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让肖邦、鲁迅、黛玉饱受的“疾”苦,再也别想长期肆虐了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是谁暂停了肖邦的钢琴曲?是谁耗尽了黛玉的梨花泪?是谁中断了鲁迅的文学路?是谁埋葬了雪莱的烂漫诗?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今天要科普的主角——结核病!

历史追溯千年

深挖结核病的历史,药娃惊讶地发现,早在公元前2400年的埃及木乃伊中就发现了脊柱结核;我国马王堆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肺上部及左肺门发现有结核灶;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已有虚劳病的相关记载……

20世纪初,结核病在我国肆虐流行,鲁迅小说《药》中深入人心的人血馒头情节更是为这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疾病打上了难治的标签。

防控任重道远

即使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结核病的控制和治疗也比我们想象得难。目前,结核病仍是全球前十位死因之一,而且自2007年以来一直位居单一传染性疾病死因之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据估计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2019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96万,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为130/10万。

庆幸的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现状越来越好,近几年结核病死亡率为2.2/10万,逐年降至30个高负担国家的末位。

为了让结核病不再长期肆虐,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WHO更是喊出“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的口号。自1839年“结核”一词被提出后,1882年德国医学家首先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1年,特异性的免疫预防结核药卡介苗问世,随后更多的抗结核药物先后被研发出来。

用药“四大金刚”

目前,用于肺结核治疗的一线用药,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

1. 异烟肼

最常用的是口服制剂,具有杀菌力强和毒性较小的特点,单用可预防结核,联用可治疗结核,是抗结核治疗的“排头兵”。但是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莫过于周围神经炎,但只需要在服用同时补充维生素B6就可以有效预防。另外,还有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因此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使用异烟肼期间,要注意不能食用无鳞鱼或不新鲜的鱼类;切忌食用含有酪胺、乳糖的食品,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含有多价金属离子的药物等。

2. 利福平

尽量空腹用药,空腹下,利福平的吸收效果是最好的。使用利福平后会使尿液、汗液以及唾液等排泄物变为桔红色,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要紧张,这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

服用利福平可能会损害肝肾功能,因此,酒精中毒、肝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等患者应该禁止服用。因其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牛奶、豆浆等饮品容易降低利福平药效,需要隔开至少1小时使用。

3. 乙胺丁醇

这是副作用最小的抗结核药物,孕妇也可以使用,不容易耐药,尽量每日一次用药。如果有胃肠道不适,可与食物同服。痛风、肝肾功能减退以及视神经炎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服用该药的患者还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尿酸、视力等。

4. 吡嗪酰胺

这是一种半杀菌剂,因为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该药需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肝毒性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还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关节痛等。因此,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清尿酸等,孕妇严禁使用。

控核五大原则

得了结核莫要怕,科学治疗是关键。结核治疗有五大原则,我们一起学习下:

早期:对结核病一定要早确诊、早医治、早治疗。早期治疗可减少结核对我们的侵害,如不立即医治,会使小问题拖成重大疾病,重大疾病造成不痊愈,一害自身,二害周边人。

规律:一定要遵循医生和药师的指导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减药、停药、换药。不规律服药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加速药物的耐药、病情的反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全程:必须严格按照药物治疗所需的疗程全程服药。一般抗结核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自始至终坚持用药。

适量:每一个药品都有一个适度的使用量。只有最合理的使用剂量才能达到最好的医治目的,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基本上,全部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使用量过大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听从医生和药师的建议,尽早联合用药。联合实验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防止或减缓造成抗药性,还能提升除菌实际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关注药娃的小伙伴都在看
1.小毛病OR老毛病?你对尿路感染的认识,可能是错的……
2.药师解药 | 女神节的云聚会,我居然被种草了——避孕药?!
3.药师解药 | “多子丸”真的能实现生娃自由?

4.你的细胞在这样的“黑企”打工吗?

5.救命的硝酸甘油,吃对了才有效!

6.一年出手一次,搞掂人体“豆腐渣工程”!

7.春节假期一不小心吃多了,肚子胀、不消化,健胃消食哪家强?

8.防疫关键词——“戴口罩”,口罩您选对了吗?

9.大吃大喝嗨通宵…… 身为幽门螺杆菌的我,为何能让“胃生”愈发艰难?

终于等到你……

“点赞”回归,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