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智成:面子究竟有多重要

前情

第24集 新三家分晋:看脸时代

自古至今,人们都把这张“脸”看得甚为重要,膨胀的虚荣心会让人战战兢兢,生怕因“面子”不够大而失去立足之地。“面子”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脸,即面子;面子,即“名”。人们拼命追逐的“名利”二字,“面子”在前面呢!近日读了《新三家分晋:看脸时代的打脸事件》一文,笑过之后颇受启迪,感慨良多。

《看脸时代的打脸事件》,这个标题够新潮、前卫吧?何为“看脸”,又因何“打脸”?标题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悬念,牵引着你去探赜(zé)索隐。这个故事写的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的事件。赵氏宗主赵鞅去世后,智氏取代赵氏掌管晋国政事,位居四大卿之首。按当时习俗,卿大夫皆尊称为“子”,智瑶则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屑与他们为伍,所以给自己晋了个“伯”,伯者,诸侯之长也。春秋末年的智伯正值春风得意之时,他高大、英武,“看脸”,这颜值帅气得堪称一流。他狂妄自大,连朝堂上的晋候都惧怕他,甘当傀儡,身为亚卿且模样不佳的赵无恤和韩虎、魏驹又岂能入得了他的法眼?因其居心叵测,不讲仁义道德,贪婪、骄横、跋扈,这张引以为荣的“脸”,最终还是被历史打了一记沉重的耳光!他到死都没有明白,他输在了内心的丑陋。

说心里话,历史小说不好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作家尚需具有远瞩高瞻的宏观把控,对历史典故的深层挖掘与解读,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要有启人心智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有生花妙笔写出血肉丰满的人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来牢牢抓住读者。如此之难,胸中有丘壑的“80后”作家在《看脸时代的打脸事件》中做到了。

“初夏的一天,晋国赵氏宗主赵无恤在晋阳城巡视一圈,回来就逮着家相张孟谈一顿臭骂:'好你个大忽悠,说什么晋阳钱粮充足,战备齐全,全扯淡!我去看了,粮仓和府库都是空的,城墙年久失修。三家联军就要打过来了,我拿什么迎敌,拿你的脑袋吗?’”

作者以赵无恤巡视晋阳城后怒骂家相张孟谈切入,开篇巧妙,仅寥寥几笔,就把大敌当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营造得满满,让读者为赵氏宗主担忧:在如此不利的情势下,他能度过此劫吗?

细节决定成败,小说写作亦然。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看脸时代的打脸事件》的作者是细节描写的高手。她在细节的设置上环环相扣,她懂得如何沿着主线巧妙地铺排与延伸,语言风格别具特色,亦庄亦谐。她笔下的每个字都不装腔作势,不摆架子,嬉笑怒骂皆是本真的呈现。有料、有味,妙趣横生,精彩绝伦,读来让人亢奋盎然。

这篇历史小说篇幅较长,它因何有着神奇的魔力让我们不得不盯上它,而一旦“盯上”又放不下,“爱不释眼”。如此不可思议的诱惑力源于什么?那就是,它把冰冷“沉睡”的古代历史写活了,把那种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那些为权利争夺而处心积虑的倾轧,那些龌蹉灵魂与膨胀野心等描写得淋漓尽致。人物刻画更是没得说,有血有肉,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智伯因赵无恤不愿屈服于他的勒索与压迫,气急败坏地发动了野蛮的侵略战争,然晋阳城钱粮充足,城墙坚固,军民团结,故久攻不破。望着流动的晋水,智伯一下子受到启发来了坏主意,决定挖洞改道引晋水攻赵。果然奏效,攻了两年多完好无损的晋阳城一下子被泡在了水中。情急之下,张孟谈急中生智,冒死出城去见韩、魏两家,晓以利害,韩虎、魏驹终被说服。于是三家联手,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之法,用水灭了智伯。智伯败在他不可一世的狂傲,他的可悲在于他把无知与浅薄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以至于惨到被曾受过他欺侮的赵无恤大卸八块,将其脑壳砍下做成酒壶来发泄。赵无恤的成功在于他懂得隐忍,在于他能认真听取下属的建议,在于他能审时度势地理性思考,更在于他能深深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间真理!

“小成成于智,大成成于德”,智伯虽然姓智却没有智慧,他不懂得放低姿态,与人为善,不懂得节制而一味地放纵自己的贪婪。脸帅又如何,到最后不仅丢了“面子”,还丢了性命!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大智若愚,聪明的人一定明白,其实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贪欲永远不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当一个人战胜了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

刊发于2021.3.25《劳动时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