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之三十八】此季清风正开合
关于苏州扇子,历来就有很多的赞美,它成为苏州手艺能够传世的艺术传奇。古往今来,无论是丹青高手,还是梨园名伶,众多文人雅士都与一把小小的苏扇,结下了不解的美丽情缘。
一把苏扇,传递着苏州手工艺术的辉煌,一桢苏扇,记录着人文历史的美好情愫。
认识凌东,是因为我的扇子收藏,感受凌东,则是因为他的制扇手艺。
凌东最早不是做著名的苏州玉扇工艺的。年少就喜欢国画的他,初中毕业的时候,刚好苏州檀香扇厂面向社会招工,对国画有着十深厚兴趣的他,有些美术基础的他,便这样进入了古色古香园林建筑里的檀香扇厂
然而,进入工厂之后凌东才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并非画扇,而是将他放在了绢扇的生产线上,当时是工作分配,自己没有选择喜好的权利。
要知道此时如日中天的苏扇,最热门的就是玉竹苏扇和檀香扇两大品牌,而能够进了檀香扇厂,却并非从事檀香扇的制作,这多少让他有点失望
但失望之外,凌东还是学习所有的制扇技艺,这为日后从事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末,随着企业转制、社会变化,国内的苏扇市场面临极度的萎缩,有着最好工艺、最好艺人的檀香扇,也面临着熟悉的生产线远走乡下,凌东被迫转岗的现实。
转行,对于一个从事手艺的制扇人来说,也许并不容易,好在拉花工艺也是制扇的内容,无奈之中,凌东却又学会了一门新的手艺。
虽然在那个时代,传统手艺并不吃香,但这样的学习,却为凌东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传统基础。
再后来,好好的企业面临着转制的困境,合同到期的凌东,最终离开相守了几十年的檀香扇厂,开始闯荡社会讨生活的日子,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和转型,但他却选择一次真正正确属于自己的转型。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一把散了架的折扇,请他帮忙修补,因为在朋友眼中,你曾经在扇厂工作过,当然会修复此扇。而那时,社会上对能够制扇、修扇的人才已经表现稀缺的状态。
对传统苏扇门外汉的凌东,虽然对折扇有所把玩,但真正做修复工作,这还是第一次,而且他不做,当时也没有在做。于是,虽然不是隔行如隔山的他,凭着对苏扇的爱好,居然将这把扇子修复一新。
然而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修复,一次对苏州折扇的对话尝试,让凌东看到一个机会,一个能够面对苏州折扇的心灵沟通和手艺实践。
于是,山重水复之后,凌东做起了对传统苏州折扇的研究和制作工作,在他原来工作的工厂对面开了一个小小的扇庄,做起苏扇的修复郎中,而那时的苏扇修复、制作已经面临失传的窘境。
就这样,读扇、修扇、制扇,凌东渐渐成了修复苏扇的高手,江湖上关于“修扇郎中”的传说,让凌东在国内爱扇人中声名鹊起,而那时的苏州折扇,已经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国内能够修复古扇、名扇的高人,则是寥寥无几。
从此,凌东在修扇、制扇的路上一发不可止,虽然和苏扇传承人相比,他的苏扇制作并非处于第一位的,却也是第一流的高手,但只要真正论起古扇的修复技艺,凌东可是顶级中的顶级。
因为此时关于苏扇的声名,已是高山之巅,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制扇,获得一把苏州名家的扇子,而对修复却无瑕顾及、无人可及,而凌东则瞄向这样的空白,并且成就了自己的地位。
对于一把动辄过万的苏扇来说,它已经不再是清风徐来的日用品,而是高端人群文玩雅好的奢侈品。但凌东显然不这样想,他始终觉得,要有让老百姓玩得起的苏扇,这样对于苏扇技艺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让人玩得起苏扇,让苏扇能够面向大众,而不是小众人群,这就是一位苏扇从业者的思想和境界。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君舒卷岂寻常”。这些年,凌东一直执着于他的苏扇,世界如此美丽,而苏州扇子则是关于苏州艺术的美丽传承。
而对于自己的那些散落在国内各地的作品,凌东从来以以一种谦和的方式来面对,能够做出一把属于艺术和使用的苏扇,传递到爱扇人的手中,那是一种幸福和美丽,至少,他没有让一门手艺失传。
也就在这样的开合之间,苏扇所绽放的魅力,在缕缕清风中弥散开去,让苏扇的美妙精巧、典雅温婉,展现出苏州手工艺术的精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