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04)董卓进京

注:何进诛宦官失败反被张让斩杀。天下于进入三国混乱之局面,王夫之认为何进之败有七个原因:

一是何进以外戚进攻宦官,天下人担心窦氏之祸,并不都是倾心相助(这不同当年周勃、陈平诛诸吕,何家心怀异志)。

二是何进所依靠的是何太后,举动都要等待何太后定下而后敢行,以妇人而敌宦官,智计不及,而多为对手蛊惑;(何氏一族蠢人太多)

三是袁隗身为大臣,而疲庸尸位,无能以社稷自任。(袁隗这样的人特别祸国,坐大位而无任何行为动作,诛宦官袁绍和袁术都参与的,袁隗却找不到;召董卓,大家都知道必乱,他不能制止,董卓行废立他马上附和。天下智莫智于知耻,不知耻则无智。袁氏也都是一些志大识浅的人。)

四是郑泰、卢植初起于田间,任浅望轻,弗能为益,杨彪、黄琬,无以大殊于袁隗;

五是袁绍兄弟,包藏祸心,乘时搆乱,而无戮力王室之诚。(都是坏人)

六是曹操识之明、持之定,而志怀叵测,听任王室之乱,居静以待动,视何进之迷,而但以一笑当之;

七是皇甫嵩、盖勋顾及名义(虚名所累)而不欲狂逞,何进躁迫而不能被倚以为腹心。

秋,七月,以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日磾,马融的族孙。

八月,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皇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蹇硕壮健有武略,皇帝亲信任用,虽大将军亦在他下面。

注:汉灵帝一直想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他想要摆脱原来的权力结构,但是他接触不到厉害的人物,身边全是太监把控的眼线,没有人敢和他接触太深。这次搞了新的军队体系,实际上是想要搞军事制度的改革。

九月,司徒许相罢;以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南阳刘弘为司空。

以卫尉条侯董重为票骑将军。董重,永乐太后兄长的儿子。

冬,十月,青、徐黄巾军再次起兵,寇郡县。

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皇帝想要压制,于是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建起大坛,上建十二重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骑数万人,结营为阵。甲子,皇帝亲出临军,驻大华盖下,大将军何进驻小华盖下。皇帝躬擐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陈三匝而还,以兵权授给何进。

皇帝问讨虏校尉盖勋说:"我讲武如是,何如?"

盖勋对答说:"臣闻先王翟德不观兵。如今寇在远方而设近陈,不足以昭果毅,只不过是黩武!"

皇帝说:"善!恨见君晚,群臣初无是言也。"

盖勋对袁绍说:"皇上甚聪明,但蔽于左右耳。"与袁绍谋共诛嬖幸,蹇硕惧,出盖勋为京兆尹。

注:汉灵帝底下的没有什么真正的人才,所以他搞阅兵,虚张声势,当他问盖勋,是想知道这样的变化效果如何?盖勋一句话说到他的痛点。

十一月,王国围陈仓。下诏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以拒之。

张纯与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诏骑都尉公孙瓒征讨之。公孙瓒与张纯战于属国石门,张纯等人大败,弃妻子,逾塞逃走;全部获得所略男女。公孙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众溃,士卒死者什五六。

董卓对皇甫嵩说:"陈仓危急,请速派兵相救。"

皇甫嵩说:"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兵。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可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为何要救呢!"王国攻陈仓八十余日,不拔。

中平六年己巳,公元189年

春,二月,王国众兵疲敝,解围离去,皇甫嵩进兵攻击。董卓说:"不可。兵法上说,穷寇勿迫,归众勿追。"

皇甫嵩说:"不然。前我不击,避其锐也;如今而出击,待其气衰;所击的是疲惫之师,非归众;王国众兵想要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于是独自进兵攻击,使董卓为后拒,连战,大破,斩首万余级。董卓大为惭恨,由是对皇甫嵩怀恨在心。

