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芳香、泽芬、白茝、香白芷、川白芷、杭白芷、吴白芷。
〔来 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或库页白芷A. amomala Lallem.和杭白芷A. taiwaniana Boiss.的根。滇白芷也供药用。
〔成 分〕兴安白芷的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如白芷素约0.2%(有显著扩张血管的作用)、白芷醚等,全株含挥发油,并有生物碱反应。
川白芷的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如川白芷内脂、香柠檬内脂、伞花内脂等。
杭白芷含有六类呋南类香豆精化合物: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香柠檬内脂,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含水氧化前胡素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解表散寒: 白芷有辛温解表作用。《神农本草经》: “寒热,头风浸目泪出”。《名医别录》: “疗风邪久渴(疑作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脑”。李杲: “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2.祛风止痛: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头痛。 《本草纲目》: “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 《本草备要》: “治阳明头痛, 目昏痛,眉棱骨痛”。
3.散结消肿:白芷有消痈散结作、常用治痈肿疮毒。 《日华子本草》: “治目赤胬肉,……破宿血,补心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漏、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本草备要》: “活血排脓”。
4.燥湿止带: 《本经》: “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 《本草经疏》:“性善祛风,能蚀脓, 故主妇人漏下赤白”。
5.解毒作用: 《本草纲目》: “解砒毒、蛇毒,刀箭金疮”。
此外,尚有消瘀、止血、通便等作用。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白芷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孤菌等皆有抑制作用〔1〕。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
2.抗病毒作用:白芷对鸡胚培养(10天)的新城病毒,能延长鸡胚的寿命6小时〔3〕。
3.抗真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白芷浸出液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皆有抑制作用〔4〕。
4.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小量的白芷素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中枢及脊髓,从而使呼吸增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脉博减缓,可使脊髓反射亢进,并能促进流涎及呕吐。大量应用可引起剧烈的间隙性痉挛,继之可使动物麻痹而死亡〔5〕。并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抑制。
5.对心脏冠脉的影响: 白芷素有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的作用〔5〕。
〔性 味〕 辛,温。归肺胃经。
〔功 效〕 发表止痛,祛风燥湿,活血解毒,排脓生肌。
〔主 治〕 感冒风寒,前额疼痛,鼻渊,牙痛,口眼斜,痔漏便血,痈疖肿毒,白带增多,烧烫伤,毒蛇咬伤等。
〔临床应用〕白芷性辛、温,有较好的解毒止痛作用,临床内外各科皆用,常用于外感风寒证等所致的头痛、目痛及痈肿疮毒等。
1.外感风寒证:白芷常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证。类似于感冒或流行性感冒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所致的上述表现。因本品有止痛、解毒、抑菌及抗病毒作用,故作适当配伍治疗风寒诸证有效。如一般感冒之头痛、 身疼、 恶寒、 脉浮紧者,多配伍姜活、防风、细辛、川芎等,方如九味羌活汤(方见羌活);若伤风头痛、恶寒、鼻阻者,常配伍葱白、淡豆豉、蔓荆子等,方如神术散(见细辛)、《神白散》〔1〕、《都梁丸》〔2〕。也可入其他复方中用。
