追讨债务的
没有追讨人情的
太阳底下,暖意融融
世人都忘了亏欠
连异国他乡的战争
铺天盖地的新闻
都被这一轮太阳晒化了
连难以消融的恩怨
和执拗的渴望
都被晒干了
繁忙无序之外
多了珍贵的这一天
让我们打个幸福的盹儿
4 游子
在山间,我以植物为伍
满眼青山,果子挂满枝头
不到三天三夜
我丧失了恋爱的功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诗意地生活
而不再作诗
一草一木
解开我百结的柔肠
南瓜花谢了,它用一只瓜来告诉我
花朵是给果实让位了
人再有能耐,也活不过狗尾草
———村子里曾经的望族已经人去楼空
雕栏祠堂上,狗尾草依然独霸一方
这里没有荒废时日的爱情
春天播种,秋季收成
爱不爱,都传宗接代
城里的爱人,一再催促我返程
他怨声载道
山里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当我重返都市
需要大剂量的爱情
难道我在都市的爱情
是伪装的?它还不如乡村路旁的
那颗柿子树
给予我漂泊半生之后的安宁
5 山里人的远方
山里人出了大门,过了小河
就是远方
山里人不需要太遥远的远方
他们会问你
你远得过屋顶的日头么
远得过山坳的月光么
踩着露水出门
披着月光归来
赶一次集,出一趟县城
山里人的远方务实可靠
从远方提回来过日子的物品
山里人取笑城里人
坐飞机坐火箭的远方
那是蛮不讲理的远方
城里人从远方回来
两手空空
说是带回来远方的山水
笑话哩!山里人说
这么多城里人来过
也不曾见这里的山水
被人盗走
山里人还有另一个远方
那就是山背
近在迟尺,去了就是天涯路远
没有归程
谁说山背不是远方
6 位移
我移开一块观念的大石板
用的是另一种观念
神奇的活法就是
一个观念带来痛苦
就用另一个观念
把它移走
我寸步不移
仅置换了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就逃脱痛苦的围剿
获得了自由
7 独白
我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人
花谢了,怕它没有结出果实
风来了,又怕它是一场台风
看见有水的地方,又怕水里没有鱼
对于爱情,也是前怕狼后怕虎
怕它过于浓烈,又怕它情意稀薄
怕他久久缠绕
又怕他一去不返
8 抉择
荒芜的怀抱
是一座历史古城
她在这里丢失了青春
女人用一生的春雨
换取一张单程车票
到了路的尽头
她却把爱情扔进大海
明知道所有的爱情都指向背叛
难道,我们就不爱恋了吗
明知道所有的生都指向死
难道,我们就不活了吗
9 生活
你看,花儿来不及开尽
春天就谢了
实验还在进行
结果提前跃然纸上
精彩尚未演绎
而掌声已经响起
生活是一口平底锅
岁月是一场烈火
我们呢,恰似锅上
苦苦煎熬的
鱼
10 试问
想起爱情的时候
越来越少了
爱过我的人,像罪犯一样
光阴把他们押走了
多么荒唐呢
没有爱情,也能活下去
没有爱情,也能写诗
试问
没有泉水,也能酿酒吗
没有急流,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吗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歌评鉴
杨四平
评鉴诗人
杨四平(1968— ),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荣誉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获“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出版《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等13部,2次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奖,主编《大学语文》4种,策划安徽卫视八集综艺节目《诗·中国》。