注:皇甫嵩用兵水平高出董卓太多,只能惜太监势力不敢用这样的人才,因为用了他,一旦势成,第一个灭的是太监势力,给董卓这种又贪又蠢的人有了机会。这里两个人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皇甫嵩放任王国顿兵坚城之下,久则顿兵挫锐,这是第一个和董卓不一样的判断。第二次,王国的部队久攻坚城不下,早成疲惫之师,皇甫嵩要击其堕归,董卓判断的是穷寇,不能追。

皇甫嵩打散了对方,也没有能对叛军有力的打击,在于董卓的部队不能为其所用。这就有了矛盾。

韩遂等人共废王国,而劫前任信都令汉阳人阎忠使督统诸部,阎忠病死,韩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由是寝衰。

幽州牧刘虞到部,遣使至鲜卑中,告以利害,责使送张举、张纯首,厚加购尝。丘力居等人听闻刘虞至郡,大喜,各遣翻译自归。张举、张纯逃走出塞,余皆降散。刘虞上罢诸屯兵,但留降虏校尉公孙瓒,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三月,张纯的门客王政杀张纯,送首诣刘虞。公孙瓒志欲扫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公孙瓒不和。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太尉马日磾免;遣使即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蹇硕忌惮大将军何进,与诸常侍共同劝说皇帝遣派何进西击韩遂;皇帝听从。何进私下判断出蹇硕的想法,也上奏皇帝说正派遣袁绍征收徐、兖二州兵员,须等袁绍还京再而领军西出,所以行期一直不能定。

最初,皇帝数次失支皇子,何皇后生子刘辩,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称"史侯"。王美人生子刘协,董太后亲自养,号称"董侯"。群臣请立太子。皇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刘协,犹豫未决。却疾笃,将刘协托于蹇硕。丙辰,皇帝崩于嘉德殿。

注:东汉的皇帝不能生病,一生病就给了底下各种势力留下操作空间,一个后宫就分成了各种利益团体,大家各自心怀鬼胎,皇帝也好,皇子也好,只要弱小或者病弱,就会被各种小动作给招呼,大家都没有办法去验证。

有记载的霍显毒杀许广平,梁冀用饼杀皇帝。大多没有记载,成帝死的时候,王太后下令查,赵合德马上被逼自杀,这就是消灭证据。

蹇硕这时在内宫,想要先诛杀何进而立刘协,派人迎接何进,要与何商议大事;何进立即驾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前有旧交,迎而以目暗示。何进惊,骑马飞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借口称疾不入宫。戊午,皇子刘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刘协年九岁。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何进既秉朝政,忿蹇硕图谋自己,私下想要诛杀。袁绍因进亲客张津,劝何进全部诛诸宦官。何进以袁氏累世贵宠,而袁绍与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皆为豪杰的领头人物,信任而用之。再次博征智谋之士何颙、荀攸及河南郑泰等二十余人,以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这些人推心置腹。

荀攸,荀爽的从孙。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书:"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如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蹇硕典禁兵,故且沉吟。如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杀。"中常侍郭胜,何进的同郡人,何太后及进给灵帝而得贵幸,郭胜有力,故亲信何氏;与赵忠等议,不从蹇硕的计议,而以其书示何进。庚午,进使黄门令收蹇硕,诛杀,并全部领蹇硕的屯兵。

票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害,中官挟董重以为党助。董太后每欲参干政事,何太后辄相禁塞,董后忿恚詈说:"汝今辀张,怙汝兄耶!吾敕票骑断何进头,易如反掌!"

