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头连载】第一山 || 杏花园与瑞岩泉
无法磨灭的记忆 难以忘怀的乡愁
六、第一山上思古今
杏花园与瑞岩泉
第一山上有一处园林,名曰“杏花园”。《光绪志》记:杏花园,治西。《乾隆志》园在瑞岩下,今为学宫基,其地杏花尚繁。《康熙志》记:杏花岩,治西北。岩在瑞岩下,即杏花园。《舆地纪胜》说:杏花岩在崇福寺后。据此所说,“杏花园”当位于玻璃泉上,是文庙的后花园。文人雅士在此设有“杏坛”,此乃仿效孔子,设坛于杏林之中,聚众讲学,交流心得,以扬国学。当年米芾来盱,正值春光大好,花园里红杏怒放,繁花似锦,如绯云飘来,清气袭人,于是诗兴大发,吟得《杏花园春昼》诗:
风轻云淡午天春,花外游人载酒樽。
不是山屏遮隔断,牧童错指是孤村。
从此,杏花园成为“都梁十景”之一而蜚声鹊起,后来,人们在杏花园中建一亭,重檐攒尖,六角形制,高立于台阶之上,亭亭玉立,犹显风姿。取米芾诗名之意,名曰“春昼亭”。此亭后来虽毁于兵火,但杏树却长兴不衰,数百年来,每到春日,总是杏花满园,灿烂如云,香霞一片。到清代期以后,杏花园的杏树凋残,改种石榴,杏花园也已“杏花不在、石榴遍生”。清代诗人王荫槐的诗作《访杏花园遗址》诗可以为证,诗曰:
野寺下残阳,荒园转樵路。
东风杏不花,人指石榴树。
(杏花园)
从杏花园拾级而上,便是“瑞岩”,这里是第一山又一处石刻集聚处。据建国后的三次普查结果,仅瑞岩周边就有碑刻摩崖24处,按其年代分,有宋代11处,元代3处,明代6处,无年考4处。如南宋庆元年间的篆书“升高”、隶书“瑞岩泉”及跋文石刻,自庆元至嘉泰年间的耿舆义、濮宇、虞俦等的题名石刻;元代延祐五年李应时、王元德等的《重新建造瑞岩庵大殿记》,至元三年余阙的瑞岩题诗等;明代的郭登庸、李士允、朱鸾、张景贤等的题名及题诗等石刻。还有一处无题字、无年代的“二人石刻像”。尤其是南宋诗人张釜于庆元丙辰(庆元二年,1196年)写的《行香子·题瑞岩》:“岁序将阑,雪意犹悭。慢赢得、十日清闲。林泉佳处,足可跻扳。有杏花岩、玻璃泉、第一山。 细草孤烟,千里荒寒。望神州,杳霭之间。危阑休凭,目断心酸。是白沟河、鸡林塞、玉门关。”此词体现了爱国诗人面对隔淮的金兵统治下中原故土,咫尺之地,却如边关西域,不由得悲从心起。他将词文刻石在瑞岩观后左边的石壁之上,既记己心,亦铭后人。
瑞岩的风景是优美的。《光绪志》记:“瑞岩,治西北,秀岩南,下有瑞岩泉。岩上石刻颇富,今为甃(zhou 砖砌井壁)石所掩。岩之额篆书'瑞岩泉’三大字及'纪水碑’。岩下清泉从石罅(xia 隙缝)中出,但可日供数人饮,不得流渟(ting 集聚)也。”所以,当地人称此泉为“一勺泉”。又记:“瑞岩泉,治西瑞岩下。《乾隆志》:邑周遭群壑,泉水三五十道,惟瑞岩泉最高。”在瑞岩泉东,有“凝翠阁”,史载为羽士濮大称所筑。还有“集瑞亭”、“太虚亭”、“警予亭”、“巢云亭”诸亭。瑞岩之侧有“白虎坡”,其南有“绣谷”,意为“锦绣之谷”也。《乾隆志》引《方舆胜览》云:此谷“石林蓊蔚,繁花缛卉,春如绣谷,下有卧牛泉”。《舆地纪胜》云:此间“因其有梅竹茶蘼红杏而榜之也”,“谷中凡五亭,曰绣谷亭、讬根亭、竹庄亭、香雪亭、杏村亭”,谷中幽深静谧,松柏滴翠,如花似锦,风景迷人。
瑞岩侧为“瑞岩观”,这是一处古老的庙观。《万历志》卷八“古迹志”记载:瑞岩观在“县西玻璃泉南石岩上,宋时女冠朱妙真建,殿三重,所专奉者日'碧霞元君’。始名瑞岩庵,元末废于兵。洪武、永乐间重建'三清’、'三官’、'玄帝’三殿。近于天顺七年,改名曰'观’。今道会司所驻,邑人名曰'上观’。其香火自春入夏,士女络绎,昼夜不绝,盖盱眙之胜,此山独擅。宋元石刻盈山,至今为游观佳境。”《都梁记》亦载:“盱眙县碧霞元君瑞岩庵,宋宗室女尼开林,赐赉甚盛。后以南渡割据,事金于泗,每岁南使驻节盱眙来庵,遂为游观之所。旧迹碣文满山,至今道场仍旧。”据史料,宋真宗(998~1022年)东封“玉女石像”为“碧霞元君”,始为奉祀,瑞岩观或许建于该年。后米芾来盱,作《瑞岩庵清晓》诗,使之成为都梁十景之一。
(瑞岩观)
1940年3月底,我新四军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半塔保卫战胜利结束,继而乘胜进攻盱城。3月30日盱城解放,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进驻盱城,团部就设在第一山的“瑞岩观”。4月初成立盱眙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盱眙县委,月底又成立盱眙县抗日武装民兵总队。4月下旬,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化名“胡服”,从来安到盱眙视察,也住在十团团部“瑞岩观”。刘少奇在盱城三天,检查了盱眙县委、县政府和十团的工作,对当前的统一战线、党的领导和部队供给等问题作了指示。还利用晚间,在瑞岩观的大殿里给盱眙县和十团的干部作了三场报告。三天后北渡淮河,途经管镇到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驻地罗岗村视察。随后,又视察皖东北各地。6月下旬,刘少奇返回时又经盱眙,在瑞岩观小憩后,返回来安。
瑞岩观历经兵火,且年久失修,后来用作鞭炮作坊,因事故而炸毁。
现在在原址上复建了瑞岩观,使“瑞岩庵清晓”这一千年名景重现风采。
马培荣,1952年出生,江苏盱眙人,高级经济师,高级程序员,IEM国际高级企业经管管理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首批333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多家刊物编委,先后获得国家部委等科技奖励29项(次),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科技专著10多部。2012年退休后致力文学创作,他自称是“人不在诗坛中,名不在诗人之列”的业余作者,已出版诗集《诗意空间》(8部),长篇小说《都梁史演义》、以及《马培荣散文集》《盱眙书览》《穆店史话》《话说盱眙》《盱城老北头》《都梁稿汇》等,现为盱眙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盱眙县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