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七十一首《青青水中蒲三首》(韩愈)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青青水中蒲三首

【中唐·韩愈·乐府诗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拼音版

其一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pú,xià yǒu yī shuāng yú。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jūn jīn shàng lǒng qù,wǒ zài yǔ shuí jū。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pú,cháng zài shuǐ zhōng jū。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jì yǔ fú píng cǎo,xiāng suí wǒ bù rú。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其三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pú,yè duǎn bù chū shuǐ。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fù rén bù xià táng,háng zǐ zài wàn lǐ。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作品介绍]

《青青水中蒲三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西游凤翔时代其妻子卢氏所作的组诗。这三首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三首诗的意思层层加深,第一首是远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是相思凄苦。组诗情感细腻,风格别致。

[注释]

⑴青青:形容颜色很青。蒲:即菖蒲,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
⑵陇:陇州。
⑶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⑷相随:伴随,跟随。
⑸行子:出行的人。

  [译文]

其一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水下面游嬉着一双鲤鱼。
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我在这里和谁一起共居?
其二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它一直就在这水中安居。
寄语悠悠飘荡的浮萍草,你能时刻相随我反不如。
其三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叶子很短小不得伸出水。
妇人常年难走出堂屋外,远行的人离我有千万里。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韩昌黎集》、《昌黎先生集》。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赏析

壹/

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写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是为寄其妻卢氏而作。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说是“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

整体赏析

这三首诗在体裁上属于“代内人答体”,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游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名家点评

总评
明代胡应麟《诗薮》:昌黎《青青水中蒲三首》,顿有不安六朝意,然如张、王乐府,似是而非。取两汉五言短古熟读自见。
明代邢昉《唐风定》:《青青水中蒲》:古意,古音。
清代朱彝尊《批韩诗》:何焯曰:三章真古意。朱彝尊曰:语浅意深,可谓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此公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然前二章儿女离别之情,第三章丈夫四方之志。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此三章可作“思无邪”注脚,非一代大儒昌黎公,不能作也。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古意,古音。妇人治阃内,男子志四方,占今定分,何用许多纠缠?小小词章,具见大儒本领。
其一
宋代魏仲举《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韩醇曰:诗盖兴寄也。孙汝听曰:当是妇人思夫之意。
清代朱彝尊《批韩诗》:何焯曰:此是反兴(首二句下)。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首章,“君”,谓鱼也;“我”,蒲自谓也。
其二
清代朱彝尊《批韩诗》:何焯曰:此是比《末句下)。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相随我不如”,言蒲不如浮萍之相随也。
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虽楠随而我实不如,言浮萍飘泊无定,蒲则长居水中,喻夫妇不能相遂也。
其三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韩昌黎曰:“妇人不下堂,游子在万里。”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杜少陵曰:“丈夫则带甲,妇人终在家,此文不逮意。韩诗为优。
清代朱彝尊《批韩诗》:何焯曰:此是兴(首二句下)。朱彝尊曰:尤妙绝,更不必道及思念(末二句下)。
佚名

赏析

贰/

《青青水中蒲》三首,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将其列于无年代可考的作品内,而方世举的《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则列为元和二年(807)分司东都(洛阳)时作。陈迩冬收藏的《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并有李宪乔批语:“三诗不过思妇之词,不知寄托所在。”以上这些记载与评语,可供鉴赏这三首诗时参考。
        这三首代言体的诗,以一个妇女的口吻,采用比兴手法,借蒲、鱼与蒲萍之密切关系,以兴起思妇对其夫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以蒲鱼起兴,抒写思妇因夫君离家远去、在家独居的愁苦。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是化用《诗经·小雅·鱼藻》中“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句意。这两句意思是说,那鱼在什么地方游来游去啊?是在水草里面,依附于那水边蒲草住着。水中蒲草与游鱼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作者又摹仿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青青河畔草”与《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等诗句,对水中的蒲草作了描写。就在这青青蒲草之下有着两条鱼自由自在地戏水。作者是要用游鱼与蒲草之亲近,来比喻征夫与思妇之关系。可是,“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陇,是地名,在今甘肃省一带。此处代指西部边疆。在作者写此诗的前五、六年,即贞元十七、十八年(801、802),唐军与吐蕃在盐州、雅州、维州等地(盐州治所在五原,今陕西定边;雅州治所在严道,今四川雅安;维州治所在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屡有战争。诗中所说的“上陇去”,或许是指此时远赴西部边疆、与吐蕃作战之事。如今丈夫远征,思妇独自在家。“与谁居”? 道出了思妇内心的孤寂悲愁。
        第二首,以蒲草长居水中央,有着浮萍紧相随从起兴,抒发思妇形单影只的感慨。蒲草与浮萍,都是水生植物。蒲草居于水中央,浮萍逸荡于水面,与蒲草形影相随。思妇羡慕它们,所以寄语浮萍:自己与丈夫分离而不相随,命运还不如你。
        与上二首不同,第三首直接以蒲草因叶短不露出水面为喻,形象地叙写思妇独处于堂屋,而其夫远征于万里之外。“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此处的“妇人”,即诗中的女主人公。堂,是正屋。“不下堂”,是说妇人不出堂屋,即是说她独守空闺。行子,出行之人,这里指出征的丈夫。堂屋与陇地,相隔万里;见面之日,遥遥无期,怎不令人愁肠寸断,泪痕沾衣!
        三首诗都紧紧围绕思妇独居的愁苦,反复吟咏,然而又相互关联,前后照应,如第三首的“妇人不下堂”与第一首的“我在与谁居”呼应,第三首的“行子在万里”与第一首的“君今上陇去”呼应。每首诗前二句都以物起兴,后二句都抒写思妇。而三首诗都以“青青水中蒲”为起句,反复吟诵,这颇似《诗经》中的联章复沓。复沓(也叫重叠),“原是歌谣的生命”(朱自清《经典常谈》),歌谣的节奏,主要靠它传达。
        由于联章复沓和比兴手法的运用,表情真挚坦率,语言清新质朴,因而使这三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这在以奇险冷僻著称的韩愈诗歌中别具一格。

佚名

赏析

叁/

蒲是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关于蒲,王维有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堪盈把”;关于鱼,卢照邻也有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韩愈这首的“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也是类似的意思,春日风光宜人的河边水浅处,一双鱼在绿得透明的香蒲下游来游去。这意象令人想起《诗经》中一些诗句,简单、透明,充满幸福美好生活的气息。第一首可以理解为丈夫要远行陇上,留守的妻子触物感心而发出“我在与谁居”的叹息。

第二首别出机杼。这个不能跟随爱人远行的女子以香蒲自居,说我总是居住在固定的水域里,真羡慕浮萍可以自由飘荡,跟随水波而去。寄语浮萍是多么痴心,“相随我不如”好像肺腑中叹出般真切。全诗用字省净而意蕴悠然。

第三首以香蒲“叶短不出水”比喻女子不能出门相随爱人:她困守屋堂,而他已经离开千里万里了。一组诗以“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结束,看起来很“拙”,似乎文气忽断,结而未结。其实此句的朴拙意味来自诗人对汉魏古诗的模仿;只描述现状而将其背后的相思无奈略去不谈,也是余味不尽的做法,让人又想回头去看上面读过的句子。

这组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它的意思是一层更深一层的,第一首是远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便是相思凄苦了。寄诗不写自身而替对方发言,而且写得清婉动人如闺阁中语。想来韩妻收到这么好的诗,一定会觉得句句写在自己心上吧。这份相知令人感动而温暖。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