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郎窑红、窑变钧红的鉴赏(278)
红釉瓷器鉴赏
释常翃
X
一、祭红釉
红釉瓷器分为高温釉下铜红釉和低温釉上铁着色剂:如矾红、珊瑚红等。西夏辽金元等草原民族都尚白,明代洪武尚红。明清的红釉、蓝釉、黄釉等单色釉瓷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烧的颜色都不均匀,浓淡不一,有大块黑斑。凡是单色釉瓷器 烧的里外颜色一致的,釉面很匀净,一般都是仿品。
1、永宣祭红:
祭红的特点:不开片,无点状晕散,无丝状流淌。明代祭红创烧于永乐时期,终结于宣德时期。烧制难度非常大,釉料据说加有金银珠宝粉末,成品率“千窑一宝”。成化以前的盘子,都有“月亮门”,手摸台阶明显,成化以后这个“月亮门”就消失了。永宣祭红釉色非常鲜艳,红中有点发黑,红色釉面当中夹杂着很多黑色的一个一个的黑点,或一丝一丝像没有烧出来的那种感觉。祭红和祭蓝,口沿都有一个白边。明代口沿的“灯草口”白边,如僧帽壶口沿,两道平行的白边,不够均匀,不是很整齐,宽窄不一,其实是口沿挂不住釉,这个釉往下垂,红釉与底釉有相渗透的感觉,是自然烧成的结果。釉面橘皮纹较粗,比较明显,麻麻点点的。修足的足墙直立且厚,足端是平切底,足墙相对矮一点厚一点。
2、清代祭红:
清代祭红创烧于康熙时期,雍乾时期的颜色烧的比较匀净一些,细腻一些,不会发黑,受窑温影响,有些局部偶有大块黑斑状,是成块的黑色或棕黑色。釉色不够鲜亮,但没有红中泛黑现象。器口“灯草口”比较整齐,留白也非常洁白,雍乾祭红釉面橘皮纹比较细,比较密,修足足墙薄且是“泥鳅背”浑圆的,足墙比较高一点,薄一点。
3、现代祭红:恢复祭红烧制,一直没有烧成。70年代有部电影《祭红》,因景德镇烧不出祭红,最后用郎窑红替代。直到零几年才研制成功,釉面非常匀净一致。
二、郎窑红
1、康熙郎窑红:
郎窑红开片,有点状晕散,丝状流淌现象。延伸品种豇豆红,有点状晕散,无丝状流淌现象。郎窑红是仿明代祭红,据说釉水里也加入了金银珠宝粉末,成品率也是“千窑一宝”,康熙时期就有“要想穷烧郎红”一说,可见珍贵。看釉面颜色:真正康熙郎窑红的釉色,是多变的。晚间灯光下呈深红色;白天正常室内光线下,呈鲜艳的枣皮红色;正午强阳光下直射,如刚杀的牛血,猩红猩红的。除因窑温不均器身偶有重色斑块外,因为釉面流淌通体颜色呈现上浅下浓现象。看橘皮纹:郎窑红的釉面温润如玉、宝光莹莹。器身布满橘皮纹,眼观麻麻点点的,像橘子皮模样;用手抚摸既光滑细腻又有凹凸感。看蝌蚪釉:郎窑红釉面流淌,气泡像一池大大小小拖着橘红色尾巴的蝌蚪,在拼命的往釉面上蹿,尾巴摇摆灵动自然,活灵活现。看虾青釉:器内多施虾青釉或苹果绿釉,三百多年岁月的氧化,釉面开有细细的纹片,如同切碎的豆腐脑或堆积的碎玉,细腻莹润,宝光盈盈。看灯草口:郎窑红最初是仿宣德祭红,“灯草口”清晰明朗,但有的也不够规整。大件器物口沿,有内外两道粉白色的平行细线,如同二条白色的圆形铁轨,纤细精致,漂亮秀美,不存在流釉“脱口”口沿留白现象。重点看郎不流:所谓“郎不流”,其实是釉面自上而下流淌,当流釉走到器足5毫米处,嘎!自然的停了下来。人为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