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那个哭泣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爸妈别犯错
每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学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的门口,孩子却不想去上学,在妈妈面前又哭又闹,面对孩子的哭泣,大多数妈妈都是无法容忍的,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大多数妈妈一般都会立刻使出杀手锏,这些杀手锏无非就是威胁孩子听话,否则就会付出代价。 但其实不管孩子的哭闹理由是多么的无理,爸爸妈妈也一定不要对正在哭泣的孩子大吼大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读懂孩子的内心才是重要的。
作为大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被情绪影响着,所以说控制脾气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当你能够为童年时期的自己流下同情的眼泪时,你就能够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了。”也就是说,作为大人应该去学会理解孩子,因为我们也是从孩子的那个阶段过来的,面对哭泣的孩子,请多一份耐心,其实很多孩子都曾经让父母非常的烦恼:
拿东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来拿,否则,哭!
穿鞋子要先穿右脚的,否则,闹!
曾经有一位妈妈分享过自己孩子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己丢更换下来的尿不湿,所以一般妈妈都会要求孩子自己丢尿不湿,有一天早上孩子穿好衣服以后爸爸顺手把孩子换下来的尿不湿丢到了垃圾桶,孩子瞬间就崩溃了,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丢,我丢,不管爸爸怎么解释,孩子的苦恼却总是没有办法停止,后来妈妈听懂了孩子的意思,把尿不湿捡回来给孩子,可是孩子依旧崩溃大哭,口中念着:爸爸捡,直到爸爸亲手把孩子的尿不湿捡回来放在孩子手上,孩子才停止哭闹,一摇一摆的走到垃圾桶前面满意的丢了进去。
其实这种现象应该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经历过,比如出门时必须要孩子开门,回家必须是孩子第一个进门,其实,大部分孩子3岁至4岁都会进入秩序敏感期:
这个阶段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按照孩子的想法进行,否则的话孩子的情绪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变化,也就是大哭大闹,但是那种行为经常被大人理解为无理取闹,不依不饶,所以经常面对孩子的苦恼,许多爸爸妈妈都会忍不住动手。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孩子的敏感期,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孩子的过分需求常常被爸爸妈妈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并且孩子在这一个阶段常常难以自己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一定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保持下去,因为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
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孩子就会非常迅速的发现,并且把东西再放回去,所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变通,当孩子面临新的挑战或者有挫败感时,也会哭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并且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样就会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和信心。
许多孩子哭泣都是由于父母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内心,总是一副我是爸爸妈妈所以必须得听我的,孩子面对父母还有一种无力感,所以孩子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尤其是爸爸妈妈的性格急躁,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哭泣了,还有的孩子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也会经常哭闹。
所以说面对孩子的哭闹,爸爸妈妈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所以需要父母为之付出耐心,又要善于观察,当你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心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慢慢的从当初的软弱变得自信坚强,所以面对孩子的小脾气,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够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