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著名书法家杨再春,精品行草书法欣赏,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之前有一个书友对我说,好的书法作品就像是一道美味佳肴。烹饪一道美味的佳肴必不可少的就是油盐酱醋姜蒜这些基础的调料,按照比例添加。就比如说盐,多一点太咸,少一点太淡(若果你是重口味请您忽略这段说辞,直接打碎盐罐子)。书法也是一样的,笔法、墨法、章法、调峰、纸张的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都要运用自如才可成就好的作品。若是墨重一点就太浓,淡一点非白过多,看上去都显得死板,少了灵气。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书法要有“味”,书法艺术讲究的"味",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种"意味",一种"情调",一种"趣味"。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宣纸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产生"愉悦"的感觉,"亢奋"的心理,不但"悦目",而且"赏心",甚至无法用语言来直接表达这种"愉悦"的味。
书者介绍: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书法家杨再春大半生与墨有缘,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笔名。他尤其对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等人的书法抱有浓厚的兴趣。不是单纯地被他们的字体的风格所吸引,而更多的是借助千年前先人们的情感,滋润现 在的创作源泉,通过他们书法的风格,去寻找时代背景和意境。他多次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访古,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