2.头面诸痛:白芷常用治头部及面部各种疼痛。本品有消炎、抑菌、止痛作用,对眼、鼻、齿等炎症所致之疼痛以及神经痛等。如前额疼痛及眉棱骨痛(类似于额窦炎、眼部炎症、以及血管神经痛等)。 常配伍黄芩、生地黄、蔓荆子等疏风清热药。方如眉棱骨痛方;鼻渊头痛(如副鼻窦炎引起之头痛),可配伍辛夷花、苍耳子、牡丹皮等通窍药,方如白芷苍耳散; 牙龈肿痛(如牙周炎、冠周炎、齿髓炎等)致的头痛、腮肿痛等,可配伍生石膏、黄芩、黄柏、骨碎补等清胃泻火解毒药,方如清阳散火汤;寒证头痛, 日久难愈,反复发作者,可配伍麻黄、桂枝、羌活。藁本等辛温药,方如《白芷散》。
此外,尚用治中风、口眼斜(类似于颜面神经麻痹,因白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历代许多处方皆选用治本病,常配伍细辛、全蝎等,方如《证治准绳》白芷散。近代用白芷配伍冰片少许,研细末,以少许置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良效。或以白芷50克、防风25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 日2次也有效。
3.痈肿带下: 白芷历来都用治痈、疖、肿毒、疗疮等多种化脓性炎症,因有消炎抑菌作用,故疗效可靠,能促进痈肿消散,如治疗乳痈(乳腺炎)之红、肿、热、痛及其他疮、疖等,常配伍金银花、 蒲公英、陈皮、瓜蒌等,方如仙方活命饮(方见金银花)、《白芷大黄散》。也常用来治疗带下(如子宫颈炎、附件炎等所致的白带增多,腥臭等证,多配伍乌贼骨、 金樱子、 黄柏、苍术、山茱萸等清热燥湿、涩精止带药用,方如《白芷黄柏汤》。
5.毒蛇咬伤:历代中药文献均认为白芷可以治疗毒蛇咬伤,根据近代研究,少量的白芷毒素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对毒蛇(有神经性毒素者) 咬伤所致的麻痹等有效。但必须注意中药治疗蛇咬伤是以症状治疗为主,单用不完全可靠,应配合近代研究的以胰蛋白酶(4千单位作封闭)以分解蛇毒,才能达到较根本的解救。可以白芷配伍五灵脂、雄黄、重楼、半边莲等解毒药,泡酒服,并以渣外敷伤口,方如《白芷雄黄酒》。
6.水火烫伤:白芷又可用治水火烫伤,配伍紫草、冰片等制成油剂外用,方如白芷油。
此外,古方中常用白芷止血,多用于鼻血、尿血、便血等, 也用治刀箭伤之出血等,后世已少用。
〔用 量〕每日3~10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毒蛇咬伤患者,每日可用20~25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
〔禁 忌〕
1.白芷有毒,大量内服可引起中枢和脊髓麻痹,以致引起死亡,故除毒蛇咬伤外,一般不可大剂应用。
2.白芷性味辛温,多适用于寒证、实证,血虚火升之头痛不宜用。
〔附 方〕
1.神白散(《卫生家宝》): 白芷10克、葱白5枚、甘草3克、淡豆豉15克、生姜10克、大枣3枚,水煎服。
2.都梁丸(《百一选方》): 白芷适量,研极细末备用。每取4克,以清茶或荆芥5克煎汤送服。也可加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等祛风止痛药水煎服。
3.眉棱骨痛方(《本草衍义补遗》):白芷10克,酒炒黄芩12克。研细末,每取6克,以清茶调服。 日2~3次。
4.白芷苍耳散(经验方):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薄荷3克、桔梗6克、牡丹皮12克、党参12克、黄芩12克、葱白七根,水煎服,可随证加减。
5.清阳散火汤(《外科正宗》):白芷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蔓荆子10克、连翘15克、升麻3克、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刺蒺藜12克、当归10克,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6.白芷散(《兰室秘藏》):白芷12克、麻黄4克、草豆蔻6克、黄芪10克、桂枝10克、藁本1克、羌活3克、当归2克、熟地黄2克、升麻3克。研为极细末,先用开水漱口,再取药末搽之, 日3~5次。
7.白芷散(《证治准绳》): 白芷5克、杏仁3克、细辛3克、全蝎2个。研极细末、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2~3日换药一次。
8.白芷大黄散(验方):白芷、大黄等分,研细末, 每服3~5克, 每日2~3次,米汤送服,或用淡酒送服。
9.白芷黄柏汤(验方):白芷10克、川黄柏15克、金樱子20克、山茱萸15克、苍术10克、樗白皮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10.白芷雄黄酒(验方):白芷50克、雄黄30克、五灵脂20克、重楼30克、半边莲30克、泡酒600毫升,每服20~30毫升,视病情增减可以渣捣烂外敷。
11.白芷油(验方):白芷、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研细末,麻油适量浸泡,取油搽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