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5

一、

虎杖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功,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二药合用疏理肝气活血消肿;与夏枯草、猫爪草相伍可用于甲状腺肿块治疗。浙贝与竹茹相伍有清肝解热化痰之功,临证对颈部有形积块有消散之殊功。

二、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为治小儿疳积、调理脾胃功能之要穴。临证点刺四缝,通过调理脾土运化也可收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故小儿咳喘常取四缝穴收效。

三、

治疗乙肝,可从清热解毒和调和脾胃等传统功效基础上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常选药物为小柴胡汤加龙葵、丹参、白花蛇舌草或健肝汤加垂盆草、虎杖,以解决慢性乙肝的毒侵、正虚、气郁、血阻等相互关联之病理机制,坚持调理有一定疗效。

四、

张锡纯论治伤寒,凡有(自)觉恶心而微寒热往来者,即投以小柴胡汤,常一剂而愈。张氏应用小柴胡汤时,气分壮实者,恒不用人参;而于误服降药后及气虚者,则必用人参。若胆中素有积热,偶受外感,出现口苦、心烦、寒热往来,于小柴胡汤中加生石膏、滑石、生杭芍各六钱,从小便从气分消其热,服后即愈。其左关甚有力者,当属肝胆热盛之象,生石膏不用至一两,则无少阳传阳明之虞。

五、

遵《内经》“烦者润之、濡之”的法则,临证治疗燥证多以甘润之品以缓其燥,而选用气阴双调法疗效好。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兼顾脾肾。可选增液汤滋肾水,益胃阴;生黄芪补脾肺之气;怀山药补脾肺之气兼益脾阴;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气阴双补;天花粉清热养阴;玉竹、乌梅、甘草酸甘化阴,调养肝脾,用诸药组方治燥证有效。其剂量因人而宜,以体现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之旨。

六、

膝关节肿痛,西医诊为膝关节软骨损伤者,临证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入手,予以当归、赤芍、虎杖、胆星、寄生、仙灵脾、独活、怀牛膝、皂刺、骨碎补、松节等组方治疗,坚持服用可收效。临床上可加鸡血藤、青风藤治之。

七、

学习中医没有什么捷径所走,不能投机取巧,必须认真仔细阅读中医经典著作,然后再聆听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授课和临证点拨,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同时不脱离临床,只有这样才能洞悉医理掌握技术。并且,作为一名医生还要有仁爱之心,像古代扁鹊那样慈善宽和、体贴病人。有良好医德又有精湛医术的人,才能成为济世救人的医生。做为一名医生,要时刻想着提高自己的医术,尽可能为病人解除病患的痛苦。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就是医生踏上行医之路的初衷。

八、

对病人施以鼓励,帮助他们恢复自信,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疗加心疗疗效才可靠。

九、

做为一名临床医生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对经典著作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通过实践完善和丰富中医理论,只有实践方能出真知。

十、

做为一名医生,能够为民众解除疾患,是一件最值得欣慰的事情,谁能把行医作为支撑自己人生的信念,当作让心灵栖息之巢穴,谁就会把医生的岗位当作济世救人的平台,全身心地投入而终身不悔。

(0)

相关推荐

  • 四逆散功效和作用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1

    一. 阳虚水停为舌体胖大的主要原因,阳气虚,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停聚于体内则常出现胖大舌(舌体胖大). 二. 临床已证实,有部分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如滋肾养阴药中的山萸肉.菟丝子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2

    一. 妇人黄褐斑与脏腑气血失调相关.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可用逍遥丸疏肝解郁,配当归片补血活血,二药既疗气滞又化血瘀,气血兼调,久服面部血络通畅面部色素沉积消失. 二. 老年人患痔疮,可用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3

    一. 清代张宗良撰<喉科指掌>书中共引喉科病症73种.张氏治疗喉科病症大都运用六味汤加减进行治疗.六味汤由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炒僵蚕二钱,桔梗二钱,生粉草二钱,防风二钱组成.用法为六味中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4

    一. 银花藤味苦寒,为药中之珍品.它清热而不伤阴,苦寒而不损气,善清络中之热毒,价廉效宏.正如<医学真传>云:"银花之藤,乃宜通经脉之药也,通经脉而调气血." 二. 先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6

    一. 古人云,医者意也.得其方而不得其意,拿方对病.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者为庸医,其害可以杀人:得其意而不拘其方,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者为明医,其功足以济世. 二. 阴阳五行为医理之本源,学医之人一定要细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7

    一. 诊治反流性食管炎,要从"寒热虚实"四字进行辨证论治.特别要从其主证"烧灼疼痛"进行分析:烧灼多为郁热,疼痛多为胃络不畅,胃酸分泌过多而致胃气上逆,郁热内滞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8

    一. 素体虚弱之人,不可用西药解热镇痛药发汗治感冒,因为体虚之人发汗,越发越虚,表虚卫外不固,更宜致反复感冒.气虚感冒治疗上多选益气解表之剂,常用"甘温除大热"法,因为患者&quo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9

    一. 做为现代中医要读经典.做临床.经方要用.时方要选,只要对患者有益即运用之."经方"."时方"不可偏颇,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随证治之,方能收良效. 二. 国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10

    一. 抓紧以四部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研修,强化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注重临床病例的总结,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创新中医理论,提升中医技术水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读书.多临证.多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