何太后听闻后,以告何进。五月,何进与三公共奏:"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等交通州郡,辜较财利,全部入西宫。旧的规矩,蕃后不得留京师;请迁宫本国。"奏可。辛巳,进举兵围票骑府,收董重,免官,自杀。六月,辛亥,董后忧怖,暴崩。民间由是不附何氏。

注:何进的水平不过比阎家兄弟相差无几,他搞不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自己最重要的事是做什么?做决策的水平太低。

换一种更加迷信的说法,天下皇帝的废立这是大气运的才能去做的事,德性不够的都会早夭,西汉也好,东汉也好,这些不成调的皇帝寿命都极短。

蹇硕这种人想要扶立新皇帝,这是一件天大的事,他的气运如何能够,前面曹操说王芬的,小气运的人怎么能行大事,天下几千年能行这种大事,只有霍光那么几个人,前面虽然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立文帝,那是平叛在先。

我们做生意,总是想遇到贵人,很多有气运的人,都是很自律,做事特别有分寸。而气运差的人,一般都是贪婪急迫。

公司招人,有的大气运的人到了公司没有做什么事,生意就会很好,而一些员工看似忙忙碌碌,但总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这有的就是气运使然。

何进的手底下人才济济,然而他本人的气运不够,支撑不了大汉这么大的国家。

辛酉,葬孝灵皇帝于文陵。何进惩蹇硕之谋,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

大水。

秋,七月,迁渤海王刘协为陈留王。

司徒丁宫罢。

袁绍再次劝说何进说:"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都是言语漏泄;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用之,自取祸灭。如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不可失时机!"

何进于是告诉何太后,请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太后不听从,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作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

注:何太后这段话,说出了那时体制下,机会太少。不管什么大势力,最后只有华山一条道,就是取得执掌天下的权位。皇宫内与天下人心隔离很深,仇恨很大,太后宁可身处太监势力之中,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权力分给那些士子。

何进本人只不过是太监势力的打手。

何进难违太后心意,且欲诛其放纵者。袁绍认为中官亲近至尊,出纳号令,如今不全部废弃,后必为患。而太后母亲舞阳君及何苗数次受诸宦官赂遣,知何进欲诛太监。数次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说:"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心疑以为然。

何进新贵,一向敬惮中官,虽外慕大名而内不能断,所以事久不决。袁绍等人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以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觉得可以;主簿广陵人陈琳劝谏说:"谚称'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要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耳!"何进不听。

典军校尉曹操听闻而大笑说:"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我见其败亡  。"

注:曹操是个大气运加身的人,在这么复杂的形势里,只有他站在国家角度思考问题。他实际上看出这个何进的志大才疏!他也有想乘乱而取利的想法。

袁绍是站在何进的势力方想的如何独掌大权的角度,另外也有唯恐怕天下不乱的想法,好乘机取得好处。陈琳则立足于何进的势力如何自保在思考问题,因为何进不诛宦官,就是宦官的工具,何琳在想着如何摆脱宦官,而不是国家制度,今后大局出发。

除掉宦官势力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何进犹豫不决,不停地搞错误决策。

当初,灵帝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上书说:"所带领的湟中雇佣军及秦、胡兵皆到臣这里说:'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率挽臣车,使臣不得行。羌、胡憋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裁。

等皇帝寝疾,出玺书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下的兵将归属皇甫嵩。董卓再次上书言:"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求把这些人带到北州,效力边垂。"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皇甫嵩说:"天下兵柄,在大人与董卓两人手上。如今怨隙已结,势不能共存,董卓被皇帝的下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是逆皇命。他看到京师政乱,故敢踌躇不进,此怀奸。二者,刑所不赦。而且董卓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如今为元帅,杖国威以征讨他,上显忠义,下除凶害,一定会成功。"

皇甫嵩说:"违命虽罪,专行诛杀亦有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断裁。"于是上书以董卓的情况报朝廷。皇帝以此责让董卓。董卓亦不奉诏,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何进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

注:何进知道董卓这个人怀有异志,还召董卓,而董卓这个人皇帝召他,他不奉召,反而何进召他,他马上领兵进京。何进和董卓之间有什么秘密约定史家没有记载。

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董卓以为资援!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

