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的仨儿子:老大腿脚不行,但儿子厉害,直接将二叔烧烤了!
永乐皇帝的三个儿子:因为争夺皇位,结果老二被扣进缸里烧烤了
永乐帝的仨儿子:老大腿脚不行,但儿子厉害,直接将二叔烧烤了!
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共生三子,长子朱高炽后来继位称帝,庙号为明仁宗。其二子名叫朱高煦和三子名叫朱高燧,虽然都被封为王,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都曾产生过觊觎太子或皇帝之位,甚至是企图弑父杀兄的阴谋,只不过最后都没有得逞。结果,老二朱高煦最终死于一种别开生面的奇怪刑罚。老三朱高燧自二哥因谋反被囚禁后,行为有所收敛,得以平安无事,直到病死。
上面提到的两位皇子的种种越轨行为,和朱棣的溺爱、纵容,有着必然的联系。
朱高煦幼时不愿读书,是太祖朱元璋最厌恶的皇孙。长大后,朱高煦长得孔武有力,骁勇善战。朱棣当燕王时起兵夺位,朱高煦随军南下,沿途屠杀了不少无辜吏民,可谓暴行累累。可是,因为他能冲锋陷阵,数度使燕军反败为胜,转危为安。因此,朱高煦以屡建战功,博得了朱棣的欢心。尽管他粗鲁暴戾,朱棣却夸赞他很像自己。朱高煦得到朱棣的这种评价,越来越自命不凡,肆无忌惮起来,干下了不少非法的勾当。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燕王逐走建文帝,登上皇帝宝座不久,朝中便围绕着立谁为太子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角逐。亲近朱高煦的丘福等人,在皇帝面前夸耀他屡建奇功,希望能立其为太子。但朱棣已经获知了老二有多种过失,思想上不无顾虑。次年,朱棣终于决定还是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同时朱棣还封朱高煦为汉王,开藩在云南。朱高煦不愿万里远行,拒不动身前往。同时被进封赵王的高燧,此后屡次在父亲身前,进谗言害他们的大哥朱高炽。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然而,他仍赖在南京不走。朱棣并未对其采取进一步行动,而是听之任之。
朱高煦不学无术,粗野横蛮的习性越来越变本加厉,居住南京时他为所欲为。依仗皇子和汉王的特殊地位,强行挑选各卫所的精锐士卒,加上擅自招募的三千名壮丁,组成了自己的武装部队,而且他还指使部下四处抢掠,几乎无恶不作。南京兵马都指挥徐野驴因职责所系,逮捕了为首的行劫军士。朱高煦听说后,带人上门问“罪”,用金瓜打死了徐野驴。有关官员因为惧怕他,没有人敢将此事如实上奏给皇帝。
永乐十四年十月,朱棣回到南京,查知了朱高煦的多种不法行为,盛怒之下,朱棣剥夺了其皇子的冠服,将其囚禁于西华门内。本来还要进一步加以惩处,但由于太子朱高炽的说情,才未予以深究。次年三月,仍让他以汉王身份,前往山东乐安州驻守,克日其监督起行。朱高煦迫于形势,怀着不满的心情,终于离开了南京。
朱高燧同样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因自幼受到父母的过度宠爱,娇生惯养,行为时常出格。永乐七年,朱棣听说他目无法纪,任性妄为,认为赵王府长史顾晟诱导无方,处死了顾晟,同时命朱高燧脱去王子冠服。又是太子出面说情,才免于进一步对其治罪。
朱高煦、朱高燧两弟兄,像两颗“定时炸弹”,安放在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搏斗,继续在酝酿,在进行。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朱棣染病在床。朱高燧首先认为时机已到,指使护卫指挥孟贤,勾结钦天监官王射臣和一些内侍,策划毒死皇帝,企图矫诏“废太子,立赵王”。代为擘画一切的谋士高以正,以为胜券在握,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女亲家,时在军中担任总旗的王瑜。王瑜不敢隐瞒,即时作了揭发,高燧受到追究,心惊胆战,一句话也答不出来,仍旧是太子从中解救,把罪责推到孟贤等人身上。结果,朱高燧的一批亲信被杀,他本人却没有受到处分。
次年七月,朱棣在西征回军途中,病死于榆木川。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新皇帝对两个有野心的胞弟,曲意顺从;增加岁禄,厚给赏赐,希望缓和彼此间的矛盾。但他即位未满一年,便因病身亡。帝位由太子朱瞻基继承,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当时留驻南京,父亲病故的噩耗传来,他赶赴北京奔丧。朱高煦认为有机可乘,曾计划派兵在中途伏击。但以事出仓促,阴谋没有得逞,朱瞻基刚即位时,对两位叔父也是重加赏赐,委曲求全。朱高煦认为侄儿软弱可欺,因而积极策划夺位。宣德元年(1426)八月,派遣亲信入京,密约旧日功臣为内应。他本人在山东,和都指挥使靳荣等人,集结兵力,设置太师、尚书、都督等官职。且四处串联,邀请外地武职故旧起兵响应。父丧居家的御史李睿也被约参加举事。李氏急忙化妆出走,兼程赴京告变。英国公张辅当机立断,力劝皇帝御驾亲征。
朱赡基统率兵马,迅速地进入山东,包围了乐安州城。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只身出城请罪。群臣主张明正典刑,但皇帝另有打算,只处死了朱高煦的亲信和天津、山西等地准备起兵响应的几员武将,把二叔废为庶人。对于朱高煦供出的受邀起事的朱高燧,此次并没有受到惩处。
在北京西安门内,朱瞻基特辟出囚室,美其名为“逍遥城”。朱高煦从此被械击拘禁。
宣德四年四月,朱瞻基想到二叔已经囚禁了三年,想来会有所悔悟。于是带领内侍,驾临“逍遥城”探视。
朱高煦一直为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当侄儿走近身前,凝目注视自己的时候,他竟乘皇帝不备,用脚把他勾倒在地,借此发泄心中的积怨。幸亏内侍及时出手救护,才没有发生更大的意外。
朱瞻基返回皇宫,惊魂未定,他对二叔的粗野行为大感恼火。这一次,他再也顾不上叔侄之情了,他马上吩咐侍卫,把宫中的一只大铜缸送到“逍遥城”,罩住胆大妄为的朱高煦。
铜缸重约300斤,朱高煦被罩在缸内,暴跳不已,他不断直起身子,试图举起铜缸。终因力量有限,徒劳无益。事情报进皇宫,朱赡基余怒未平。又吩咐在铜缸周围上下,堆置柴炭,点火燃烧。
40年后成为进士,并供职于兵部的学者陆客,从当年的老太监处获知了此事始末。他记载说:“积碳缸上如山,燃炭逾时,火炽铜熔,庶人(朱高炽)亦不知其处矣!”尽管炭火是否达到溶铜的温度,很成问题,但被罩在铜缸内的朱高煦,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朱瞻基的三叔朱高燧则死于宣德六年八月。史书记载,高煦事败后,他得到宽宥,“自是稍敛戢,遂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