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人物传记,很值得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和从事其它工作的人一读,你一定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1967年12月21日上午,在流山沟一座普通的平房里,一阵宏亮的哭声宣告了一个婴儿的降生。这个女娃的到来,使作为村民办老师的王随元和村育红班老师的赵合珍夫妇非常欣喜。这女孩模样长得俊俏,高高的鼻梁和宽大的脑门,长大一定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夫妇俩不约而同地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俊芳。小俊芳从不淘气。当她刚呀呀学语时,父母就教她毛主席语录和简短的红歌、儿歌。大人教她时,她总是瞪大眼睛,嘴里默默地念叨,听过一、两遍,她就会完整地背下来。到了三、四岁时,大人们就背着她随着村里的宣传队到公社、县里参加汇演。小俊芳能背多条语录和唱多个红歌,总能赢得台下干群的热烈掌声和赞叹声。六岁时,她就吵着要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总是全班第一。惹得比她年龄大的同学们不住地羡慕:瞧瞧人家,不加班、不熬夜、不买补习资料,天天不慌不忙,轻轻松松,学习总比咱们好!初三时,我当她的班主任,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就叫来俊芳询问,她笑笑说:“我坚持按俺爹教我的,上课聚精会神听讲,当堂一定把所有知识点弄懂弄通。到了自习堂自然做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我做过的作业和试题,从不回头审查,因为我觉得把知识掌握牢了,所以有这个自信心!自习堂我只用一半时间就把作业做完了,剩余时间我就预习新课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过得很充实。”我把她的经验向全班作了介绍,大家很受启发,学习效率有了整体性提高。当年,她和她的几个“崇拜者”一起考入了县一中。后来,我来到县五中教学。高考结束后,她来看我。我关切地询问她高考的情况,她说:“我平时还是坚持我的老办法,上课期间不敢有一丝走神,把知识点真正掌握了,能做到举一反三。一到考试时,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个公式,定理,做语文、政治类的题目脑子里会出现相关的知识点和画面。我迅速地作着筛选、判断,答案很快就能定下来。我敢保证各门的选择题答案都对!”我问她准备报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学医,长大了治病救人!”
(医学专著及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当年,她以高于该校录取线30多分被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在医大,她更加懂得了将来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救死扶伤,人命关天。因此,不论听课、记笔记、搞实习,都是坚持一丝不苟,所有知识点、疑难问题都是不弄清不罢休!五年的认真学习和实习,她弄透了临床医学的方方面面,掌握了临床医疗的十八般武艺。特别是实习中经常接触到的河医大一附院吕明拴教授,他的言传身教,他的精湛的医术,医者的仁心,成为俊芳心中的标杆。
毕业归来,小山村开天辟地出了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女大夫,乡亲们都来看望祝贺。父母更是一再叮嘱:“当了医生,千万要有医者的仁心,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父母的话,坚定了她“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一颗初心,她把“以病人为中心,创造感动服务”当作终生使命!
1991年7月,她凭着大学五年的优异成绩,被一级分配到国家部属大型企业(职工家属三万余人)---洛阳轴承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在妇产科任职。刚上班时,为了尽快掌握临床经验及操作技能,整整一年,她吃住在医院,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很快掌握了妇产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技能,受到医院领导和科室同事的一致称赞。此后她更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200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是同一年分配到医院的17个本科生中唯一的一个。2006年,受改革大潮的驱动,她萌生了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见识一下当地妇科发展的先进步伐的冲动。于是她辞别了工作过十五年的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医院,应聘到了广州某医院,她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造感动服务”的理念,工作很有成效,不久就被任命为妇科主任。在这里,她接触到妇科前沿的医疗理念与技术,接触到许多妇科诊病治病的新设备,加上扎实的基础知识,她更如虎添翼,口碑遍布闽粤大地。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在妇科领域快步狂奔之时,不幸的是她的父母都因年岁已长身患重病,十分想念远在异乡的女儿。于是她毅然决然辞去了广州的高薪,洒泪告别了工作三年的南国热土,回到了郑州,并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2009年,在朋友的引荐下,她进入了郑州大桥医院的妇科门诊。一进入角色,就显示出她不凡的医术与职业操守。她坚持自己的服务理念,无论穷富贵贱,都是一视同仁。在诊治中坚持自己近20年来形成的一套雷打不动的程序:仔细地询问病史——认真地体格检查——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一通俗易懂地讲解病情——有针对地制定治疗方案。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施治,赢得了无数病人的信任与赞誉。通过口碑相传,因而慕名而来的患者陡增。她的门诊前总是排起了长龙,经常是下班铃响过好长时间,门口还等有很多待诊者。为了使远道而来的患者少误事,她总是无限地给自己加班加点。所有这些,都被细心的院长张大焕发现。富有改革精神的张院长及时给予热情肯定,并果断决定率先在门诊部试行打破大锅饭的政策,然后在全院推广。不久,俊芳荣任了门诊部主任。常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改革家张院长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更加激发了俊芳的工作热情,更加忘我地工作,名声越来越大。打听到俊芳工作的新地址,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福州、厦门一带的病人都来了;东北、内蒙、新疆、云南、贵州、四川、河北等地的患者接踵而至;郑州以外的省内患者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诊的患者就达2万余人次。很多患者多次以不同的形式表示感谢,但都被她婉言拒绝。她常对患者说:看到你们疾病痊愈,痛苦解除,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到2012年,她晋升为主任医师。但她并无因此止步,利用业余时间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2014年在金水区妇幼保健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被授于“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工作之余,她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书写成论文,供同行借鉴与交流。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与同行合编岀版《新编实用妇产科学》一部。由于她在妇科医学上成绩显著,口碑日隆。2017年被聘为河南者妇幼保健协会第一届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8年1月被聘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妇科联盟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18年3月被聘为河南省妇科疑难疾病诊治联盟委员会委员;2018年5月又被聘为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专业技术专家库成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聘书,可上下翻看。)
她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在大桥医院任职12年来从未休过一天公休假,连续春节值班12年,也因此获得了医院各级领导的肯定。连续12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公司先进。
(部分锦旗证书,可上下翻看。)
她始终牢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作为妇科门诊的负责人,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利用工作之余,针对常见病种及诊疗技术制定了诊疗规范及操作流程,并打印装订发放到每个诊室。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传染病报卡以及生育保险报销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项。利用晨会及科室周会,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了她们的医疗行为,避免了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还定期地在科室组织业务学习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并进行技术练兵,使科室员工熟练掌握各种诊疗流程和新技术操作规范,大大提高了年轻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诊断水平。她还经常教育科室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互帮互助,协同作战。并制定奖罚制度,对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使得妇科门诊成为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医院的先进集体。作为一名主任医师,她还承担着科室年轻医师的带教工作和院属八个社区的诊疗咨询及疑难病例会诊及转诊工作。通过对社区医生的帮教,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也因此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院属多家社区医院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单位。妇产科作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在业内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吸引了省内外的许多医院来参观学习。一批批参观学习者也成为了医院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一些医院把业务骨干送到大桥医院来培养。俊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辛勤耕耘着。被同事们戏称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面对患者送来的满墙的锦旗,面对上级给予的各种荣誉和协会给予的各种桂冠,俊芳非常淡定,她决心“不忘初心为患者,牢记使命谱新篇”。
【作者简介】: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