尚书卢植亦言不宜召董卓,何进皆不听从。

郑泰于是弃官而去,对荀攸说:"何公不容易辅助。"

何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是泰山人,何进命他们还乡里募兵;并召工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武猛都尉丁原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董卓听闻何进召他入京,即时就道,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支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如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张让等人以清奸秽!"太后犹不听从。

何苗谓何进说:"初始我们共同从南阳来,一起以贫贱依靠宫省内以致富贵,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而且与省内要相应和。"董卓至渑池,而何进更狐疑,命谏议大夫种邵宣诏制止董卓。董卓不受诏,于是前至河南;种邵迎而慰劳,因譬令还军。董卓疑有变,派其军士带兵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称诏叱之,军士皆放下武器,于是上前质问责董卓;董卓辞屈,于是还军夕阳亭。种劭,种暠的孙子。

袁绍惧何进变计,因威胁何进说:"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事久变生,想成为窦氏!"

何进于是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命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奏,欲进兵平乐观。太后才恐惧,全部罢免中常侍、小黄门命他们还里舍,唯留何进一向关系好的以守省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到何进门前谢罪,唯所措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如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袁绍劝何进便于此决杀,至于再三劝谏;何进不许。

袁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何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何进谋积日,颇泄,中官惧而思变。张让儿子的媳妇,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儿媳妇叩头说:"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唯受恩累世,如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张让儿子的媳妇言于舞阳君,入宫告诉太后,于是诏诸常侍全部恢复入宫当值。

八月,戊辰,何进入长乐宫,告诉太后,请尽诛诸常侍。中常侍张让、段珪相互商量说:"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天突然入宫省,此意何为?窦氏事竟复起邪?"

使人潜听,得听闻其语。于是率其党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闼入,伏宫门下,何进出,因诈以太后诏召何进,入坐宫阁。张让等诘问何进说:"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的罪。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如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过分了吧!"

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何进于嘉德殿前。张让、段珪等下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得诏板,怀疑说:"请大将军出共议。"中黄门以何进头掷与尚书说:"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何进部曲将领吴匡、张璋在外,听闻何进被害,要引兵入宫,宫门闭。虎贲中郎将袁术与呈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正好日暮,袁术因烧南宫青琐门,要以威胁出张让等。张让等人入宫告诉太后,说大将军兵反,烧宫,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少帝及陈留王,劫省内官属,从暗道走北宫。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珪;段珪恐惧,才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袁绍及何苗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人,斩之。

吴匡等一向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下令军中说:"杀大将军者,即车骑将军,吏士能为报仇乎?"

皆流涕说:"愿致死!"吴匡于是引兵与董卓弟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弃其尸于苑中。袁绍于是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凡二千余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袁绍借机进兵排宫,或上端门屋,以攻宫内。

庚午,张让、段珪等困迫,于是带着皇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谷门,夜,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公卿无得跟从,唯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

闵贡厉声质责张让等人,而且说:"如今不速死,我将杀汝!"于是手剑斩数人。张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皇帝辞死:"臣等死,陛下自爱!"遂投河而死。

闵贡扶皇帝与陈留王夜间步逐萤光南行,想要还宫,行数里,得民家露车,一同乘之,至洛舍止,辛未,皇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洛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赶到的。董卓至显阳苑,远见火起,知有变,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听闻皇帝在北,因与公卿往奉迎于北芒阪下。皇帝见董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

群公对董卓说:"有诏却兵。"

董卓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董卓与皇帝说,语不可了;于是入与陈留王说话,问祸乱由起,陈留王对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董卓大喜,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董卓自以与太后同族,于是有废立之意。

当日,皇帝还宫,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失传国玺,余玺皆得。以丁原为执金吾。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正好赶到,劝说袁绍说:"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如今不早图,必为所制;乃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袁绍畏董卓,不敢发。

注:袁绍缺少果决总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何进第二。何家兄弟,底蕴不足,彼此不能相互照应,一家三个人三派意见,没有一个敢有主见的。所以这一家人死得不冤。