陈小曼的诗集是以情诗为主。一直以来,“爱情”始终是诗歌永恒流传的主题。中国从来都是诗歌的国度,而爱情诗更是始终伴随诗歌长河左右。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到民国时期湖畔诗人对“爱”的大声告白,再到如今陈小曼为爱而歌,可见“爱情”一直都是诗人们想要歌颂的对象。
苏珊・朗格说过,情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艺术的生命,这与我国自古以来“诗缘情”的说法相吻合。情诗在陈小曼作品中占了很大篇幅,随处可见她对爱人的真情告白:“感谢我的爱人/在你面前,我露出最狰狞的面目/愤怒,狭隘,自私,丑恶/而你,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感谢》)但陈小曼并不是简单抒情,她其实是以情感为依托,透过世间万物,把从客观对象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以自我的形式注入诗歌,所以诗歌中会流露出诗人对世间万物与情爱的思考。如《致爱人》):“爱是一颗流星/仇恨也是,生命也是/或迟或早,他们都将归于虚无”。对爱人离世后的思考:“你走之后,我把珍贵的光阴/年复一年镀在你身上/像柔情的石匠/一刀一斧,雕刻今生的如来”(《石匠》)。读来令人觉得动容。
她抒情方式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也是各异。或是夹杂着醉意的抒情:“你喝酒,如喝大海/我倒酒,如倒月光/人间在方寸之间/摇晃”(《醉》);或是采用新奇的比喻:“她有私人定制的钥匙/开启另一个女人漠视的门”(《钥匙》)。在字句之中,她献出了自己,献出全部热情,语句读来虽觉平缓但情感深切,她坚持为爱而歌,诗歌语言朴素、率性,这是她诗歌的特点,也是打动人的地方。就像当初湖畔诗人写的爱情诗,动人之处也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率性告白,大胆求爱。
在这些情诗中,她采用了一些新奇的意象,比喻丰富,读来生动有趣。“年轻时候/我是易碎的瓷器”;“人到中年/我是触摸式台灯”,根据女人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比喻,或是暗喻:“从这个口岸出发/拨开如鱼的人群/我游向你/多么奇妙的旅程!/此前,我已经探寻了半个地球”(《爱情纪事》)一个“游”字,写出“我”见到爱人时的迫不及待,心情之激动。还有隐喻:“竹子是留守山村的年轻媳妇/风是她们远在城里的丈夫”“竹子,不知道风的来处/媳妇,不知道丈夫的去处”(《竹子》)将“竹子”隐喻“媳妇”,“风”隐喻“丈夫”,并将两者并置描述,初读会心一笑,再读便能品味出几分苦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情诗是陈小曼诗集中的主旋律,但她并非只沉浸于“靡靡之音”。正相反,她关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并将这一理念在诗歌中传递了出来。女性意识萌芽的诗歌应该要从舒婷的《致橡树》开始,“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昭示着新时期女性自我情感体验的复活,女性形象逐渐走向自由反叛。陈小曼笔下的女性也是如此,并非只符合传统美德的范畴,而是对女性形象进行大胆反叛:“忍得住眼泪的女人,就吞得下火焰/当一个铁打的女人在流泪/她是用泪水擦亮战斗的枪/她准备再上战场”(《铁打的女人》),女性形象刚毅而坚强。
