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乔 | 中国少数民族乐舞教学途径研究


内容摘要

在艺术学科分类中,音乐与舞蹈被归于一类,好像一对孪生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乐舞是一门节奏感极强的艺术,不仅能帮助乐者加强自身的乐感建设,还可以提高乐者的身体协调和情感表现能力。少数民族民间乐舞在丰富的乐舞门类中独树一帜,研究其教学途径对扩大该类乐舞的影响,传承、发展、拓展其外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教授中国少数民族乐舞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和讨论,以期为其他院校的乐舞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乐舞   教学途径   音乐教育专业

笔者长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舞蹈选修课程,曾对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以及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进行过舞蹈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与通常意义上的舞蹈教学有较大不同,教学内容包含汉族宫廷乐舞、汉族民间乐舞以及少数民族的民间乐舞。
目前,笔者教授的音乐与舞蹈课程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会从事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而音乐与舞蹈这门课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身体动作变化的过程中体会动作与音乐的联系性和共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力,激发他们对音乐情感的深层次理解、融合,进而激发更佳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舞蹈能力,掌握一些中国汉族及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汉族东北秧歌中的十字步、手绢花;蒙古族舞的大小柔臂、硬腕、硬肩;维吾尔族舞的移颈、上托平开绕腕、滑冲步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先由教师讲述舞蹈动作的来源、人体动作原理及进行身体部位动作分析,再让他们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在练习时对自我身体予以觉察,再到与音乐融合、观看影像、自我编创等,各个环节都是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不同的民族乐舞动作。
与此同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面向社会发放1061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调查对象来自陕西、江苏、黑龙江、天津、广州、武汉等省、市,有全国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院校在校生、全国中小学音乐兼课教师等。笔者在报告中,结合问卷中获得的信息与需求,与现在所从事的实际教学展开对比、分析、讨论,以期对中国民族乐舞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反省、探索及研究。
一、乐舞
乐舞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人类与生俱来、本能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讨论的乐舞,是指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边歌边舞、自唱自跳,将音乐和舞蹈作为一个整体,来传递自身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这种用歌唱语言及动作语言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信息的行为,是人类共通的心灵感悟与形体语言,它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
对动作的学习,需要人体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协调性、力量性及柔韧性。三者如同三角,互为补充,紧密相合并缺一不可,少数民族乐舞也同样需要这三种人体能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笔者与学生们做了相互沟通的工作,沟通之后,笔者注意到学生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一部分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附中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艺术特长生。这一信息说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身体动作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有高有低,属于比较难教的班级类型。他们都需要先建立身体动作意识,再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的相关内容,进而增强身心合一的身体表现力。
在对其他音乐院校的问卷调查中,笔者也对学生身体能力这一项做了一个初步测评,根据测评,学生的身体基本能力总结起来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于锻炼时间少或没有锻炼的习惯,出现身体僵化的问题,人数为14.6%;第二类是可以做动作,但肢体不太协调,人数为25.07%;第三类是完全不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情况其实也属于前两类;第四类也属于身体协调的问题。将这些情况整合并分析后笔者发现,其他院校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身体动作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需要根据他们的情况来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少数民族乐舞教学的科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国少数民族乐舞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下。
人的身体动作是人创造艺术的基础,没有身体动作的参与,艺术作品也无法呈现。在动作教学中,除了关注动作教学的科学性,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生学习动作的心理过程,应注重两个要点,一是人体动作基础原理,二是神经控制动作的四个层面。
(一)人体动作基础原理
生物运动学及人体运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动作是复杂而有规律的运动。人体的动作要通过骨骼肌来实现。骨骼肌也叫随意肌,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大脑指挥,因此,骨骼肌所完成的运动在一般情况下是随意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又有以下特点:一是运动是按主观意志进行的,主观意志包括现实的考虑以及过去长期思考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所形成的程序;二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动作的客观效果一般可以满足主观意志的要求;三是在骨骼动作时,肌肉会给予一定的辅助性,神经系统对动作的完成和质量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二)神经控制动作的四个层面
神经控制动作的四个层面:无意识、有意识、下意识及潜意识。所以,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练习同类型动作,大脑及身体肌肉会进入一种惯性模式。进而在做动作时会陷入一种固定趋势,缺乏大脑对身体动作的仔细甄别,这种动作习惯往往会让学习者陷入某种困境(专业技能上的技术问题),会阻碍学生继续前进的步伐。
三、少数民族乐舞教学的多维方式
学生从开始不知道该如何舞动自己的身体,到课程修毕时可以自编自演;从不知道舞蹈是什么,到会跳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不同风格的舞蹈,可以说,这门课程的内容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会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在课堂上,笔者会先从空间层面跟学生沟通交流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的异同。空间是事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如影相随、可以感受到的具象环境。音乐与舞蹈中都存在着空间,但对其的认识和感受途径却存在着区别。音乐主要是靠声波在空间中的波动传递,通过声音的强弱、长短、重轻、快慢来引起受众者的共鸣;舞蹈主要是靠形体在空间中的形态变化,通过肢体动作的大小、快慢、缩展、重轻来强调受众者的感受。音乐喜静,在学习或表演时身体基本是处于空间中的一个定点位置,一般不会在空间中出现大幅度的移动或变化,身体的大关节多不会主动参与身体的动作,都是身体的小关节在运动。舞蹈喜动,在学习或表演时,是全部的身体部位在空间里移动穿梭、折叠或变形,身体的各个关节要主动参与动作形态的构成、转化的过程及最后形成的形态(舞蹈姿态)。所以,两种艺术在身体的运用上会有不同的控制方式、状态及效果。
