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依从性”指标什么时候必须要加上?
提问:大家觉得做什么样的研究时,“依从性”指标是必须要加上?
(图源网络)
话题
" 记得之前,有位老师做了一个“吞咽障碍”管理干预研究,其中作者并没有将吞咽功能等作为评价指标,而是将“误吸”并发症发生率、“摄食安全达标”等作为评价指标。
当时答辩的评委老师也是对此称赞。
这就好比: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小孩成绩上不去,作业完不成。如果,我们按照一般的思路都是“请家教”(干预)补课,最终评价这个补课的评价效果是:小孩成绩。但是呢,这位老师的评价指标是:评价“作业完成率”。
这个给我们的提示是: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小的干预直接将问题解决,如果这么简单,那么肯定之前就有人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所以没有解决,一定是问题比较复杂。这个给我们提示是:需要将问题进行拆分、细分。然后将其中的“小小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问题,进而研究。
其实,上述的“吞咽障碍”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其吞咽障碍,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该问题,能否将该问题进一步细分。
希望能给老师们一点提示!
“
vip课程介绍:
1.直播课,有回放;
2.上课周期为12个月;
3.基本保持隔一天上一次课,每周3-4次课,每次1h左右;
4.费用1.5w元,可以开发票;
5.上课内容都包括,如:科研设计、统计学、论文写作、量表编制与汉化、中介调节效应、干预研究、SCI专题课... ...等。
6.听课一周不满意退款!
7.着重说明:本为商业公司,无任何头衔。
扫码咨询
Nursing小班长
请备注来意
●主题图源:pexels
分享
点赞
在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