她继承了八十年代起的女性意识书写,在抒发爱情塑造形象的同时,凭借女性独有的敏感去捕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她的审美视角大胆且前卫,多次在诗歌中体现出对女性精神的反叛:“这人间风停雨歇/再没有人让她魂牵梦断……女子恍然大悟/那个消失的男人不是王/自己才是生命的王”(《重生》)诗歌的末尾,她铿锵有力地写下“他走之后/女子风调雨顺,人生太平”。在中国现代诗这条河流中,书写爱情的诗人,无论是湖畔诗人,还是朦胧诗人,还是陈小曼,她们都不囿于表面情爱的书写,而是在爱情诗中寻求“自我”,寻求个性解放。这点也是陈小曼诗歌中难能可贵的地方。在她的诗歌中,“我”必须是独立自由的个体,绝不会因为爱情而丧失自我人格:“请不要用精致的玻璃瓶子/禁锢我的形状/既然你爱上了我/你只能是自由自在的远方”,她强调“你不能是围墙/哪怕是黄金铸成的围墙”,这与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所类似,表现的都是一种对成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我缺少水性/拔不出陈年老刺/这些刺,就是我的标记”(《美好人间》),即使深陷爱情,这也是她铿锵有力的誓言。
陈小曼的诗歌笔锋刚健而姿态谦和,她对这个社会具 有文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诗歌题材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但点滴间折射出大千世界的博大精深。像《人间》一诗中,陈小曼写“我终于看清人间的真相/它是一个熔炉,有形的无形的/都在火焰里锻造和消熔/有的人成为一束光芒/有的人化作一个泡影”。她关心这个世界,热爱生活,在日常生活里,她挖掘出诸多诗意。海德格尔虽说“诗意地居住在地球上”,但这种说法很乌托邦。然而陈小曼却做到了,她在人间烟火中寻找诗意。虽然陈小曼有时也会自嘲,说自己“为了寻求虚无缥缈的诗意/我无论黑白,过分张扬了一场爱情”(《多年以后》),但从她的诗歌里,能够读出她对生活的淡然、字里行间充满着灵性的真情,也给读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审美愉悦。
今年陈小曼获得了第三届博鳌国际诗歌奖的年度诗人奖,在此对她表示祝贺,也期待她保持如今这股创作活力,写出更多动人的诗句,在这个快节奏的浮躁生活中,永远“诗意地居住在地球上”,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刘荒田
评鉴人
广东省台山人,1980年从家乡移居美国。在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笔耕。2011年退休之后开始在中美两国轮流居住。已出版散文随笔集36部。
2009年以《刘荒田美国笔记》一书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
2013年,获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广播电视台所颁“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2015年获“新移民文学笔会”“创作成就奖”。
2017年和2018年均名列中国三大文摘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最受欢迎的报纸作者”前十名。
2019年获羊城晚报《花地》散文奖提名。
陈小曼把她新编的诗集发给我的电邮信箱。读到这些诗句,老泪涌出,难以自已:
“我们还有一半没活过呢/万里征途,我们还有五千里未来/爱情多么浅薄//”“娶我吧,娶我的半世繁华/也娶我的半世苦难/”“你加我,大于一百年岁月/你和我,等于一百份幸福//我们,配得上人间的春花秋月”。
若问缘由,应了世人讨论爱情时迹近讨巧的说法:能说清楚“为什么”的不叫爱情。说不清楚的感动才是真感动。继而感叹:谁是诗中那个教诗人歌之用之叹之永不疲倦的“他”呢?如果读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我们不难指出,冠绝千古的“寻寻觅觅”,对象是夫婿赵明诚。然而,对陈小曼的爱情诗也这般索隐,注定无功而返。这九十九首短诗所讴歌的,是涵盖各年龄层,具普遍意义的爱情,是人性中至为隐秘、幽微的部分。不变的是女性视角。我这样断定,既是着眼于文本,也顾及作者本人,陈小曼不但工诗,而且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虚构是她的另一长项;而且,已到饱经沧桑的中年,阅人既多,省察渐深,表现女性千姿万态的情感世界的胸襟和技巧,远非“情怀尽是诗”的少女可比。
