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厨师戴白色高帽
在一些餐馆和酒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厨师们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白色的高帽子。白色高帽不仅是厨师的装饰品,也是厨师独特的职业标志。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希腊。在古时的一次战乱中,有一些著名的厨师,也跟着人群跑到修道院避难。他们在修道院里为修道士烹调,像修道士一样生活。为了有别于真修道士,厨师们要求不戴修道士的黑色高帽,而戴白色高帽。他们的特殊要求得到应允。后来修道院外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以戴白色高帽为厨师职业标志。久而久之,这一习俗超越国界流传至世界各地。
“压轴戏”是最后一出戏吗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小品”一词的变迁
戏剧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然而,我们现在所有“小品”的概念却与它最初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小品”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是相对于大部佛经的“大”而言的。从明朝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在明朝,人们提出“小品”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一种专门文体,像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以包括在内。在现代,“小品”指篇幅短小的杂文或其他短小的表现形式,如“历史小品”“广播小品”“戏剧小品”,在明代被称为“小品”的一般文章现代统称为“小品文”。近年来,“小品”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戏剧小品尤其是幽默性戏剧小品的流行,“小品”一词似乎成了幽默性戏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指。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