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喆: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作为专门培养师资力量的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小学教师,这是最基本的培养目标。

但其实,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唐河师范毕业的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其它的道路。有经商的、有从政的,有书法家、经济学家,有其他专家、学者、教授,还有博士、硕士及社会各类人才。还有很多的通过对口招生,走进了高等师范院校的大门。当然,更多的则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建校至今,这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学校,培养出来20000多名优秀毕业生,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有的走出国门。迄今为止,主生源区的各中小学校,其主体教学及管理力量,仍然是“唐师”的毕业生。唐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活跃有序、成绩斐然,科研教研成果共取得省级和国家级的奖项近100项。与此同时,学校的发展也与时俱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校至今,取得的国家、省、市(地)等各级奖项枚不胜数,俨然全省中师学校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这种丰厚和殷实的收成,一是得益于唐河这片神奇的土地。

唐河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东南边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文化气息浓厚,重修于清康熙年间的文笔峰,是古人为培植文风而建。作为重文尊师标志的文庙遗址也迄今尚存。近现代更是文化名人辈出,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宗璞、李季、徐旭升、田中禾等,灿若星河,本身就是唐河的文化名片。这种崇尚文气之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时至今日,为“唐师”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土壤。

二是得益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规范管理。

中师教育的目的,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即有别于高中和大专院校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高中教育强调应试,课程的设置极其注重文化课,对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大专院校强调整体素质和专业,对学生管理相对宽松。而中师既强调专业,也注重文化课,课程设置相对灵活,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美学、书法、三笔字等,甚至还开设服装设计;而且对学生的管理有张有弛,很有“人性化”,有点儿类似于历来大家都很期待的“素质教育”。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尤其课程设置越来越合理,学生管理越来越规范,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三是得益于教师队伍的强大。

中师实际上是中专教育的一种,中专教育是介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之间的一种应急模式。

在中师教育取消之前,每年毕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回到地方工作的首选之地不是竞争激烈、血雨腥风的高中学校,而是有条不紊、相对温和的中专中师学校。因此,唐师的师资力量主体是本科生或大专生,主要是本科生;而高中学校师资力量的主体是大专生或中专生,主要是大专。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层次的差异,更重要是中师学校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师资队伍的活跃性,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空间。这种活跃和空间,直接影响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是收成。

师资队伍的强大,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阳光。

四是得益于生源结构的素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师作为中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初高中学校中的中师中专的升学率也是直接纳入当年高校升学率的考核内容的。同时,作为生在农村的乡里孩子,能升入唐师,是脱离农活、改变命运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我们升学的前后几年,唐师的录取分数线,竟比同处一地的重点高中高出20多分!20多分什么概念?记得有一年一个重点大学的领导出来解释,说他们大学每提高1分的分数线,就能淘汰下来一个800米标准操场的人!这高出的20多分,是需要多少汗水和心血来浇灌的啊!同时,这20多分,把当时的最一流的学生选拔到只有中专学历的唐师学校,使他们过早地进入了为社会服务的奋斗行列,也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失去了再进一步走出去、走得更远的机会。这就是迄今为止仍然为生源地方的基础教育事业和基础社会事业默默奉献的种子!

人们口中的“唐师”,实际是已是传统意义上的名称,现在的名字叫宛东中专,也叫南阳市第二实验高中,“唐师”之“唐河”之校名已彻底改变,“唐师”之“师范”之模式也不复存在。唐师,实际上已成为一段历史、一种记忆、一个符号。但,学校犹在,且地址未变。虽然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一种情结,唐师,会在几代人乃至更多人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的缘,而且,其影响,将会更加深远。(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路喆,男,河南新野人,现供职于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喜文字、爱旅游,曾有诸多作品发表。

(0)

相关推荐

  • “中师”教育到底好在哪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各省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培养对象为小学教师.这些学生接受师范"全科教育",文理兼修,体艺兼备,专业功底扎实,综 ...

  • 向八十年代的中师生致敬

             我和妻都是师范生,都是穷人家,为了想尽快有一份工作,能吃饱穿暖而报考了师范,歹怪还考上了.        都是师范生,可我们俩却相差太多,区别特大.        我是本科,她是中师 ...

  • 139期:不老的“中师”情怀

    散    文 对于一个起点学历为"中师"的人来说,像我,从来就没有为这一学历而自惭形秽,相反地,我十分看重它.因为,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1979年,在当年考生数为468万 ...

  • 我不是老师

    [往期回读] 野炊   滕三爷    会餐 小女生送我礼物    弟弟 致谢王慧骐先生--兼谢"丁中广祥" 老杏树下的村小 我帮老师建房    家有小姐 我不是老师 宝应  张新贵 ...

  • 陈效义 || 1982年,我考上了陇东师范(节选自长篇小说《祖厉源》)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长篇小说<祖厉源>之:一位中师生的芳华 注:<一位中师生的芳华>是作者写的一篇小说,节选自长篇小说<祖厉源>,反映了上世 ...

  • 雷池诗社 || 是不是还在怀念 作者:琚宜龙

    是不是还在怀念 那年的天真 是不是还在回眸 那年的单纯 是不是心还停在 那个教室那张门 眼前总是浮现那些熟悉的人 老同学请你打开久违的心门 让我们一同一同把往事翻新 无论岁月如何 如何改变 那段青春的 ...

  • 熊芳芳辞职,一位中师生的逆袭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

  • 中师生,我心中永远的痛 / 作者:兰果东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中师生,我心中永远的痛                      - 一个中师生的学业奋斗史 ...

  • 北方专栏 | 牧心:我们这群“没出息”的人

      [北方专栏] 主编:暖在北方  锦  烟花 策划:时光里的行者 版式设计:ETA 图源:堆糖 文:牧心 \\ 我们这群"没出息"的人 \\ --谨以此文献给优秀的70后中师生们 ...

  • 青春就是用来虚度的?---中师之初

    考上高中,不读,继续复读初三,考中专:读了三年高中,未能成功考上大学,不复读高三,改为复读初三,考中专.初中三年,目的就是为了考中专,考不上,复读,再考,直至考上.那些年的中师生,几乎都是这样&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