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地貌的综合思维
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二、地形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四、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五、岩石圈与大气圈的能量交换
(2016全国1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赏析】(1)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季风的背风坡和迎风坡,地形雨等方面来分析,导致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大。
(2013年全国1卷)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2~4题
2.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3.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2.C 3.A 4.B
解析:2.根据图中经纬网和轮廓,图示区域位于台湾岛,其东部等温线向南凸,温度比两侧的气温地,判断其分布明显受地形影响(此处为台湾山脉)。故选C。
3.图中②③④地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而①地远距台湾山脉,靠近台湾海峡,地处沿海平原,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在四地中最低。故选A。
4.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应以农田为主;②地属亚热带地区,位于台湾山脉的山麓地带,可能出现樟树集中分布;③地位台湾山脉顶部;④地属于热带地区。故选B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分)
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1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1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1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伊犁河谷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黄土分布地区之一。该谷地黄土分布广泛,呈条带状,黄土厚度自西向东先逐渐增厚后变薄,黄土颗粒自西向东逐渐变细。下图中,图甲为伊犁地区地形地貌图,图乙为伊犁地区黄土层分布状况。
(1)说明伊犁河谷的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6分)
答案:伊犁河谷两山(脉)夹峙,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2分),降水较多;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2分);北面有高山阻挡冬季风,冬季相对温暖(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读下图,回答:(12分)
(1)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比较,西安的冬季气温偏低,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6分)
(2)推测成都冬季的气温较西安高或低?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1)受秦岭山脉的影响,冬季冷空气在秦岭北坡(西安)聚集(3分);海拔高,气温低(3分) 。
(2)成都冬季的气温较西安高(2分) 原因:西安离冬季风源地近,(2分)成都地处秦岭以南,冬季风受东西走向的秦岭阻挡,对成都影响比较少(2分)成都纬度低,气温高(2分)
2014年安徽卷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1. A 2. C
解析:1.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且该地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少风期。又根据材料信息和图a中地形信息可知,图b中沙岭沙山西侧的庐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九江以下长江河谷段走向与庐山山体基本一致,运动气流顺应地形变化。长江以北是大于几百公里的平原地带,冬季风的偏北气流没有地形的阻挡,到鄱阳湖湖口呈现瓶口状,产生狭管效应,风速加大,湖面摩擦系数小,风速较大。因此图b所示地区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根据材料信息和图a中地形信息可知,图b中沙岭沙山西侧的庐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九江以下长江河谷段走向与庐山山体基本一致,运动气流顺应地形变化,因而全年表现为偏北风为主。长江以北是大于几百公里的平原地带,冬季风的偏北气流没有地形的阻挡,到鄱阳湖湖口呈现瓶口状,产生狭管效应,风速加大,湖面摩擦系数小,风速较大。即图b所示地区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由于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扬起,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同时由于风力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垄槽地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位于阿根廷小镇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诺冰川(在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内),其末端海拔仅200米。该冰川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至冰川末端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形成巨大冰坝。冰坝受阿根廷湖湖水冲蚀形成“冰桥”。随着“冰桥”拱门的扩大,“冰桥”面临崩塌。这条“成长型”冰川成为冰川的“活标本”。卡拉法特小镇也因莫雷诺冰川和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成为季节性繁荣小镇。图10示意卡拉法特小镇位置、莫雷诺冰川和“冰桥”。
(l)分析莫雷诺冰川末端分布在海拔较低处的原因。(6分)
(2)推测“冰桥”形成至崩塌的地理过程。(9分)
(3)分析卡拉法特小镇季节性繁荣的原因。(4分)
(4)莫雷诺冰川每天接受大量游客的踩踏。从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考虑,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诺冰川。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l)莫雷诺冰川纬度高(50°S附近),气温低;(2分)地处盛行西风带,水汽丰富,山地降雪多;(2分)山区地势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2分)
(2)莫雷诺冰川不断向海拔低处推进,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坝;(2分)冰坝将阿根廷湖分为两部分,两侧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压力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冰桥;(2分)流动的湖水不断冲蚀,拱门扩大;(2分)加之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动的巨大压力下,冰桥终将崩塌。(3分)
(3)卡拉法特小镇纬度高,当地夏季气候凉爽舒适;(2分)莫雷诺冰川景观独特(冰川时常发生断裂和崩塌),吸引大量游客。(2分)
(4)赞同。理由: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游客踩踏频繁,加速了冰川消融;(3分)冰川崩塌带来安全隐患。(2分)
不赞同。理由:莫雷诺冰川规模大,属于“成长型”冰川,游客活动对其影响小;(3分)徒步冰川项目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增加了居民就业和收入。(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广义的黄土高原范围,其西以乌鞘岭为界,东到太行山东麓,北抵阴山南至秦岭。几百万年来守卫着黄土高原的这些大山,参与并见证着黄土高原的孕育与诞生。因青藏高原隆起而得到增强的冬季风,从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大量沙尘,被截留后逐渐堆积形成了深厚的黄土集中分布区。在黄土高原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冷时以黄土堆积为主,气候湿热时黄土遭受侵蚀增强。
(1)说明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和性质。
(2)简述青藏高原隆起对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
(3)季风环流影响黄土高原的发育,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
(4)结合地形对季风的影响,分析秦岭、太行山等山地在黄土高原形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南)缘,低温(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的西北部,高温(温暖)湿润
(2)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西南季风),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盛行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后发生分流,加强了西北地区冬季风的势力,加剧了其冬季的干冷程度
(3)冬季风加剧西北地区的冷干程度,促进地表沙尘(碎屑物质)的形成;冬季风将地表沙尘(碎屑物质)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沉降)堆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增强了流水侵蚀(地表径流),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
(4)山地截留了冬季风搬运的沙尘(黄土),导致了沙尘(黄土)的集中堆积(分布),山地阻挡了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有利于黄土高原的保存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转自澄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