袁家兄弟也同样,袁隗无智虑,袁绍和袁术则各自为政,心怀鬼胎。

鲍信于是引兵回到泰山。

董卓入京之初,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怕不为远近所服,率军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才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阳中无人知道。俄而何进及何苗的部曲皆归于董卓,董卓又暗地里使丁原部曲司马五原人吕布杀丁原而兼并其众,董卓的兵马于是大盛。这时逼迫朝廷,因为一直下雨,策免司空刘弘而任自己为司空。

当初,蔡邕流放朔方,磁上大赦得还。五原太守王智是王甫的弟弟,上奏蔡邕谤讪朝廷;蔡邕于是亡命江海,积十二年,董卓闻其名而召,称疾不就。董卓大怒,詈:"我能族人!"蔡邕惧怕而应命,到京,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为侍中。

注:蔡邕是名儒,史家在这个要给他开脱,加了一句董卓说他能族人,蔡邕实际上开了一个坏的头。王夫之认为他是在亡命十二年间气馁了,天下的人一旦失去志气,人就等于死了。

王夫之说:君子靠什么立身,期于洁己;其出而事君,期于靖国;恩怨去就,非有定也。祸在宫闱,则宫闱吾所亟违也;祸在阉宦,则阉宦吾所亟违也,祸在权奸,则权奸吾所亟违也。推而至于僭窃之盗贼、攘夺之夷狄,皆冰炭之乍投而沸、薰犹之逆风而辨也。所疾恶者在此,而又在彼矣。

气运移而贞邪忽易,违之于此,而即之于彼,是逃虎而抱蛇、舍砒而舍鸩也。能终始数易而不染者,其唯执志如一而大明于义之无方者乎!而蔡邕不能也。始终之怨毒,宦竖而已,此外而篡弑之巨憝不辨矣。非不辨也,己私未忘,而宠辱之情移于衰老也。则一往之劲直,乌足以定人之生平哉?易经说:“介于石,不终日。”介于石,贞之至也;不终日,见几而无执一之从违,乃以保其贞也。

董卓谓袁绍说:"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史侯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说:"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如今皇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

董卓按剑叱袁绍说:"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锋利吗!"

袁绍勃然说:"天下健者,岂惟董公!"引佩刀,横揖,径出。董卓因为新至,见袁绍大家,故不敢害。袁绍悬挂节绶于上东门,逃奔冀州。

注:袁绍这是为自己挖坑,董卓刚入京,他不果断攻击并除掉董卓,而导致董卓坐大了,又徒然强硬这是毫无意义的举动。所以天下之事,在于机,机不可失,一旦失去就要隐忍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出现。

九月,癸酉,董卓大会百寮,奋首而言:"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对。

董卓又抗言说:"当初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说:"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如今皇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董卓大怒,罢坐。将杀卢植,蔡邕为之求请,议郎彭伯亦劝谏董卓说:"卢尚书海内大儒,众人之望。如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乃止,但免卢植官,卢植于是逃隐于上谷。董卓以废立议示太傅袁隗,袁隗报如董卓所议。

甲戌,董卓再次开会,召群僚于崇德前殿,并威胁太后策废少帝,说:"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如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袁隗上前解皇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咽流涕(早知今日,何必不和何进同心!),群臣含悲,没有人敢说话。

董卓又议:"何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令董太后忧死,逆妇姑之礼。"

于是迁何太后于永安宫。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鸩杀何太后,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素衣而已。董卓又挖何苗棺,出其尸,支解节断,弃于道边,杀何苗母亲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

下诏除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

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丙戌,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

甲午,以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全都恢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

白波贼寇河东,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初,南单于于扶罗既立,国人杀其父者遂叛,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指阙自讼。碰上灵帝崩,天下大乱,于扶罗将数千骑与白波贼合兵入寇郡县。时民皆保聚,钞掠无利,而兵遂挫伤。再想要归国,国人不受,只好止于河东平阳。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

