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臻至 藏界翘楚

访铜镜鉴藏大家冯毅先生

冯毅老师(原名冯飛龍)是我国著名的青铜器鉴赏家与收藏家,中国铜镜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客座教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业务顾问,中国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业务顾问。2011年,曾斥资3500万元从日本购回一面绝世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冯老师既是一位收藏大家,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青铜文化使者。他传道授业,笔耕不辍。

(本文经冯老师授权发布)

▲冯毅和日本青铜器收藏家千石唯司

▲冯毅夫妇与台湾青铜器收藏家曹兴诚

八月的上海,昼夜被高温酷暑笼罩着,怎一个热字了得,连续上演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火炉”烤,人们天天度着“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的时光。日前,依然是一个高温日,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董事会一行,如约去拜访著名铜镜鉴藏家冯毅先生。

走进冯氏寓所,倍觉是一个清凉世界,这清凉,不仅仅是空调生成的,而是室内氛围给予的,客厅中错落有致地置满了各类专业典籍、图录和资料,尤其是四周墙壁上,制作精美的极品铜镜拓片,已尽显了主人品味的雅致和藏品的等级,是啊!我等马上就要零距离目睹绝世铜镜真品的风采了,那当是何等的眼福和震撼啊!

冯毅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就铜镜话题侃侃而谈,给我不断输入的印象词汇是:率直、识广、儒雅、睿智、坚毅、敏行……。随着话题的深入,我坚定地觉得,冯毅先生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收藏业绩、能确立如此众望所归的“江湖”地位,那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访谈行将结束,我已把对冯毅先生的印象归纳成:“天分兼具悟性  远见并且先行”。同时访谈录的题目已在腹中拟好:《青铜臻至 藏界翘楚》。

现将访谈对话稍加整理,记录如下,以飨诸多藏家和同好。整理过程中,笔者同时编织了五顶桂冠,献给冯毅先生,以示激赏和敬意。

其一:铜镜艺术审美的发现者

蔡森林:冯老师,您好!今天有幸来拜访您,您已是国内,不,是海内著名的铜镜鉴藏大家了,您在中国铜镜文化和艺术的发掘、诠释、弘扬以及收藏、鉴赏、保护工作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称您为“铜镜艺术审美的发现者”决不为过,因为您,让很多人对铜镜的认知有了极大提升,因为您,让中国古代铜镜的价值有了急剧攀升。首先,请您谈谈关于铜镜审美这个话题。

冯 毅:好的,欢迎诸位冒着酷暑来到寒舍,切磋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倍感温馨,我和金城学院有不解之缘,大家是多年的老朋友了。

说到中国青铜艺术,综观世界艺术史,中国青铜器是被世界公认的顶级艺术品,它之所以被世界公认,恰是青铜器的青铜浇铸工艺。单说铜镜,如纹饰细如发丝又见力度与层次的战国铜镜、雄奇与秀丽相融合的两汉铜镜、圆雕和高浮雕达到极致的隋唐铜镜,尤其是极品铜镜,极致的工艺造就了巅峰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全世界没有那一个国家在青铜铸造工艺上能超越中国,皆不敢望其项背。

其二:铜镜工艺鉴赏的认定者

蔡森林:冯老师,您用对青铜铸造工艺的研究成果来鉴赏铜镜,见解自成一家,方法独到有效,请传授一下您鉴定青铜镜的独门绝技。

冯 毅: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青铜铸造水平从战国时期开始衰落。我们发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正是以铜镜为载体而延续、发展并走向顶峰的,是青铜艺术达到极致的体现。唐朝的铜镜,不仅是中国铜镜史的顶峰,更是青铜铸造工艺的顶峰,直到唐朝覆亡,中国的青铜时代发展之路才算是正式走完。对青铜铸造工艺探索、发现、研究的成果,必然填补中国青铜的历史。铜镜制造工艺的发达,代表了中国青铜铸造水平的高度发达,至今中国古代青铜器也是世界最好的。但从目前存世铜镜的质量上看,由于工艺的失传,宋代以后铜镜的制作水平显著下降,也说明青铜器制造已全面走下坡路。

其他艺术门类,如陶瓷制作工艺,石刻的技术,绘画的方法都延续下来了,唯独铜镜的制作工艺由于“范铸法”工艺的失传,使得宋以后的铜镜质量与前朝相比有较大区别。由于青铜制作的范铸法失传,自此以后铜镜制作皆是以“翻砂法”和“失蜡法”铸造了,故而浇铸的青铜器物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了。