情诗言情,何消说得?这九十九首好在哪里?一曰热烈——“我宁可为爱情而迷糊/也不肯为生计而清醒”
爱情是酒,如果说古人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灭,乃敢与君绝”,是度数太高的烈酒,沾唇即有“被放倒”之虞。诗集中的“枫叶,疯子一样/她点燃自己/烧尽万里河山”(《枫叶》),就醇厚多了,让我们体味爱的壮烈与辽阔。思念,已被写滥,导致读者麻木,却依然翻出新意:“玻璃窗怎么擦,都擦不去一个黑影/他如一片倒影的云//时而飘在玻璃上/时而沉在水杯里//女子惹火了/她拿起刀子/挖掉自己一部分心脏/……他总爱在那个位置徘徊”——《起风了》
二曰丰富——“没让人提心吊胆/多么失策呢”
现代人的爱情,无论婚前,婚后,婚外,婚内;少艾,中年,老年;单亲、独身、异性、同性,有多少独立的生命就有多少种形态,问题在于你敢不敢挖掘,能不能发现;你的表述和抒发能否击中内核,引起共鸣。集中有一首《邻桌的姑娘》,写的是餐厅一个场面:“满桌的菜都凉了/小伙子不敢举筷/阔绰的日子/合适爱情野蛮生长//姑娘去做头发,她故意让小伙子等/等到晚上九点,等到他的饥饿过了时辰//做一个女人,我错在太乖了/一辈子没让人忍饥挨饿/没让人提心吊胆/多么失策呢//”可爱的小心眼,教人发笑的自嘲,稍纵即逝的情思却让你一读难忘。
《钥匙》写一个女子对一已婚男子的爱恋:“她手里有把私人定制的钥匙/开启另一个女人漠视的门”,窃心用的办法是:“她腌萝卜。一并用粗盐掩盖的/还有男人的失意/她柔声细语,像落在瓦上的轻雨/男人爱听她说话”。
《我们》写老夫老妻,带深情的精准,读之如何不动容:“我们从不思念/你在,我也在/
用不着苦苦等待/我们从不谈论别离/别离属于痴男怨女,我们不是//”是的,过分的熟习,两口子变成“左手握着右手”。然而,爱情在冷淡中推进:“我们只是彼此的影子/你能与你的影子别离吗//我们只是彼此的梦/你能与你的梦谈论因果吗”。
三曰超越——“是你要找的那个人/终结了漫漫长路”
2019年,我读了陈小曼一组爱情诗以后,指出一个她的一个特质:把爱情升华为哲理。也就是说,爱情与灵魂的净化,理性的升华,生命的救赎连在一起。你领略爱的真谛,同时听到到神的呼唤。在油光水滑的青春,爱情肉和汁肉都饱满,然后,“褪去光鲜的外壳之后/裸露布满皱纹的核/诚然,我躲不过岁月的追杀//只用眼睛去爱/终究是肤浅的/请用耳朵爱我//早已轰鸣的耳朵,聆听/轻雪走过人间的声音//亲爱的,请闭上双眼/爱我苍老的存在//——《爱之核》。爱情越老越裸露内核,不看而只靠听,才能到达爱情的核心。
诗人在失眠的长夜,静静地反刍爱情:“在黑暗中,凸显光明的事物/正如在沉默中,解说了万语千言//对于符合常理的痛楚,我了如指掌/但是每次深爱之后的别离/重创在不同的部位,痛苦防不胜防/我用长夜疗伤/不动声色,打发油盐柴米的平淡//五谷杂粮,只能喂饱肠胃/而饥饿的灵魂/因撕裂的长夜而得到滋养//”——《夜》。原来,算老账不是咀嚼仇恨,而是疗伤,滋养灵魂。
爱是一生的功课,真爱是长长的路途。“开路的人,不忍心砍树/路,碎了一盘风景/有路的地方就有人间烟火//路上有一辈子送不走的人/有一辈子接不到的人/长路如愁肠,九转十八弯/每一条道路/通往一个人//是你要找的那个人/终结了漫漫长路/夜晚突袭的风雨/盗走人间许多秘密/”——《路》,诗中的“人”,如果换为“神”,换为“终极价值”,就是人生可歌可泣的精神追寻,找到了,“漫漫长路”才告终结。
这九十九首,在中国新诗“爱情诗”条目下,应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为普通人,读这集子肯定有所得。它的魅力,连我这“七十后”老头都给征服了,何况年轻的情种?
