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园林
若论最具中国气质的庭院,大抵非园林莫属,而在国内浩如烟海的园林中,又属江南园林为胜。一花一草,一亭一台,都极具含蓄,婉约之气质。但因古时帝王之都多在北方,细数皇家园林,气派、奢华者屡见不鲜,但大都欠缺一丝细腻之美。如果能够将江南园林与皇家园林相结合,岂不快哉。
而宋徽宗,此生全部的野心都在此设想上,倾举国之力,建造了世间独有,天上难求的“心灵花园”。也唯有这一阙“艮岳”,如同杏花微雨中莞尔一笑的仙子,转身却又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中……
艮,在八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指东北方。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于是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花石纲”(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为一纲),结果民怨沸腾,国力困竭,以致金兵乘虚而入,汴京失守。宋徽宗最终被金兵掳走,死于北国,含羞于地下。这个颇知审美、酷爱奇石的皇帝,真是一个玩物丧国的典型。元人郝经曾咏道:“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整个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都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5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 东曰极目、萧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时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整个苑中建筑则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山岭则冈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则川峡溪泉,洲诸瀑布。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其胜概难以尽述。来到苑中,四向环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而不知东京汴梁原是开阔平夷之地,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竟是人工委积开凿而成。因而徽宗万机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贵之荣。而腾山赴壑,穷深探险,绿叶朱苞、华阁飞陛、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
可惜,艮岳之良辰美景不得善终,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王朝覆。随着大宋的湮没,艮岳,也一并消失在了历史的铁蹄下。
靖康一耻,带走的不只是大宋江山,更有宋徽宗的黄粱一梦。徽宗为了营造艮岳,动用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送山石花木。一时间,汴河之上舳舻相衔,船帆蔽日,这就是劳民伤财的"花石纲",搅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这也直接导致了方腊农民起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艮岳的宿命与气势恢宏的阿房宫如出一辙,园林内的动物引得人们哄抢争食,而奇石或是被金人的炮火粉碎,或是散落在天涯。
游北京的北海公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太湖石或叠石成山,或立石为峰,或点石成景,使这座大气庄重的皇家园林更多了几分秀美和奇巧。
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乾隆时期又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太湖石本产于太湖周边地区,以苏州洞庭西山、宜兴等地所产的最为典型。
清于敏中等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有乾隆此诗的小序:“承光殿之北,孤屿瞰临北海,相传为辽之琼华岛,山多奇石,宋艮岳之遗,金人辇至于此……”
艮岳:以石著称的皇家园林,宋徽宗亲手设计之作
艮岳是我国首座出之帝王之手的园林,是一座以奇石闻名的皇家园林。艮岳的设计师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爱好笔墨,擅长书法、丹青,对各种奇花异草有浓厚的兴趣,收藏奇石也是宋徽宗的兴趣所在,他曾命人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奇石,并修建了万岁山,即艮岳。艮岳是一座因石成名,也因石而毁的园林,宋徽宗大肆四处搜刮奇石,使民不聊生,国力低微,最终北宋灭亡,曾有个元朝人感叹:“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艮岳的起源
艮岳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开始建造,于宣和四年建立完成,总共用时六年。修建艮岳前,宋徽宗多次派人考察全国有名的园林以及自然景点,之后就开始动工修建。艮岳是模拟余杭的凤凰山而设计的,园内叠山理水、建筑植物的布置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宋徽宗对艺术的爱好,艮岳具有浓厚的文人园林色彩,同时也讲究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代表了北宋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艮岳的构造理念
1. 叠山
叠山,在宋代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原来的照搬式的模拟,转变为在大景中取小景,山石也成为了园林中的单独景点。园中奇石或做主景,或置假山之旁,或堆叠成石林,形式各异,是艮岳中一大特色。宋代人赏石玩石的风气很浓厚,宋徽宗也不例外,艮岳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怪异奇石,其中以太湖石为主,玩石要讲究“瘦、透、漏、皱”,因此艮岳中各种怪异奇石遍布,后来金朝打败宋朝后,将艮岳中的奇石当作战利品,填充于金朝的园林中,由此可知艮岳中奇石的观赏价值很高。
2.理水艮岳内水系丰富,形式各样,有湖、有池、有溪、有江、有泉等,几乎包罗了所有水系的形态。园中水被山环抱,山水相依,或大或小,或方形或圆形。艮岳中的理水手法非常丰富,理水的技巧也有很高的水准,甚至可以在园中造瀑布,《作庭记》中记载:“置立表面平滑之水落石,潴水于瀑之上流,复令其水缓流而下,看似晒布状。”
3.建筑宋代时,建筑构造技术较唐朝有很大的进步,建筑外观多样,组合形式丰富多彩,总体是以沿轴线排列众多四合院的方式来布局,错落有致。艮岳中的建筑不仅具有使用的功能,同时也作用于“点景”或者“观景”,如山间水滨处用以点景的亭、台、楼、阁。建筑精致、种类丰富,有许多专门用于观景的建筑也出现在艮岳中,好比艮岳中道观、村落、酒家等建筑,使园内更显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田园水彩。艮岳在追求建筑意境的同时,也布置了很多与宗教有关的建筑,这种布置直接影响着后世皇家园林中宗教建筑的布置。
4.种植艮岳中种有各式的草木花卉,它们沿着溪流山涧或孤植、或丛植、或者混合种植,遍布全园。园中的很多小景点和路径都以植物命名,不仅凸显了每个景点的特色,也使景点中融入了植物的意境。宋代的造园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园艺技巧日益精湛,花、果的嫁接及栽培手法多样,已达到“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的程度。
艮岳的消失
靖康元年,艮岳修建完成不久,金人就围攻汴梁,为了抵御金人的攻击,宋钦宗命人将艮岳里的十几万只鸟禽投入了河中,把房屋拆下来当作柴火使用,将鹿杀了给士兵们吃,把艮岳在内的一系列宫殿的山石当作炮石,这时可以看出北宋的气数将尽,只是在垂死挣扎罢了。汴梁被围攻时,宋朝的军民拥挤在艮岳中避难,他们疯狂的在艮岳中豪夺,场面混乱不堪,此时艮岳已变得满目疮痍,林木凋零,园内建筑、奇石所剩无几了。
艮岳被攻陷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掳走,赵构继位,迁都临安,临走时将园内剩下的少量奇石运到临安,再后来金人将艮岳中奇石拆卸下来,用于修建园林。此后艮岳便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慢慢的被人淡忘了,只剩下少量遗石还保存至今。
总结:艮岳是我国古代园林的一大杰作,园林构造手法多样,叠山、理水技巧较之前的朝代有明显的进步,建筑体量变得更小,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宗教建筑开始在皇家园林中出现,园内布局讲究意境,是皇家园林的又一大创新。它因奇石闻名于世,最后也因奇石而消失,实在是令人叹息。