唐代以前的铜镜上图案纹饰不用雕刻,一次浇铸完成,只需要简单的清理毛刺,再打磨光面。宋以后的铜镜浇铸之纹饰比较粗糙模糊,宫中用的铜镜通常需要錾刻纹饰以示美感。因此,鉴定:直接从制造工艺入手,是辨别铜镜真伪最简便的方法。事实上,在判断真假铜镜上,这个方法是最为可靠的,就是看它究竟是范铸法还是失蜡法所制。

其三:铜镜价值标杆的创立者

蔡森林:冯老师,您以超前的眼光、过人的手笔,将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的唐代海兽葡萄镜纳入麾下,创造了铜镜价格的世界纪录,真可谓:“其物精美到极致,其人精炼到非凡”。请您论证一下铜镜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冯 毅:我对铜镜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很看好的。收藏与投资中,时机和选项都是决定性的要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大千、吴湖帆、齐白石,四尺整张的青绿山水,非常好的精品,最贵不过万把块。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投资非常重要。我认为,当下的中国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青铜镜,就如同三十年前的明清官窑器和名家书画之价格洼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看谁先人一步来捡这个宝了。

其四:铜镜收藏投资的引领者

蔡森林:冯老师,艺术品收藏,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领域,投资更是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请您为我们纵横分析和比较一下,如何选择和投入收藏活动?

冯 毅:这几年,佳士得、苏富比、香港保利、香港嘉德、香港翰海、香港大唐、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都在拍青铜器。在海外青铜器交易市场上,我经常会碰到一家大拍卖行的老板,他从几年前就开始悄悄买进青铜器了。他跟我说,青铜器即然是艺术品门类,那么市场早晚要开放接纳,如果现在不买,将来青铜器的拍卖政策一旦放开,可能连货源都没有了。青铜器的数量和书画、陶瓷是不能比的,买少见少。

青铜器一直被视为“国之重器”,历朝历代青铜器的收藏者都非一般人物。可以说,收藏青铜艺术品是每个收藏家向往的最高境界。

从综合因素看,我依然推崇收藏古代铜镜,我再次强调,纹饰细如发丝却又彰显力度与层次的战国铜镜,雄奇与秀丽相融合的两汉铜镜,圆雕与高浮雕达到极致的隋唐铜镜,都堪称工艺精湛、美妙绝伦。目前青铜镜的价格仍然非常“低廉”,能拍到上千万的非常罕见,几百万就可以买到绝对的精品。

其五:铜镜文化传承的授业者

蔡森林:您现在已达到收藏大家的规模、地位和境界了,您收藏的最终目标和愿望是什么呢?

冯 毅:现在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炒作的人把艺术品当作筹码,没有人考虑艺术品在艺术史上是什么样的等级。在我看来,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至今唯一可以称雄于世界的艺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世界第一,即是世界第一的艺术品,中国人不得收藏,为什么要让给了外国人!这正是我收藏铜镜的意愿。

我的愿望就是想建立一个世界第一的中国青铜镜博物馆,展示、传播、弘扬中国古代铜镜艺术。我并不把我的收藏看成是纯粹的个人财富,其实这是人类的财富,我只是尽到了一个公民理应收藏保护文物的责任。我认为,一个人有一百个亿,一千个亿,一生极尽奢华,又怎么样,不如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蔡森林:我已感受到了您热爱文物的拳拳之心,您对文物保护有何建议?

冯 毅:收藏古董就是保护文物的最有效的措施,我从海外购回青铜器也是一种保护文物的行为。中国青铜器自夏商周起有墓藏即注定有挖掘,周灭商后第一件事就是挖掘商墓,因为当时国家最值钱的青铜器都在地下墓藏中。如此一朝灭一朝的挖掘,几千年来

所谓出土文物,坦白地说,能出土的都已经出土了。那么这些出土文物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如果不给这些文物以正当名分,会使它们从公开交易转入地下,并且流失海外。

诚如有位专家所说:“将文物逼入地下,赶到海外”。我寄希望于《文物法》在不久的将来做出修改,给已流散在民间的出土文物以名分。

采访笔记整理完毕,突然有了填词的冲动,笔随心愿,聊涂小令一首,以表对冯毅大名的仰慕之情:

《如梦令》

——铜镜鉴藏家冯毅先生

镜甲天下震撼,冠上明珠惊艳。

问成功秘诀,远见更著行先。

行先,行先,成大事者必然。

再赞冯毅先生三千五百万重金购得的顶级重器唐代海兽葡萄镜:

缠枝葡萄瑞兽銜,

千年沁色媲银盘。

谁人展示美轮镜,

唤取佳丽竞俏颜。

以上皆为冯毅先生收藏之精品

采访者:蔡森林,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副院长、教授(2013.08.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