惟庄
评鉴诗人
惟庄,原名何伟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某机关单位。出版诗集《新启蒙诗选》《一次步行的起始》《半分甜度》及散文集《碎步之轻》《月亮湾下》《似鱼儿游动》《追忆那一个古老现场》等。荣获第二届上海诗歌节创作一等奖、江西省谷雨诗歌奖等文学奖项。
繁忙中,难得的一把小憩
——评陈小曼的诗《周日》
惟庄
在快节奏的时下,这时间年轮迅速旋转不停,快的无法使人转身回眸一瞥,什么映像都在迅疾消失,奔忙的人一如匆匆过客,都来不及喊一声歇息,亦不能舒缓忙碌中的身影。期盼一个“周日”快一些到来,成为了颇具诗情画意的念想,也好屏息凝神,回到本我的实际状态里,进入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无疑,在此番常态化的背景中,不能说没有心悸,内心饥渴抒情一下,也属极其正常的现象。具体怎么表现“周日”的生活,读一读陈小曼写下的这首《周日》诗篇,仔细端详,认真品读,便能产生共鸣。
此诗的核心部分,用词不崇尚华丽的辞藻,简洁描述,紧扣着“安稳”与“歇息”两个心情,也就是,推广到了在忙碌之后觅得清闲自在,没有了吵嚷声,卸下奔波的担子,回到了属于“我”的自由空间内,感动于“幸福”日子的到来。其中的众多事件与人际交往的存在,止息了嘈杂,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放在此诗上,都一个样子,仿佛清一色的停止了呼吸,做了闲适的一群人和一些物件。
相比之下,周日的阳光无比灿烂,伸长了光辉,在“我有一间阳光普照的房子”里,温暖如春,腰肢舒展开来,气息特别和煦。阳光的一面,什么都亲近可人,难耐于柔和的几分舒适感,它象“绣锦一样铺在我的床上”落足,不免多酣睡了几时,梦幻一般,想起了“冰冷的心事”而心动不止。这个冷,状如昨夜的凉意,蜷身之时的寒凉,更“如田野上的一层霜”打个比方,之前的天日,不但是极度繁忙,而且浑身是汗,结成了一身“冰冷的”辛苦过往。周日的阳光暖暖的来临,当然是,在“我”的床上,簇拥着冷寂扑来,“阳光不允许它存在”了,否则的话,如何体会到这个周日的悠闲。
起身之后,大大的伸了个懒腰,一贯制的慢条斯理,深呼吸一下,准备赢取“整个白天可以蹉跎”的烂漫时间。蜗居不太现实,足不出户,是个比较好的状态,可独自享受“满屋子的阳光”铺满周身,也在“任我挥霍”的任性举止之中,获取幸福时刻。在“一把斜靠的躺椅”上面,慢姿态地消费难得的优雅时光,如是以“一本好书”作个陪伴,简直步入了幻觉一样的仙境。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洒脱一回,不思忖其他的事,不考虑别的问题,何必为昨日去“叹息”幽怨,又何必为明天“绸缪”劳神。惯常的“工厂的流水线”、“机器人的手臂”及“汽车”等等工作着的现代化设备一度匆忙景象,在周日里,都止住了它们的运转、劳作,包括苦读中的“孩子们”也在享用阳光的温暖,合上书本,闭目养神,安静地休息。诸如此类,“太阳底下”的一些个事体,饱含了“暖意融融”的快感,在周日的慢节奏里尽情休憩。
除此之外,其他的未尽事宜都在停止中,先后“被这一轮太阳晒化了”躯体,先前“执拗的渴望”不存了,平躺着“都被晒干了”全部冲动的行色匆匆。“繁忙无序”不再,这个周日多么美妙,值得“珍贵的这一天”难为空闲,促成了一个面貌,无刻不在“让我们打个幸福的盹儿”享用阳光的稳定情绪。此诗最后的点睛,便是将繁忙过后的短暂性的休养生息活化了,以至于念念不忘。
同题诗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一只鹭鸶面对溪流,假装睡着了》12月4日周五晚8.00--9.00群内收稿,精选优秀作品刊报纸副刊,请参与的诗人保证质量,避免错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微平台刊出诗人们作品。(注:同题诗不超20行)
名家 前沿
名家、前沿诗人诗歌10首,简历(300字)、照片(横板一张)。平台精选一首朗诵,并附加评论,作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精选评论(千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平台推送.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平台诗群
新媒体文学平台开设诗群、诗社专栏,现代诗15-20人。每人20行内精品诗歌一首、简历200子内一份;组稿诗社社长或主编的生活照片一张,诗社介绍500字内。组稿诗社、诗群可在下方平台留言或联系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赞赏说明
新媒体文学个人专辑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10%归朗诵者,20%归评论者,10%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作品不发放专辑稿费,合集不发放稿费)
●关注新媒体文学,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