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姿态飞翔(方东明)
⌒
以自己的姿态飞翔
文 | 方东明
在认识尉东之前,先知道的是常在孝感槐荫论坛网站发文的“楚王后裔”,他因厚重的文字而格外引人注目,我也由此识得网名“楚王后裔”的熊尉东。由于对文字的共同爱好,我们在文化圈的彼此关注多了起来。2012年秋天,我收到了他的第一部签名作品集《第三只眼》。后来,我们一起参加了一次到随州的小型文学采风活动,以及由孝感文联举办的一次迎新春文艺晚会;还一起在城站路的渔村把酒小酌小饮……在随南的采风活动中我见识了他的摄影风采,在文联的迎新春晚会上我收获了他赠予的诗集《一路向西》,在渔村酒馆我欣赏到了他的书法作品。就这么“一次次”地,我们成了朋友。
今年五月的一天,尉东发来他的作品集《断章取“意”》电子稿,我在“忙碌”的六月抽空拜读,直到七月足球欧洲杯的战火燃起才提起笔,并在杯赛酣战的几个夜晚,陆续记下了作品中引起强烈共鸣的一些文字,权且作为对朋友的一个交代,以不负对我的信任和托付。
观察与思考是一个作家必备的能力,作为一名业余作家、诗人、独立时评人,尉东不仅具备这种能力,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比如,他能从一场球事(2014年足球世界杯)中感悟出许多人生哲理。他说:看球,如同看生活;球场,如同名利场。这让我想起了作家萧红关于她所作的人生不过“生死场”这样的精辟表达。他还说:比利时,一个小国家,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利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不对称战争在球场上的预演,它告诉世界一个真理——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富扫全球的美国也不例外;五星巴西对阵屌丝智利,竟然也被逼平,甚至还在加时赛后要通过点球侥幸取胜,看来,球场上没有绝对的大佬,只有不怕死的拼命三郎,狭路相逢,勇者无敌。
“夜半看球赛,不吵不闹;凌晨饮清茶,有味有香。”作为一名球迷,我要说尉东还是一个很有点小资的球迷。只是,他似乎总是能够通过“第三只眼”悟出些生活之道,又比如关于驾车。他说:踩油门谁不会呢?对于开车的人而言,除了会踩油门,重要是要学会踩刹车——提前预判,及时动作,规避风险,生活也是如此;在关系到前进方向的路口要慢——谨慎选择,在方向明确的笔直大道上要快——大胆行动,开车如此,生活亦然,千万别反过过来;为何我的车上越是坐了人,我就开车越慢?因为别人把命暂时交给我了,生命所系,不敢丝毫大意。
“教育无章”是放在作品首章的标题。他说:教育无章法,因材施教;成长有路径,曲径通幽。我要说,教育无章亦有章。不是吗?作者在作品中对教育的感悟即是关乎教育的很好章法。他说:对孩子,我想不必过于纠结其具体的名次和分数,比如第一名和第三名有多大差别呢?99分和100分有差别吗?实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过于纠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太大的压力,反而降低了读书动力和学习效率;做父母,实在是一个很难的活儿,把孩子养大不难,但把孩子教育好就是一件大难事、一门大学问了;如果做父母的懂一点家庭教育的窍门,那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是必须的,如果做父母的并不理解教育的真谛所在,缺乏有效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那对孩子还是少一些干预为好,有时候,无为,也许才是最大的作为。
对文字的敏感,或许是他业已形成的良好思考习惯使然,也或许是其对文字领悟力的天赋,他能对一些字或词做出精妙的解读。比如他说:玩=王+元,“王”就是有权,“元”就是有钱,有权有钱的人才能玩,也才能玩好;知识=知+识,读书,更多的只是“知”,当然知道越多越好,但仅仅知道还不够,那只是一部电脑的CPU而已,看待问题、处理难题,更多的需要“识”——识别、识辨,有自己的看法和办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知而识之,方为学问。
作品中,他关于读书、写书和出书的一些感悟我是十分认同的。他说:读书是一种习惯,而不是需要;读书,是生活中门槛最低的时尚和高贵;腹有好书,则心藏智慧、身现优雅、足踏磐石;出门喂猪,闭门读书,二者同样重要;写作就是个用文字进行思考的习惯,无关其他;先有生活,后有写作;而不是相反——先有写作,才有自己的生活;出书,主要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归集,如果能顺便给社会和他人能带来一点益处,就更好了,但这一点不强求;指望出书赚钱,那你只能做那种少数畅销作家了,如果这一点没想通,就真的是大家所说的“穷酸文人”了。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出作者的鲜明个性——男人的本色与血性。