十一月,任命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十二月,戊戌,以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一开始,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劝说董卓矫正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采纳,命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沙汰秽恶,显拔幽滞。于是征处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再就拜荀爽平原相,行至宛陵,迁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自被征命及登台司,凡九十三日。又以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陈寔的儿子;韩融,韩韶的儿子。荀爽等皆畏卓之暴,无敢不至。

独申屠蟠得征书,人们劝他进京,申屠蟠笑而不答,董卓终不能屈,年七十余,以寿终。

注:这是真名士。

董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下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对宾客说:"我的面相,高贵无上!"(董卓自认为自己气运高,这就为他后面接受皇帝惮让留下伏笔)

侍御史扰龙宗到董卓处说事情,没有解剑,立即被挝杀之。这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董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董卓购求袁绍急迫,周毖、伍琼劝说董卓说:"天下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如今急购,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不如赦免,拜一郡守,袁绍喜于免罪,必无大患。"

董卓以为然,于是即拜袁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术畏董卓,出奔南阳。曹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其到县令处。这时县令已得董卓书,唯有功曹心知是曹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劝县令释放。曹操至陈留,散家财,合兵得五千人。

这时,豪杰多想要起兵讨董卓,袁绍在勃海,冀州牧韩馥遣数部从事看着他,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说:"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韩馥得移书,请诸从事问道:"如今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

注:汉朝的州牧已经不把自己的职守当成是为大汉,韩馥的内心里在选择站队,并没有想过为国家效力。

治中从事刘子惠说:"如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韩馥有惭色。刘子惠再说:"兵者凶事,不可为首。如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韩馥接纳他的意见。韩馥于是作书与袁绍,道董卓之恶,听任其举兵。

注:董卓做坏事,是不有什么顾虑的,所以他乘朝廷大乱,快速将各种不安定因素给剪除了,并且胁迫了很多所谓的名士出来做官,袁绍和曹操这些人只能逃的逃,跑的跑。京城的局面就很快被董卓给控制了。

相比较而言,何进一家太弱了,最后全落得死于非命。从狠辣的角度看,袁绍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卢植虽忠,却不是一个挽危难的大才。

(0)

相关推荐

  • 董卓为什么会死之一:皇帝说这群人永不叙用,地方争相聘请他们

    (电视剧里的董卓)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董卓为什么会死? 不是因为他是西凉粗鄙武人,也不是因为他的残暴,虽然他的残暴是导致他败亡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董卓之所以会死,归根结底是他在汉 ...

  • 董卓入洛阳摘桃,袁绍奔冀州组队【三国争霸5】

    收录于话题 #三国争霸 43个 接前文 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何进被张让骗进宫后,惨遭诱杀. 何进何进,奈何如此上进! 何进虽死,但部曲仍在.此时皇宫门外,就屯着何进带来的部队. 何进 ...

  • 是谁给了袁绍和董卓拔剑对骂的底气?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11-04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桓皇帝 延熹九年 公元166年 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度辽将军皇甫规,自以西州豪桀,耻不得与, 乃自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五)

    (紧接上期)  宦官的报复 走投无路的宦官们开始了处心积虑的报复,环环相扣,步步杀机. 先是示弱.张让的养子太医令张奉之妻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去给儿媳妇叩头认错,说:"老臣得罪了,本来应当和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九) 为什么要调董卓进京

    我们通常总是用武侠小说的思维看历史,所以总觉得,只要袁绍一伙冲进皇宫,把宦官集团从肉体上消灭了,宦官政治就可以结束了:只要董卓没有率军进入洛阳城,董卓就无法威胁帝国中央政府了. 其实呢?这种想法是幼稚 ...

  • 三国演义:董卓进京,天下必会大乱,谁知命该如此!

    三国演义:董卓进京,天下必会大乱,谁知命该如此!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