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松劲功法——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法

太极松劲功法尤其要求细心体悟松、沉、柔,是太极拳筑基功法。通过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法,解决“腰裆膝胯肩肘”的问题,解决太极拳“气沉丹田”、“松”与“柔”、“松与沉”的问题。此是练出太极内劲的重要萌芽功夫的关键所在。本功法是最佳最简易功法,是升华太极功夫的“基石”,是太极拳的根基,也是一种最佳的健身运动。

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微后翘,顶头悬,神贯顶,下颌微收,满身轻利。不重意力重劲力,一动无处不动,一静无处不静。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 及第四式外,不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足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

要使丹田下沉,必须以心(脑)主肢(体),以转带(身),转腰身时,松圆裹裆劲,不使上浮。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沉,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螺旋缠丝,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谓虚则实之;如与大力之试手,则视若与空气相搏,此谓实者虚之。若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

此功法乃内修外炼,儒释道三家哲理。日久功熟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是登堂入室的必经台阶。

预备式

两足立分肩宽,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下巴微收,胸微涵,两肩松沉,肘微曲,舌轻抵上颚。

练习时要注意小腹微收沉,背部有如贴墙,尾骨微翘,两髋骨微抱丹田,两膝微屈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贴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达于小腹,降于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微弓贴肋,两腕背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无极功。

第一法:转腰松胯

两膝微沉,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腰胯向下微沉,牵引两臂,同时松肩沉肘,由两侧下荡,坐实左足,腰胯向右旋转45度,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用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腰动,手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劳宫。

第二法:合气松身

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一)身体下降动作: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手腕向两侧荡开上举与肩平高,手心向下,腰胯向下微沉,定住上身不动,用腰胯牵引两手分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两手左内右外,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腰胯向下微沉,两手同时甩势分开,由两侧向上荡起,恢复两腕向上与肩平高。腰胯又向下微沉,两手再分开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两手左外右内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腰胯再向下微沉,两手随势甩开,由两侧向上荡起,两腕与肩平高,此时坐姿,两膝微曲。

(二)身体上升动作。身体上升方向与下降相反。与下降时相同,上身不动,左内右外,两手交叉相合。

身体向上微动,两手荡开,身体又向上微动,左外右内两手交叉相合,身再向上微动两手开,此时恢复身体下降开始姿势。以上动作身体先下后上,两手一开一合,上下各做二十次。在口令“下、二、三、四,上、二、三、四”进行,动作时尾闾在中正,胸微松含,使气沉丹田,虚灵顶劲,轻松自然,上身及两肩不要晃动,身势升降要直上直下,没有虚实,唯升降,腰带手动,动作不可显形露象,如潮水般,如下、二、三、四,上、二、三、四,上下为内变,中间劲由脚底生,绵绵不断,似流水般直透劳宫,不能断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