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附:竹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淡竹、竹叶门冬青、 山鸡米、竹叶麦冬、淡竹米。
〔来 源〕为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地上茎叶。
〔成 分〕全草含三萜皂甙类物质: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无羁萜等。并含酚性物、氨基酸、有机醇、糖类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热除烦渴:《本草纲目》:“除烦热”。《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握灵本草》:“去胃热”。《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
2.清心利尿: 《本草纲目》: “利小便,清心”。 《本草再新》: “清心火,利小便”。 《现代实用中药》: “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二、近代研究
1.解热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淡竹叶对人工发热的大白鼠经口给淡竹叶1~20克/公斤有退热作用,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酸内,不溶于醇和醚〔1〕。
2.利尿作用:临床观察淡竹叶的利尿作用比猪苓弱,但促进尿中氯化物的排出比猪苓强〔2〕。
3.升高血糖:动物试验证明,淡竹叶有增高血糖的作用〔1〕。
4.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淡竹叶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作用〔3〕。
〔性 味〕甘,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 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主 治〕热病发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便赤涩。
〔临床应用〕
1.热病心烦:热病及热病后期,出现心烦口渴、饮水、神疲乏力等,类似于热病后神经体液调节尚未平复者,常配伍人参、石膏、知母、沙参、麦冬等清热益气养阴药,方例《竹叶石膏汤》。
2.心热下移:心热移于小肠所见的小便赤涩或痛,伴有心烦、口渴,或口舌生疮等,类似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常配伍生地黄、木通、茯苓、莲子、甘草、 生石膏等,方例《导赤散》、 《导赤清心汤》。
〔用 量〕 6~12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
〔忌 禁〕无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附:竹叶〕
为禾本科竹属植物淡竹Phyllos tachys-nigra Munro henonis (Miff) stapf ex Rchd.之叶。其功效及临床应用与淡竹叶类似,一般可以代淡竹叶用。
〔附 方〕
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生石膏、半夏、人参、麦冬、粳米、甘草。
2.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淡竹叶、生地黄、木通、甘草梢。
3.导赤清心汤(《俞氏经验方》):淡竹叶、生地黄、茯苓、木通、麦冬、牡丹皮、莲子、硃灯心、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