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对照顾自家16年的保姆如家人,一天晚上后却哭着把她辞退,做法大有深意

湖南卫视一姐李湘,曾经有一位保姆,跟了自己16年。

这位保姆见证了她的两次婚姻,也帮助她从小照顾王诗龄,帮她把孩子和家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李湘的信任与喜爱。

但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湘却哭着把这位保姆给辞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晚上,王诗龄怎么哄都不肯睡,亲自哄女儿睡觉的李湘非常郁闷,因为女儿不仅不肯睡,嘴里还一直喊着“不要妈妈,要阿姨!”

没办法,李湘只好把保姆喊了过来,让她来哄自己女儿。

果然,王诗龄闻着阿姨的味道,很快就被哄睡着了。

这件事对李湘的刺激很大,她那晚就做出了决定,把陪伴了自己16年的保姆辞退!

保姆走的那一天,王诗龄非常伤心不要阿姨走,李湘也哭了,她说,这是我的家,我有能力掌控我的家!

一个在事业上和工作上非常拼的女人,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位妈妈,妈妈不能陪伴孩子,那孩子连哄睡觉都不要自己,这对李湘是很大的刺激。

她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时光飞逝...陪伴孩子每一天成长!做妈妈才不会后悔!

不论她日后对王诗龄如何,怎么教育。但她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来自于长情的陪伴。

富养

我们会觉得李湘小题大作吗?

也许是的,但原来一直忙于工作的她,在那一刻终于有了一个深刻的意识:事业再大工作再忙,孩子也要给予陪伴,否则的话,孩子会更爱别人而不是她。家也只是她的一个收容所而非自己的心灵园地。

用这种犹如断臂再生的方式,与16年情谊的保姆告别,就是在逼自己,从此以后,这个家只能靠自己!

为什么明明是自己所生的孩子,却更爱别人?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重要他人”的概念。

什么是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最早是美国学者米德提出,后由美社会学家米尔斯加以发展并给出明确概念。

重要他人是对一个人而言,对自己最为重要的那个人。这个人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童年阶段中,重要他人往往就是对孩子最照顾和陪伴在身边的人。

孩子出生起,那个照顾自己一切生命所需的人,是孩子最可依赖的人,这个人就会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到了入学阶段,学校的老师会逐步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有时候妈妈们很生气,为什么孩子非听老师的话,就是不听自己的话呢?这是因为,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下降,此时老师是排在了第一位。

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经成为少年少女,他们最可信赖的,就是身边的死党、好友和闺密,什么心事都可以告诉朋友,但绝不想让父母知道。

此时的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更远,对孩子的影响力更低。

这么一看,原来除了生命的早期,父母能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之外,我们对孩子而言,是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此后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再重新获得这样的地位。

李湘的做法,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把握住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关键。

如果我们发现和孩子的关系疏远,想要拉回这样的关系还是有机会的。这需要我们加以改变。

1、亲子陪伴必不可少

在一份2019年的亲子陪伴质量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有超过9成的家长认为0-3岁的孩子亲子陪伴是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

但落实在实际的陪伴中,却往往是陪着。这样的陪伴质量是比较低的。

比如爸爸的陪伴,最常见的就是看动画片、出游和阅读。而妈妈是散步、对话、玩具为前三项。

所以很多孩子找爸爸=看动画片,找妈妈=饿了渴了想说话了。

再比如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不重视亲子陪伴的家长,也有超过8成认为对孩子是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这个比例和重视亲子陪伴的9成家长的比例接近。

再来看,那些重视亲子关系的父母,孩子往往会比较依赖父母,而不重视亲子关系的父母,其孩子有接近一半会比较独立。

请注意,这是0-3岁的阶段,这时候就有4成以上的孩子比较独立,孩子发现自己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他要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变得“独立”了。

但这么早就“独立”的孩子,也意味着对父母更有距离,以后更有可能缺乏亲情。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性格预期是怎么样的呢?

很有意思的是,不重视亲子关系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对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有一种“迷之自信”,现实往往很打脸。

而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接近7成希望孩子有自主意识和个性,而这个,才是真正的“独立”。

所以,请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孩子的生命早期,给予足够的陪伴。

否则的话,孩子长成什么样,与你关系不大,以后与你关系怎么样,也是一个令人担心的地方。

2、尽早介入,越早越好

有位妈妈跟我说,孩子读三年级,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糟糕了,厌学,上课走神,不肯写作业,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打了骂了,夸了奖了,都已经无效,简直是油盐不进,妈妈崩溃了,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样的孩子。

随着沟通的深入,问题的深层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孩子一出生,就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平时父母工作繁忙,觉得孩子还小,可以在老家读幼儿园,等到快要上小学了,再去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父母在孩子上学就开始抓学习,也不耽误工作和孩子。

想得挺好,也这么做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孩子来到父母身边一起生活,妈妈立刻发现不对头。

儿子的习惯是,没事就看电视玩手机,口语表达很差,说话时往往表达不清楚。脾气很大,不合心意就哭闹。

不懂得和别的孩子打交道,跟小区里同龄的孩子玩不到一起,总是被排斥。

对父母很陌生,感情也很淡,从爷爷奶奶家接过来时,哭了一路。到了家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默寡言,没有笑容。

生活习惯上乱七八糟,什么上厕所冲水总要提醒,不爱看书。

而这些,都跟长辈的教育有关。老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带孩子出去玩,只好把孩子圈在家里。

孩子总会哭闹,于是电视就成了“哄娃神器”。

老人们照顾孩子,最大的长处就是嘘寒问暖,对孩子的照顾超精细,往往孩子要什么,不用说就已经心领神会,结果孩子说话的机会就少了。

一来二去,就成了这现在这个样子。

接到父母身边之后,一上学就需要适应学校的节奏,要上课要读书要写作业,前期没有准备和基础,很快孩子就适应不了,家长教育则是简单粗暴,以为打骂就行了,一次不听话就打二次。

结果到了三年级,成绩不及格,孩子不听话,对父母的教育也毫无感觉,反正无所谓,打完骂完就那样了。

说到底,还是错过了最佳培养孩子习惯的时期,7岁以前的黄金阶段就白白浪费,现在问题一大堆,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来解决问题了。

这个孩子的根源,在于父母的陪伴严重不足,“重要他人”是长辈,自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差了。

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得从加强亲子关系来做起,这时候再来做,还是能挽回,但会比较累。

没办法,我们只能走这条路。

3、断舍离

什么是断舍离?你不陪伴孩子,总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莫不是要“挣钱养家”了。

很多时候,工作与家庭是一种矛盾,因为你的时间就这么多,你投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回报。

把时间投入到工作上,你的回报是待遇与机会,但你的家庭一定会受影响。

而家庭,特别是孩子,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定也是一项长远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常走极端:

把孩子当“猪”养,吃饱穿暖送学校,教育问题?家长没空理,老师和学校负责吧!

把孩子当“宠”养,家里啥都有,财力雄厚可以请保姆学高价兴趣班,啥都给不差钱,但让父母陪伴?怎么可能,没时间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赚再多的钱,孩子没教育好,他花钱的速度绝对超过你赚的速度。

投资在孩子身上,绝对会超值,有这种眼光的家长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那条线就在我们的脑海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