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姓氏基因库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南方的一些姓氏,已经开始通过基因结合文史梳理家族血缘脉络,研究家族文化。
也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基因结合文史研究家族文化,尚存很多争议,也存在不少误解。
原因就很简单:一、研究家族文化的人对基因科技这种比较前沿的技术缺乏了解的渠道,又被一些自媒体人引偏,目前研究家史多是在家谱的基础上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结合方志、国史研究,但是因种种原因,如:家谱记载信息量偏少、资料残缺、甚至遗失,仅从这些角度来看,给家族文化研究确实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对基因研究比较深的人,很少具有“根祖情怀”,夸大了基因检测的作用,一旦出现生物学上的不共祖,缺乏文史上的合理解释,在家族里容易制造矛盾。
所以虽然基因寻根技术已经成熟,也是很好的研究家族文化工具,但也颇受争议,因为两类人属于两个圈子,横跨两个圈子的人很少!
那么为什么说现在筹建姓氏基因库时机已经成熟?
一、技术成熟
基因寻根技术早都不是处在所谓理论阶段或者是猜想阶段,而是早已经运用到刑侦技术上,目前国家也在建设基因库,也破获很多世纪悬案,如:“甘肃白银案”、“南医大奸杀案”等。
破案的流程基本就是:犯罪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的生物材料,提取Y-STR信息,录入国家基因库,国家在完善基因库的时候,遇到和犯罪嫌疑人有一致或者相似Y-STR数据,找到这个人所在的家族就间接找到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家族,然后筛选挨个做基因检测,最后确定犯罪嫌疑人!
另外一个基因技术用于比较多的场合就是用于拐卖儿童找寻亲生父母,很多被拐卖的儿童被解救之后,最后一步都会做一个“亲子鉴定”。所谓亲子鉴定不是滴血认亲,更不是两人相互之间看一眼,看对眼了就是亲子,看不对眼就是就不是亲子,而是做亲子鉴定,用的也是基因里STR技术。
当然民用最多还是属于亲子鉴定。
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用基因技术梳理家族源流,是可行的,不是忽悠!
关于Y-STR实用案例
二、方案成熟
1、寻根被带偏问题
之前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基因技术在寻根领域以及家族文化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是可惜这些人很少是宗族圈和分子人类学圈的全才,把很多本是寻根的人引入到了分子人类学圈子里,检测完之后就伤心了,然后就觉得基因检测是骗子,可以理解,没有遇到对的人而已。
2、基因用病毒攻击问题
另外有一些人存在误解就是,如果将一旦做基因检测,就会给坏人以机会,可以制造专门的病毒进行攻击!其实人与人之间尚未形成生殖隔离,任何人和国家都不敢有意去散布这种改良化的病毒,另外也不要把检测机构想象的能力那么强,没这个本事的,至于偷运跨境那是违法!这里可以咨询家族里从事法医等研究的族人,毕竟只有自己人才靠得住。
检测也没必要一定在商业机构进行,比如各地的司法鉴定中心,检测Y-STR,检测的数据也都是通用的,就是二三十个位点上的二三十个数字,再把这些数据上传到家族基因库即可,完全不需要担心祖源机构利用这个数据制造病毒,如果仅有STR数据别说是基因检测机构,就是大罗神仙也制造不出来。
3、家族内部非主流基因型处理问题
每个家族都或多或少存在基因上的非主流问题,比如入赘、外族过继、合谱、攀附等等都会出现这个问题,且很多是因为隐私的原因,没有在家谱里体现出来,所以基因检测完之后,部分会发现和族谱记载有差异,就没法解释,反而被骂分裂了家族,实际上可不是分裂了家族嘛。
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号称祖源检测的机构,没有几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他们推的越积极反而被家族越抵触。因为这些公司领导层没有宗族圈的人物,又想涉足这一领域,导致顶层设计缺陷。包括被大家认为是“头部”的基因检测公司,一旦收费将后继无力,没有突破的话只能等死。
这里大美基因血缘树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一点,首先树上是家族名称,姓名和手机号是隐私,通过比较低价的Y-STR检测,就可以在同一个姓氏树上被分成大簇,再一个大簇下可用STR比对数值的差异性,推出可能共祖的年代。
再有就是血亲地图的开发,直接淡化个人,只会体现家族名称,通过搜索家族名称,找到与其血缘近和远的宗亲分布情况,对于非主流直接淡化。当然关于族内非主流定义不是按照人多人少而进行的。
这就解决了分不分裂家族的问题。
三、案例成熟
很多家族当然包括家族负责人,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生怕做错了事,在家族里就难以立足,这是可以理解,但是即使现在就推动家族基因库建设,也不是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家族。
目前庄姓、白姓、穆姓、左姓、蒙古族等已经在建立完善家族基因库,像高姓等也已经准备着手推进建设家族基因库。
其中左姓效果最好,取样比较科学,每一个支系或者每个村庄取样两到三例,宗亲会组织,各地将基因邮寄检测,目前基本上绝大部分支系都能找到或早或晚的血亲的分布,这些,族谱上很多都是没有记载到的,最重要的是目前也就是仅仅花费几万元而已。
左姓血缘树一角
四、认可度增加,已有群众基础
基因寻根也不是我们想象的没有任何的基础,其实每一个姓氏基本上都有从基因上研究家族迁徙的族人,这些族人目前多是家族的后起之秀,对于家族文化的研究因为年龄和社会地位等原因接触不到或者很少接触到更多家族历史记载的纸质材料,在研究家族文化上属于“外围”。
但是现在情况也已经大为改变,很多是大学的教授在推动这件事,因为这类学者在研究家族文化中,或多或少发现谱牒记载和正史不符,及谱牒遗失或者残缺,很难得到家族的迁徙繁衍的情况,开始用基因检测和族谱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家族文化,当然效果也比较明显。如文促会高研会主任高路加先生也有意推动家族基因库建设。同时一些姓氏法医也有参与进来,研究家族的迁徙分布。
高路加教授(左一)
关于筹建家族基因库的设想及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可以跟小编沟通,快速的组建家族基因库,又非常省钱,对于姓氏宗亲组织及姓氏祖根地或始祖祠堂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现在去推动家族基因库建设,早已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晚了就是就慢了!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