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小学赋 李德全集(13)

 柳林小学赋

李德全

览远山之茫茫,群峰绵延以怀抱;衔长河之湛湛,一水澄碧而南环。依钟灵之禅定寺,临毓秀之古雅山。岁月苍苍,华光璀璨;古柳依依,春韵缠绵。门庭典雅,迎八方良师俊彦;楼宇轩敞,容三千儿童少年。雕梁画栋以慕儒雅之高名,檐牙耸喙以羡校园之大观。

洮河诵古今,青山展画卷。杨积庆兴教办学,首创私学以启蒙;嘛尼滩开地拓荒,学校肇基而初诞。杨复兴重书校名,莫忘办学之理念。杨氏三代重教,教育继往开来;柳林小学重光,洮州府学典范。一代先师,筚路蓝缕①,箪瓢陋巷②;历届学子,寸草春晖,桃李烂漫。树程门立雪之决心③,发愤图强;倾春蚕吐丝之大爱,躬耕教坛。开学堂以究天地万物之常理,设庠序以通经史子集之奥秘;尊师道以奉忠孝诚信之美德,兴儒学以晓礼义耻廉之规范。润蕙滋兰,甘棠遗爱④;雪泥鸿爪⑤,淬肝沥胆。学校四移校址⑥,七易其名⑦;教师含辛茹苦,忍辱擎担。悠悠岁月稠,风雨迷途,播芳惠于洮畔;煌煌一百载,启后承前,寄教诲于少年。

环境育人,韶光永熠;佳木芳菲,情性安恬。苍松蓊郁,绿柳荫翳;芳草葳蕤,蜂蝶翩跹。探春凌寒兮独报春晖,花坛锦簇兮香涌幽兰。梨花如雪兮粉蕊含露,桃李飞红兮蓓蕾争艳。牡丹吐馨兮芬芳盈怀,芍药捧蕊兮娇艳缱绻。文化长廊,古色古典,名人警句,启智明辨。三字经,弟子规,启蒙教育;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

歌离骚以上下求索,颂春秋而穷且益坚。凤舞高岗,鹤翔九天。睿智通达,无私奉献。诚以进德,勤以修业,弘以重任,毅以达练。教育改革,卧薪尝胆,治校方略,薪火相传。教学相长,革故鼎新,育人环境,和谐校园。创建特色,内涵发展,课题科研,成果斐然。寸管饱墨,妙笔生华,勤学敬业,学海扬帆。名校战略,理念前瞻,屡屡夺魁,全州领先。悠悠然,书香飘逸洮河两岸;脉脉焉,神韵流传千里草原。校乃名校,咀华含英之阳光名校;教则勤教,德艺双馨之教育摇篮。

雏鹰试飞,栖高树以凌云;骏马奋蹄,踏飞燕以冲汉。文昌星曜兮道德教化,滴水穿石兮诲人不倦。谱教坛之新曲,著人生之华章;辟书山之蹊径,荡学海之浩瀚。厚德载物,崇教以尊儒;天道酬勤,任重而道远。

撰于壬辰初冬(2012年10月5日)

发表于《中华辞赋》2016年第一期

【注释】

①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②箪瓢陋巷: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③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④甘棠遗爱: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⑤雪泥鸿爪: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⑥四移校址:最初杨土司所设私学在唐尕川,于1921年迁至关帝庙看楼上,命名为“卓尼初级小学”。继而杨土司又在开阔平坦的嘛尼滩选定新校址,建设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新校园。民国十八年(1929年),学校在回乱中被马仲英部烧毁。民国二十年(1931年),学校迁至博峪村嘛尼子经堂内上课。1932年在原址重建校舍后,学校又从博峪迁了回来。

⑦七易其名:一是学校成立初期,命名为“卓尼初级小学”;二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新学校竣工后,命名为“卓尼第一高等小学”;三是1938年学校改名为“卓尼柳林高级小学”;四是1942年学校成为省立小学,随之改名为“甘肃省立卓尼柳林中心小学”;五是1966年,学校改名为“卓尼县永红小学”;六是1974年,“卓尼县城关第二小学”成立后,改名为“卓尼县城关第一小学”;七是1982年,学校改名为“卓尼县柳林小学”。

李德全,又名清泉,甘肃卓尼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卓尼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诗赋、散文收入多部作品集,并偶尔获奖。出版诗文集《生命如歌》,诗赋集《岁月如诗》、地方风物传记《话说洮砚》《洮砚探秘》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