在一段动作表演中,需要身体有着极高的协调性和控制力才可以完成,虽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但在边唱边教的过程中,动作也会参与其中,如上下肢同时运动,或同方向顺行,或同方向逆行,需要学生对身体有着较强的协调性与控制力。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但也有共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步骤。如何使学生的身体达到这样的状态,针对音乐专业出身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作思维能力是教学应迈出的第一步。笔者认为,从训练来说,在乐舞课中的动作教学,无论是何种动作风格,都需要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一)认识动作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动作是艺术动作的源头,职业动作是生活动作的变化和升华。很多舞蹈动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劳动动作。针对音乐专业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动作行为引导至艺术职业动作,相对于学习舞蹈、体育和杂技等动作练习的身体来说,学生的身体属于没有接受过训练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逐步调整和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从生活动作开始去引导学生进入动作体验,可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并能让他们产生较好的体验感受,如走、跑、跳等常规动作形态。在学生的意识和身体逐渐适应、习惯了课程中身体动作的方式之后,再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加入增强身体能力的动作练习或所要学习的舞蹈风格性动作,强化他们对动作的观察、对自身的觉察及身体经验等,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动作体验感受,增强他们对自身动作能力的自信。
(二)观察
在教师做动作示范的时候,需要学生用眼用心来观察。如果学生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观察教师的动作,还需要教师对这一情况进行单独的讲解。如脚步:脚在空间中的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是间断地前进还是持续地前进,反之亦然。手臂:手臂在跟脚步的配合中,是身体上下肢同一侧进行动作配合,还是身体上下肢交叉进行动作配合,手臂做出来的动作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曲线中间断的弧线还是连续中的波浪线,是上弧线还是下弧线;手臂动作的方向,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前到后等。在逐个部位弄清楚后,再将这些部位整合起来。在教师多次的动作示范中,找到教师的动作规律非常关键。
(三)觉察
如果说观察是人对外界的捕捉,觉察就是人对自我向内的探寻。在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后,是自我拆装、组合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体验中向内探寻身体的感受或感知。哪些动作是自己可以达到的,哪些动作是暂时有困难的,又有哪些动作是需要自己多次重复练习?学生需要理清这些问题,将自己的身体状态与动作要求及完成度之间做匹配度检测,了解身体的动作能力,以便合理运用学习时间来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动作分析
在以往职业舞蹈教学中,人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说,舞蹈动作在教授的过程中都是遵循着“言传身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很少会通过对人体部位、人体重心的转移,动作变化方向及变化过程等多方面的剖析,用科学或理性的方式解释相关动作现象的由来。
在拉班身体动作教育理念中,动作分析这一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借助解剖学的知识,加上力学在动作中的运用,使人体动作可以更加经济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还可以呈现出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的培养,使学生能对自身身体部位产生科学的认知,对自身动作方式产生清晰全面的了解,进而对自身动作产生更强的控制意识,达到理性和感性碰撞、大脑和身体配合、知行合一的学习。
(五)乐舞融合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展示学生长处的环节,提升他们的自信。舞蹈也需要与音乐碰撞,才可以产生出新的火花。经典的舞蹈作品,其音乐也多会成为经典。在中国不同的时代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双经典”作品,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民族舞蹈《黄河》、民族民间舞《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在中国少数民族乐舞的教学中,笔者会大量采用这种乐与舞相融的教学方式,借助少数民族生活中常见的边唱边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在教授学生拉班舞谱中的彝族舞蹈《对脚》时,笔者采用让学生先唱熟音乐再学动作的步骤来进行。学生了解音乐相关信息后,开始学习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引导他们体会是否流畅自然、是否对应自己身体动作的节奏节拍。将动作的连续性和音乐互相关联,能使学生体会乐与舞之间的紧密联系。舞在乐中跳,乐在舞中飘,在二者不断的交织中,个体可以同时体验到两种不同的感受。
(六)影像资料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现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获得。由于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所知有限,为了加深他们对该民族的乐舞表现形式、内容内涵的印象,在学习基础动作之后可采用影像观赏作为辅助教学方式。
课程中欣赏的作品要对学生起到一个好的视觉引导作用,应尽量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经典作品,给学生展示的作品既要有纵向的时间维度,又要有横向的题材维度。在这样的罗列交织中,学生才能更全面地看到作品对社会生活的体现及反映,进而领会作品审美特性和审美需求在时代的变迁。
作品欣赏就像是欣赏一个画展,将整个画展全部看完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想要呈现的主题思想。欣赏作品也是这样,需要观赏完整的作品,才能较完整地知晓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才能解决根据情节将作品划分为几个舞段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在课堂中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课程在大多数院校是单独开设的,而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欣赏课是含在实践课程之中,作为整体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来进行的,目的是借助视频欣赏来加深学生对民族乐舞动作产生的感受,通过分析讨论来强化他们对民族乐舞相关知识的了解,并逐步引导他们产生自我需求和自我审美,以达到最终的美育目标。
(七)运用性与创造性
在上述一系列的前期观察、获取和了解体验之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没有真正的理解或掌握,还需要最后一个环节来鉴定,就是实践能力的呈现。新体系的教学理念中,强调“以用为本”,作为将来的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大学生一定要掌握并落实的环节,也只有在反复的运用中才能发现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呈现——创造”是学习乐舞这门学科递进的三个过程,也是需要逐步跨越和攀登的过程,更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学生是否真正习得了这门课中的内容,是可以通过最后的创造环节检验的。乐舞教学创新需要独特的视角,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是很难产生深刻体会的,更难生发出独特的视角。
结语
舞,因乐而牵动心弦;乐,因舞而酣畅淋漓。中国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乐舞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深深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方式,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的重要力量。保护好、利用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为了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乐舞的学习。在与学生共处的时光中,笔者发现他们对身体仪态和身体动作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乐舞的学习,能让他们在擅长的音乐中提升自身动作形态,提升他们“身心合一”的艺术表达效果。笔者也会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希望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梳理出一套更完善和适合他们的舞蹈课程,以此带动并促进他们对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鼓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弘扬及发展。

