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的妈妈,才能读到孩子眼神里的亮光——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16)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阅读书评,第十六篇,继续中.....
第十六篇
01 JANUARY 2019
“最近不断考试不停地做卷子,做练习呢,做的都已经好烦了呢,做的都开始怀疑人生了呢。”孩子回家说。
明年就要小升初了,现又到了期末的“节骨眼”上,这不停地刷题这也是难免的了。谁让中国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呢。
“我觉得你更应该值得庆幸,你除了学校的卷子和练习在做,我们就没有其他学科培训班,不然的话,你还得再加上培训班的卷子和练习要做,那真叫'惨’了。”开了图文广告店,每天都有家长来打印培训班的一大堆课外资料。期末考试一结束,他们的孩子可以说,“马不停蹄”地就在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又投入到课外培训了。甚至他们坐在影院看电影,那时间对他们来说都已是很“奢侈”的事了。而我和孩子却在上上个星期上上上个星期,在周末还连看两场电影。只是上个星期我实在觉得再带孩子看电影,已经是不好意思的事了,因为人家都在复习,所以这才没去看。等期末考试结束,又要带他去看电影了呢。
有一天,当我读了《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上面是这么写道:为了高考,许多父母和学校,强迫孩子背水一战,不得读或尽量少读与高考无关的书籍。这严重地摧毁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许多孩子高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撕书,可知他们的内心,对这种功利的读书方式是多么憎恨。当读到这里时,我问身旁正在写作业的孩子:“我想问你,大学读完后,你会撕书吗?”
孩子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为什么把书撕掉呢?”
“因为读书在那刻终于可以解脱了呢。”我说。
“撕书,我才不会做,我还要把我的书留给后代呢!”孩子天真地回答。
一个以读书为乐的孩子,是无法理解书怎么可以撕掉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夫雷什学校任职之初就对早期学龄儿童,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发生了兴趣。他说:孩子们在学习的最初日子里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为什么往往在几个月之后,甚至在几周之后,他们眼神中的光彩便会消逝,为什么学习对某些孩子会变为苦恼?......看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不仅在上课时而且也在长日班里遭到破坏,不能不令人感到极大的内心痛苦。遗憾的是,有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上过5-6节课之后还要留在学校4-5小时,留校不是让他们作游戏、休息和在大自然中活动,而是又坐下来念书。孩子在校的时间变为漫无止境的、令人生厌的上课。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当他把自己的心给了孩子们,他才会去观察去思考并要去改变这样的状况。所以他才会长篇累牍地传播着他的“快乐学校”。
我很高兴我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这小学的六年里,我保持住孩子的天真,保持住他对世界的欢快感受和发现,学习对孩子有鼓舞作用的、饶有兴味的劳动。这小学六年来,从孩子的脸上我读到最多的是快乐,看得到他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亮光,那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孩子,在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这个年龄上应该具有的本色,具有真正的快乐和童年丰富的色彩。
为了不想成为一个焦虑的妈妈,我甚至决定我开的图文广告店,在他这一届,拒绝给别人家的孩子做小升初简历,因为我的心一直“安静”到现在,我不想要临近小升初把自己搞得“坐立不安”,那如是这样,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所以为了继续淡定,不想被周围的小升初的话题搞的很焦虑,我要远离“硝烟”,这个钱我就宁可不赚了。读到这里大家也是很好奇了,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到底如何呢?他成绩一直不错的,他是班级的班长,学校的大队长。对于小升初我是这么认为,按孩子的表现,小升初民办肯定要去考的,至于能不能上,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深入地阅读,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多跟大自然接触,以大自然为师,这跟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所倡导的理念是如出一辙。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来向他介绍精神文化财富。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而与此同时,同人们的社会关系、同劳动相关联的那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在逐年增长。
读到这里,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以及老子的《道德经》。
愿自己永远是一个不焦虑的妈妈,陪伴孩子快乐地度过童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