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李春燕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要素

中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教材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依托和载体,教师、学生、课型、资料、场地等构成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要素。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自然地理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方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可以依据教材确定研究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们设置的研究性课题有六大块:(1)社会调查,如《大沽河水污染情况调查》、《城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分布》、《地方科技人才的分布》等。(2)规划布局:就某一行政区划内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科研机构、城镇等设计合理的规划布局方案,绘制相关布局草图,撰写论文。(3)地理制作:就地理教具、模型、地理多媒体课件、简易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等进行制作、设计,拿出制作成品或设计图纸,并写出产品介绍。(4)野外考察:将考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问题和建设性意见,形成文字。(5)地理实验:就某一问题进行实验形成实验报告论文。(6)理论研讨:就其某一方面展开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促进策略

要使研究性学习达到目的并规范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教师应有以下指导策略:

营造氛围,调动全体。教师应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师可在适当时候提供研究范围和具体目标,诱发研究动机。

因人而宜,选择课题。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适当调配组合。小组成员可多可少,研究的课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一般是一个小组研究一个课题,也可以是同一个课题由两个以上小组研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提供合理的建议,让他们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课题。

参与设计,开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做一些小范围的调查了解,并撰写好“研究方案”,帮助学生开启思维。

关心指导,加强合作。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达成共识,以及共同分享成果的意识。

积极探索,交流成果。教师要适时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时侧重“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结果的表示可以是定量的(分数、等级等),还可以是定性的(如评语),也可以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