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趣味方法引导孩子走出沉迷状态
1、“深入研究法”
喜欢玩游戏,是人的娱乐天性。但“玩游戏”与“深入研究游戏”,就仿佛是天与地的区别。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玩电子游戏,日渐沉迷。孩子的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家长也深知,一味阻止,很容易会产生反效果。
于是,跟孩子约定“玩游戏守则”:“游戏可以继续玩,而且是随意玩。但是,必须在游戏过后,提交一份800字中文或者400字英文的游戏心得,并交予父母阅读打分,不及格则要重写。”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是玩得很开心,也写得畅快淋漓,家长也满意地在心得上打了满分。
但渐渐地,孩子发现-----游戏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但游戏过后还要继续写心得,心态仿佛就从“玩游戏”转变成了“深入研究游戏”。
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玩游戏的兴趣。家长也细心地观察到这一变化,于是悄悄地在电脑旁边,放上了几本跟游戏中阐述的历史背景相关的书籍。
这一举动效果非常好,孩子拿起书本后发现,里面的内容跟游戏所讲述的很相像,但新鲜感比游戏大很多。
最后,孩子就不再玩游戏,转而对书本更感兴趣了。这对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的问题了。
2、“游戏存钱法”
有一年放暑假,孩子在家做完作业后,玩电子游戏放松一下。孩子的家长也觉得,毕竟做完作业了,也在放假期间,就稍微让孩子放松放松吧。
但慢慢地,孩子对这个游戏索然无味了,就缠着家长要求买新的游戏。家长警觉地发现,孩子有沉迷网络游戏的迹象。但厉言禁止,似乎又会有反效果。
于是家长就对孩子说:“买新游戏可以,但必须自己存钱。”孩子听完后有点儿懵了。
存钱?怎么存啊?
家长接着说:“玩一次游戏,爸妈就给你一块钱,多玩多给,直到你有钱买新游戏为止。但为了培养你的毅力和坚持,如果你中途放弃的话,这些钱就要全部退还给爸妈了。”
孩子一听就开心得跳了起来!玩游戏,爸妈给钱,最后还能买新游戏!太好了!于是孩子就开始了“玩游戏存钱”行动。
刚开始孩子孩玩得激情洋溢。但玩到第30次的时候,孩子对玩游戏的兴趣就开始减退了。
玩到第70次的时候,孩子就机械式地在玩游戏了。最后,等孩子玩不到第100次的时候,就再也不想玩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