他说:我宁愿闲着发呆,也不凑热闹,但无聊、无趣的热闹,不如自由、自在的孤独;唯内心之自由、尊严和爱,不可辜负;入我法眼倾我所有,非我同类扭头就走;没有立场和好恶,便是稻草人;男人无血性,骨头定有病;男人没有一点拍案而起或者赤膊拼命的血性,就如同女子没有女人味;男人是否高大有分量,不是看他长了多少肉,而是看他生了几两硬骨头。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作为一名思想者,尉东依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在“抗战胜·史犹存”的章节中,他说,爱国主义和民粹,往往成为了一些人的秀场,秀一秀更美丽,但比这更美丽的是默默无声、自觉自悟的行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平平常常的行动。他从抗战历史回到现实中感悟到:中日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其实一直没有真正结束,只是换了一个战场而已,经济之战、人才之战、世界舆论之战……更主要的是人心之战,现如今我们还有多少真正“抗日”的战士?这些思考,对时下现状无疑是一记警钟。
作品虽取名《断章取“意”》,全书共分教育无章、社会有序、心海无边、生活有道四章,但读完后感觉作品集有如一篇长篇小说的精妙构思,自始至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作者的生活理想——做好自己。在作品“文字对仗·心态平衡”和“静夜思·不如归”章节,他在喧嚣生活中的不动声色的思考,从平凡生活的无“是”生非,所表现出的其实都是很有见地的人生思哲。比如,“器乐传声,闲听内心独白,仰望朦朦黑夜;光影透视,静观人间万象,穿越滚滚红尘。”表现的是作者以智慧之眼看世界的超然境界;再如,“坐而论道,琴棋书画笔墨砚;起身躬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独立阳台,书间小憩;清风徐来,月朗星稀。一杯清茶,一本旧书;一盘梵香,一支古曲。世事难解,且问归期;岁月静好,心静如一。”表现的则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作者在几个章节的结尾处都写下了自省、自勉的文字,告诫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不喜欢被别人和外界所左右或者“绑架”,当然,也很少有人能够干扰到我,心静,坚守,做你自己,你就一直就是你自己;我个人更喜欢务实的人,那些默默做好自己,同时悄悄影响周围的环境趋向良性向上,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才是社会的正能量、正方向;我们无法要求别人,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常常问一下自己“今天这样做了吗?”自己都不尽力做好自己,却埋怨世道的沦落,其实自己也是个社会的“帮凶”,少埋怨社会和他人,先尽力保证自己做好,每个人都这样想,或者大多数人都这样想、并且这样做,社会就自然而然慢慢变好了。在“文字对仗·心态平衡”章节的结尾处他说:修身齐家可落地,治国平天不奢谈——做好自己;在“静夜思·不如归”章节的结尾处他依然说:做自己,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我始终敬重的是那些文如其人的作家。谦逊的尉东总是十分自谦的说他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只是一个生命的行走者和生活的记录者。他还说,做生活的“在场者”、做社会的“建设者”,对生活要有感受力和融入力,对社会要有包容性和建设性,不偏执、不颓废,不放弃、不强求。” 我以为,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努力很真实。他还倡导,每个人都积极地融入时代和生活,少一些抱怨和浮躁,以一己之力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进而慢慢影响周围的人,尽力让生活和社会趋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个能身体力行,并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人,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布道者。我认为,尉东便是。“以最努力的姿态飞翔,欣然接受所有可能抵达的地方”是作者写在“教育无章”后面的句子。在此,我祝愿尉东——坚持以自己的姿态,最努力地飞翔,抵达想要抵达的地方。
并以此共鸣。
方东明,曾用笔名东方一,现供职于湖北孝感某金融单位,业余时间读书写字、旅行摄影。系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孝感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著有小说集《绝对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