注释:

①高度,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96.

作者简介:曾乔,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教育教学、拉班动作教育、中国传统乐舞

END

(0)

相关推荐

  • 爵士舞萌新必须学习的4大技巧!

    年少有为 编舞:游游 舞者: 闪钰童 梁莎莎 王允乐 王星 李象茹 任青阳 付雪曼 孟亚惠 周真竹 赵可可 管春瑞 蔡雨晴 舞蹈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学的越好你就跳的越快乐!但是很多新人可能不会这样认 ...

  • 跳起舞教学设计

    跳起舞教学设计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 建设单位: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设计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中旭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单位: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是一座集办公.商务.接待于一体的综 ...

  • UC头条:美术研究|古代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的意境进入!

    摘 要: 在古代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中, 提出重视和加强意境进入, 师古人之迹, 更师古人之心. 改变单纯性技法练习的浅层理解和表现, 是提高中国山水画教学和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 ...

  • 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方向与途径研究

    本文由<中国电化教育>授权发布 作者:钟绍春 摘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AR/V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人工智能等技术 ...

  • 中国古代马球服装的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马球服装及其器械的研究>从体育史.物质文化史.民族服饰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古代马球的服装.帽饰.皮靴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马球衫.马球帽.马球靴的具体形制.质地 ...

  • 李建勇教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

    ★ NEWS ★ 2021年4月16-18日,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精彩演讲,主题涵盖淋巴细胞疾 ...

  • “中国天眼”开启脉冲星深度研究

    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闪烁分析的方法,首次获得脉冲星J0538+2817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径向位置和速度,并经研究发 ...

  • 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万伟 [摘要]三十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也各有不同.盲目创新.片面解读.夸大其词或根本抵触以及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当前教学模式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纠正这 ...

  •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 ...

  •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国家级期刊吗?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什么期刊小学语文教育期刊排名教育论文投稿平台官网,教研课题研究案例,教师评职论文认可吗国内核心教育类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