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说过:“我们心中的负能量必须要有释放的渠道。”一旦这些负能量不能被认识、被理解、被释放,那就会失去控制,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性格、家庭、社会,甚至是最为关键的健康问题。但现实很残酷,大多数成年人都习惯了把负面情绪藏在心里,试图去克制、去压抑,让情绪随着时间逐渐蒸发。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在大家眼里脾气好、性格好、仿佛没有脾气,同事邻居都喜欢的武汉姑娘小佳,突如其然的得了乳腺肿瘤。医生询问得知,她平时非常独立,个性也要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习惯闷在心里。别人都夸她成熟稳重,奈何自己的身体承受了太多。爱生闷气的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作C型性格,也叫“癌症性格”。C型性格者内分泌容易紊乱,器官功能活动易失调,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功能会大打折扣,因此容易患上癌症。有研究表明,C型性格者肿瘤发病率比一般人高不少。小佳这才后知后觉的明白过来,自己哪里是没有脾气,而是把情绪戒了,不动声色的把所有苦闷都埋在心里,活生生憋出了“内伤”!就是那些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迟迟得不到纾解,才最致命诛心。后来小佳在医生的治疗下,身体渐渐好转,前不久我问她,经历了这一遭你有什么感想,她笑着回答,“以前,总想着把事情扛下来,什么事情都憋着,总想着做一个“好人”,现在我想获得更自在一些,把情绪稳定下来。
工作不如意、事业无水花,感情迷茫不知前路在哪,人生的方向也没有把握,还有家庭的重担,层层压力逼得人喘不过气。负重之下,有人把情绪变成坏脾气,爆发出来,伤人三百自损一千;
有人则像《小欢喜》中的刘静一样,凡事都闷在心底,荼毒内心。
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癌症性格”,指的是容易罹患癌症的性格特征。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学者就提出了这一概念,有“癌症性格”的人无法良好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改变,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遇事爱走极端,钻牛角尖,生闷气;
总是焦虑,心事重重,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容易疲倦,稍有压力就觉得撑不住,时常选择逃避现实;
性格内向,表面上逆来顺受,内心却怨气冲天;
有自卑心理,经常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
情绪波动大,一点就炸,会带气吃饭睡觉;
就像我们不管生大病还是小病,总能听到这么一句劝告:“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稳定开朗的情绪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 ,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病调养和恢复健康也是很有益的。同单元里有位老阿姨,经常在楼下遇到她,总是笑呵呵的,跟谁都能说上两句话,天气好了还跟老伙伴们一起坐在底下晒太阳,小区里组织老年舞蹈队的时候她还去当了领队,当时只觉得这阿姨精神头很好。后来听人说才知道她早就查出来是肺癌晚期,当时医生判定她也就能活3-6个月,但是到现在,已经过去近3年了。阿姨以前也是爱争强好胜,脾气一点就爆,后来查出来得癌,也哭过怨过,甚至想过一了百了,但最后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再吵再闹,一改往日作风,平和心情,自己调控情绪,再积极配合医院治疗,现在依然经常在小区里见到她。“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使自己的行动受制于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如果你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想要拿捏住不稳的情绪,重新获得人生的幸福感,那么,我向你推荐这位来自北师大的心理学专家——曾旻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与毕淑敏等人并列为“2017年中国心理学最具影响力50人“。除此之外,他还是国内最大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的前内容总监,曾经帮助近百万的粉丝化解心理难题,帮助他们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疗愈。他的出版心理类畅销书——《情绪的重建》,帮助读者应对生活中的情绪困扰。他曾在高校心理学部应用中心,负责心理情绪课题研究,为受困于情绪问题的人们提供帮助。他是《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人,有连载的心理类专栏《抑郁症》。还曾受邀参加首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心理论坛,同心理学界同行探讨心理情绪研究最新进展。从事心理行业近10年,有丰富的情绪调节心理疗愈经验,也曾多次开展线下心理类读书会,也受到了学员一致好评。学员娜美,是个焦虑症患者,症状已经较为严重,颓废丧气,持续性的紧张情绪让她难以放松,伴随着头痛与失眠,当时的娜美已经完全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遇到曾旻老师之后,老师告诉了她缓解焦虑的“三步走”:第一,准确地识别你的焦虑点;
第二,让焦虑正常化,也就是你要适应世界的不确定,接纳自我的不完美;
最后,停止灾难化的想象,停止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具体化。
循序渐进地引导她一步一步向前走,现在的娜美一改往日的消极焦虑,找到了平衡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秘密,情绪得到了疗愈,工作生活也都一帆风顺。现在,曾旻老师将过往的十年经验复盘,终于打磨出了这套课程,在经历了多次调整与修订,这套专业、科学、实用的心理疗愈课终于跟大家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