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最烧脑的中国传统技艺

榫卯技术

是古代中国木匠的智慧结晶

仅在两块木头上刻出凹凸处

就能实现“天衣无缝”的扣合

最近一则

“我国榫卯技术被韩国申遗成功”

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

甚至冲上了热搜

古代中国的榫卯技术

和韩国成功申遗的

“大木匠”(Daemokjang)技艺

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中国的榫卯技术

到底有哪些历史传承

和结构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来了解

这门传承了7000年的中国智慧

榫卯被抢?

千万别被带节奏

虽然网友有些激动

但作为古建修复领域的从业者

北京建筑大学

历史建筑保护系讲师

齐莹并不觉得中国木构技艺

被“冒犯”了

北京建筑大学 齐莹

认真比对了

中韩两国的申遗文本后

齐莹指出

中国申报的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

内容涵盖比较广

包括了关于传统木结构

建筑设计、建造的完整知识

和实践体系

建筑表现形式多样

包括了

宫廷建筑

宗教建筑

传统民居等

地理分布范围广泛

涉及多个省份和民族

而韩国“大木匠”项目

则是以其两处重要古建

石窟庵和佛国寺、昌德宫为代表的

修缮和营造技艺

从专业角度而言

韩国申报的项目的工艺范畴

和我国一个

单独的、地方的古建营造技艺

可以相类比

比如中国徽派民居营造技艺

的确,唐朝时的东亚文化交流

使得韩国、日本的官式木构建筑

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借鉴了中国技艺

但他们在学习中国的基础上

进行了数百年的发展

演变出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

同样值得尊重

传承7000年的

中国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历史悠久

人类最早的榫卯工艺

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

河姆渡遗址

他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

使用了大量的干阑式建筑

这种建筑使得

房屋的稳固性提高不少

在此之后

我们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建筑

都是使用榫卯结构进行建筑的

例如咱们北京的天坛、紫禁城

都大量的采用了榫卯结构

千百年来

都经历过多次地震

仍然傲然屹立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

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

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

成为超越了

当代建筑排架、框架

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

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

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

在地震荷载下

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

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国外的建筑学家

曾经对榫卯结构的抗震性

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等比缩小了一个

中国采用木质榫卯结构

的古建筑

在一个地震模拟器上

逐步升高等级

最终的实验结果

您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不光是建筑

中国红木家具在制作工艺上

也采用了榫卯结构

我们这期来自

京城百年红木家具的老字号

龍顺成的嘉宾老师都说

在龍顺成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从很高的地方把家具扔下来

除了木头因为硬度的磕碰

榫卯的连接处那是一点都不能散开

这样的家具才可以算是正品

奇思妙想的结构艺术

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

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

精湛的工艺手法

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

榫卯构造方式

在牢固的基础上

不同的榫卯满足于

不同的应用方式

我们的嘉宾在节目里就提到了

榫卯结构样式多达上百种

真的只有您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的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这些精妙的结构设计

中国的榫卯结构博大精深,不止是在建筑上,就我们目前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这一工艺技术,应当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传,不应当被埋没,应该发扬光大!榫卯工艺,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

今日嘉宾

国家级非遗项目“龍顺成”

京作硬木家具技艺

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工艺大师 刘更生(右)

京城百年老字号“龍顺成”

资深红木顾问 胡文杰(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