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水行舟——古人治病之智慧

立秋过后,就意味着秋季的到来。
  秋天,是最美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地飘落在地面,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清凉怡人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秋天带给人间的是如此迷人景色。但入秋之后,因晴多雨少,天气也渐渐变得干燥,尤其是户外工作和不爱喝水的人,以及老人和孩子,体内就很容易缺水,于是就会出现人们常常所说的“秋燥”。
  中医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具有干涩并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的特点。通常,秋燥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夏末带有余热之邪常形成温燥;而深秋近冬结合寒气之邪则常为凉燥。如果在秋燥的基础上加之饮食不规律、休息时间不足、疲劳过度的话,就很容易使胃肠之浊气不能及时排出,形成内热伤津,最终导致热结便秘等秋季疾病的发生。对这种秋燥所致的便秘,中医上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古人的智慧是:增水行舟。
  “增水行舟”当属中医下法的范畴,意思是说:有水的时候,船才能顺利行走;没有了水,船就会停下来,此时的你即便再用力去推,船也难行,如果能让水满起来,再去推船行走就会容易得多。中医的“增水行舟法”正是利用这个道理,设计了“增液汤”,以滋阴、润燥、通便。因此,“增液汤”也是中医增水行舟的代表方。
  增液汤,源于《温病条辨》,由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大家吴鞠通所创立,主要用于因“津液不足,无水舟停”,以及“热结液干”所致的便秘,以玄参30克、麦冬24克、生地24克 ,三味中药重剂合方。组方中,玄参滋阴清热,能起到润燥通便的作用;生地味甘苦,性质偏寒,不但清热养阴,还助玄参增加滋阴润燥之功;麦冬性味甘寒,可滋养肺胃,润肠通便。三药合用,不仅能治疗大便干涩不畅,对于温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干燥皲裂、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一系列症状均有显著疗效。现代医学研究中还发现,增液汤对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过敏性结肠炎、肛裂、痔疮等疾病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之“增液汤”虽然具有增液、抗炎、解热、增强胃肠道蠕动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也必须结合自身体质,不能药石乱投,如肥胖痰多及脾虚泄泻的患者,体内水液运化失调,常伴有大便溏薄,俗称“拉稀”的症状,饮食上应避免寒凉之物,由于增液汤性质偏寒,脾虚泄泻者食用后不但不能缓解秋燥,更会加重腹泻。还有,感冒患者也不能胡乱服用,因为外感期间服用滋补之品,会因为滋腻而易造成外邪留滞不去,即中医所谓“闭门留寇”之嫌,使外感缠绵难愈。所以在选方用药,治疗秋燥时,需细心辩证,切忌以偏概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