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守破离"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在窗口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教育的"守破离"

文/杨春林

有一本名叫《匠人精神》的书,说要成为一流工匠,要经历“守——破——离”三个阶段。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的新境界谓之“离”。

其实,这是各行各业共有的匠心之道:“守”,理想为基,久久为功,不改初衷精益求精正;“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本段裁剪于《匠心之道的“守破离”》)

就教育而言,“守”,是最低要求,停留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好基本规范,达成基本要求,履行基本的学习职责。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守”,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守”不住,以男生居多,女生也有。

要特别注意的是,“守”,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有些学生看上去是"守"住的,其实仔细分辨是没有"守"住的,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只是装模作样假象。人是在的,但是没有守住本分,特别的学习的本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能真实把握学生有没有守住,不过有的学生伪装得比较像,老师也很难以觉察,相比较之下学生心中更有数。当然,也有的学生把自己都给欺骗了。

(稍事休息,点击广告,支持原创!)

“破”,基于思考,突破常态,是状态的突破,学法的突破,自我要求的突破等。有学生和我聊天,谈起近期的学习情况,说自己数学比较差,内心对它充满恐惧,原先每次作业总是把数学放在最后,经常匆忙之间草草了事。虽然天天读数学,成绩一如既往的差。步入高三,高考在即,她感觉这样下去不行了,还是要重视起来。观念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行为的的变化,现在强行要求自己先做数学,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坚持了一个多月,现在做题更加顺手,感觉非常好,如果考现阶段学习的内容,很有信心把它考好。我以为,她开始步入“破”的行列。

“离”,要求特别高,它是颠覆性的,超越性的。能达到“离”的同学不多,应该来说很有想法,有自己思考,是真正用心的一小部分同学。

守住本分,就是合格的;有所创新,就是优秀;能够抽离,叫做卓越。这三类学生,在一个群体中,有相对稳定的比例构成,据我观察,“守”占60%,“破”占20%,“离”占10%,“守”不住的占10%。“守”是绝对主体,“离”凤毛麟角,当然,不同的学校层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组成,“守破离”的学生比例应该是不一样的,有所差异的,需要老师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去挖掘去判断。相对来讲,层次越高的学校水平越好的学校,“破”和“离”的学生更多一些。

对于“守”不住的同学,做好外在的规范约束,用规矩纪律和要求推动他们发展,因为这一批学生,他的内在主动性外显的行为习惯应该来说还是有待改善和提高的。

对于“守”和“破”这一部分同学,一定要给予多肯定多表扬,强化他的内在的驱动力量,让他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超越现有的层次。最终结果如何,要看缘分和慧根,不可强求。

对于“离”这部分同学,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搭建自由的平台,创设交流互动的氛围,让他们在碰撞当中成长,有时可以适当忽略身上的一些小小的问题,因为人才往往是有个性,甚至是有瑕疵的。

“守破离”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的阶段,“守破离”是会互相转化的,既可以正向转变,也可以反向转变。巨大的转变与突破,一定有某种诱因,可能是看了某本书,可能是听了某人的一句话,可能是经历了某件事,不能穷尽。

不论是正向转变还是反向转变,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只要不是心血来潮,确实是出自内心的生命感悟,或是刻骨铭心的挫折和变故,便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任何外在力量都很难左右。默默陪伴与守护,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持,或许是老师最需要做的事。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